五峰 葛權
春節臨近,為了讓群眾過上一個溫暖、祥和的傳統節日,各級黨委政府、計生工會等送溫暖活動已經在各地方、各行業廣泛開展起來。關注社會困難群體,營造和搭建幫扶平臺是我們黨凝聚人心、戰勝困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寶貴經驗。但現階段,“送下去就行”的觀念,致使送溫暖活動還存在著程式化、形式化的特點。有的單方面追求活動的場面和層次,影響了效果。
開展健康文明的送溫暖活動,關鍵在真情實效。要懷著濃厚的感情,把黨和政府、社會各界的關懷和幫助送到受助者手中、送到受助者心里,使受助群體都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要通過經濟、法律、行政、宣傳等各種手段,推動全社會形成關心和支持困難群體的良好局面。
送溫暖并非是臨時救濟的權宜之計,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成敗盛衰的長遠之策。實現送溫暖經常化、社會化、制度化,沒有體制、機制、制度的保證是不可能的。現在不少地方,往往“頭痛治頭”、“腳疼醫腳”,尚未真正把解決群體的困難問題有效納入各種決策和實施的體制、機制和制度之中。
送溫暖真正以體制、機制、制度之“身份”成為各級政府制定、實施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各項決策的重要依據和衡量標準之時,才是真正實現其經常化、制度化、社會化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