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

摘 要:本文利用重慶市2007年投入產出表、重慶市2010年投入產出延長表以及重慶市歷年統計年鑒,運用投入產出法,從直接消耗系數、完全消耗系數、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四個方面分析了重慶第三產業和行業部類。研究表明:重慶市市第三產業中的主導產業為金融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其他產業發展較為薄弱;房地產業、批發與零售業、租賃與商業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具備對經濟增長作用巨大、潛力巨大的特點。從而提出兩點建議:第一應當在發展六大主導行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文化、教育等;第二政府應該在需求的角度上拉動第三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第三產業;直接消耗系數;完全消耗系數;投入產出
一、前言
所謂三大產業分類,就是把全部經濟活動劃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一般來講,把其產品直接取自于大自然的部門稱之為第一產業,對自然物進行再加工的部門稱為第二產業,生產無形財富的部門稱為第三產業。
我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具體分為四個層次:一是流通部門;二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三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四是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由此可見,第三產業是一種服務性產業。自直轄以來,重慶市經濟飛速增長,特別是2009年以來,重慶市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一直排在全國前三位,至2014年,重慶市人均GDP達到48031元。但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重慶市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發展不充分,在改善二元結構和提高就業率方面作用不明顯。
投入產出表可全面系統地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投入產出關系,揭示生產過程中各部門之間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經濟技術聯系。本文選用投入產出表對重慶市第三產業的情況進行分析,以期在此過程中找出重慶市第三產業存在的不足以及對重慶市第三產業存在的不足提出理論上的政策建議。
二、模型的建立
(一)投入產出表。根據投入產出表的數據建立的數學模型稱為投入產出模型,本文在重慶市2007年投入產出表、2010年重慶市投入產出延長表以及歷年重慶市統計年鑒的基礎上編制重慶市第三產業投入產出表,根據投入產出“純”部門假定,將重慶市的第三產業合并為十四個部門編制成個部門的投入產出流量表。
(二)直接消耗系數。直接消耗系數又稱為直接消耗定額或者投入系數,它通常用數學符號來表示。直接消耗系數的定義是部門生產單位總產品對部門產品的消耗數量。
(三)完全消耗系數。完全消耗系數做成的矩陣為完全消耗系數矩陣,是直接消耗矩陣和全部間接消耗系數矩陣之和,等于列昂惕夫逆陣減去一個單位矩陣,記為其中為單位矩陣。完全消耗系數是從最終產品角度考察產品間的消耗關系。
(四)影響力系數。影響力系數又稱為拉動力系數,它的經濟含義是某一產品部門增加一個單位最終產品時對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所產生的生產需求波及程度。
(五)感應度系數。感應度系數又稱為推動力系數,其定義為某一產業增加一個單位增加值時,對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所起的推動作用。
三、第三產業對經濟貢獻的投入產出分析
根據上述模型建立中的公式,我們通過統計、計算重慶市統計年鑒數據、投入產出表數據、以及投入產出延長表數據,我們計算出重慶市第三產業各部門的直接消耗系數、完全消耗系數、影響力系數以及感應度系數,見下表。
(一)直接消耗系數分析。直接消耗系數體現了列昂惕夫模型中生產結構的基本特征,是計算完全消耗系數的基礎。它充分揭示了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技術經濟聯系,即部門之間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關系的強弱,并為構造投入產出模型提供了重要的經濟參數。從上表數據可以看出每提供1萬元服務的時候消耗金融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分別為453元、387元、364元,說明重慶市第三產業的重心為金融業為首的這三大產業部門,重慶市離岸金融中心建設已經初現成
效,金融業與交通等現代行業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的消耗為12元,教育等文化行業以及社會組織和公共管理消耗的產品價值低,應大力發展教育等文化產業以及社會組織和公共管理。
(二)完全消耗系數分析。通過表1數據分析三次產業對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的關系,可以發現,重慶市第三產業每消耗1萬元的產品需要消耗交通運輸及倉儲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的產值分別為3064元、362元、226元。與其他部門相比較,交通運輸業的完全消耗系數比較高,其對自身的完全依賴程度也是最高的,說明交通運輸及倉儲業在第三產業各行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影響力系數分析。從重慶市第三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可以看出:第三產業對重慶市整體經濟的推動作用尚低,所以第三產業的各行業影響力系數也非常的低。最接近平均水平的有交通運輸、倉儲業及郵政業和金融業。金融業的影響力較高也是符合經濟理論的,在發達國家金融業的影響力是高于全部產業的平均水平的。相較這兩個行業,除住宿和餐飲業外,其它行業的影響力系數都明顯偏低。在下表數據可以看出金融業的影響力較高,同為現代服務業部門的房地產影響力系數則偏低說明經濟增長的推動力要小于其他產業的拉動力,即第三產業更多的是消耗其他產業所提供的中間物品,從而起到推動重慶經濟增長的作用。
(四)感應力系數分析。從表中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重慶市第三產業中各部門感應度系數高于所有部門平均水平的有四個行業,從高到底依次排列分別是:租賃與商務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與地質勘查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業。而文化體育與娛樂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及郵政業、居民服務和其它服務業、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緊隨其后,接近于平均水平。其實租賃與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與地質勘查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業、文化體育與娛樂業等都屬于現代服務業范疇,由于其感應度系數高于第三產業水平,我們可以看出重慶經濟發展對現代服務業已顯現出強勁的需求,可以預見第三產業各部門在重慶市未來經濟發展中的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重慶市第三產業及其內部各行業的感應力系數和影響力系數都普遍不高,因此我們只討論某行業的感應度或影響力系數相對具有相對優勢,以期重點扶持此行業,同時,我們可以選擇第二產業優先發展,然后通過第二產業創造出強大的服務需求來拉動第三產業的發展模式。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根據對重慶市2007年投入產出表、重慶市2010年投入產出延長表以及歷年統計年鑒數據處理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1)重慶市市第三產業中的主導產業為金融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其他產業發展較為薄弱,需在發展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其他薄弱一點的行業,以帶動重慶市第三產業的經濟騰飛。(2)房地產業、批發與零售業、租賃與商業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具備對經濟增長作用巨大、潛力巨大的特點,并且這四個行業的吸納就業能力巨大,對經濟增長的潛力占據比較大的優勢,應當重點發展這四個行業。(3)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科學研究、衛生和社會保障、教育及文化體育、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對第三產業的發展貢獻度還很低,所以具有很大發展潛力,政府應當給予政策上的大力扶持。(4)重慶市第三產業適宜采取需求拉動發展模式,政府應當適當擴大對第三產業的需求,通過對第三產業各個行業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重慶市第三產業的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更適宜在需求增長的角度上拉動第三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