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玲
摘 要:在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叢生的情況下,研究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分析其成因,提出針對性的措施,有效地改進和完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對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穩定快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規范建議
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規范的意義
(一)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穩定快速發展的重要條件。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規范披露是保證資本市場有效運行的基礎。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會對其股價造成重大的影響,因此上市公司和其利益相關者之間存在著利益沖突,這就影響到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上市公司掌握公司的全部經營信息,為了減輕市場對負面消息的反應程度,往往會對真實的會計信息進行粉飾,這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破壞了資本市場的秩序。因此規范和完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才能促進資本市場有序的發展。
(二)建立和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要求。由于所有權與經營權是分離的,投資者的監督可以對管理層的敗德行為形成制約。發揮這一制約機制的作用,必須要做到投資者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管理層履行責任的情況,而會計信息的披露就承擔了此項功能。
(三)上市公司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資本市場是一個融資的場所,為了從資本市場籌得生產經營急需資金,非常有必要對外呈現良好的經營狀況。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恰好承擔了此項功能。規范的會計信息披露,一方面有助于經營狀況較好的公司消除由于信息阻隔而造成的負外部效應,確立相對籌資優勢;另一方面規范的會計信息披露在公司所有權和管理權分離的情況下,可以使上市公司股東了解掌握公司的業績和其他重大信息,還可以督促上市公司管理層盡心盡責,從而不斷改善和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增加經濟利益。
二、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信息不真實。一些經營情況不佳的企業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詳細、真實的信息,采用虛增收入、低估費用支出,以及低估損失、高估收益的手段,使得報表業績高于真實情況;再者,采用不恰當的會計估計和復雜的關聯交易,從而達到粉飾業績的目的。
(二)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根據證監會有關會計信息披露制度規定,在發生一些重大事件,且可能對股票價格產生重大影響時,必須立即編制重大事件公告,并及時通過指定途徑向社會披露,從而保證了投資者的知情權,也維護了投資者的正當利益。但是,有一些上市公司不按照規定的要求,未能在法定時間正式向社會披露會計信息。這樣就會造成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的行為,從而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三)會計信息披露不完全。許多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中,過量披露有利于公司的會計信息,不完全披露公司的負面會計信息。表現在:(1)不完全披露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信息披露不夠充分;(2)償債能力的揭示不夠完全;(3)在大量應收賬款的情況,不對應收賬款的構成進行分析等等;(4)不完全披露資金投放去向和利潤構成的信息;(5)借保護商業秘密為由,會計信息披露不夠完全,或者蓄意隱瞞對企業不利的財力信息尤其是涉嫌違規行為的披露。
(四)會計信息披露隨意性較大。企業會計信息披露隨意性較大。諸如報喜不報憂;部分公司信息披露缺乏嚴肅性,隨意調整利潤分配;中期報告過于簡略,無法進行財務分析與評價;部分公司財務報告中不提供上年同期相關的重要數據;與公司相關的市場競爭、通貨膨脹、利率匯率變化、營銷策略、宏觀產業政策揭示得不完全,或根本就不披露。
三、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成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內部治理因素。(1)上市公司利益的推動。為了創造和維護在證券市場的良好形象,有些上市公司甚至于利用會計造假、操縱利潤等各種違規違法的手段,虛增利潤,瞞報業績。(2)公司股東產權約束弱化。由于一些上市公司的現代產權制度還不夠健全,以及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其中由于國有股產權主體的缺位,難以強化國有股股東對上市公司的產權約束和控制。(3)公司內部自我約束和監督機制缺乏。有些上市公司由于應有的內部審計及管理控制缺乏,而且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和會計管理體制不順,造成會計監督無力、內部審計監督職能很弱,導致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下降,甚至陷入財務困境而難以自拔。
(二)上市公司外部監管因素。(1)會計準則不完善。我國會計準則制定落后于實務,一些新業務的會計處理缺乏規范。(2)注冊會計審計制度還不完善。雖然上市公司的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司公告書和年度報告必須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但由于一些審計人員風險意識比較淡薄,執業素質偏低,造成整體審計質量偏低,使得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披露不夠規范。(3)相關政府部門監管不力。我國證監會應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于目前我國證券市場還處于發展階段,證券監管機構體系還尚未理順,因此證監會不僅在監管的規范、范圍上,而且監管、處罰力度上都還不健全,還有待改進和完善。
四、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范對策建議
(一)建立規范的現代公司治理結構。(1)完善的產權制度是股東等市場主體根據真實財務報告進行交易活動的先決條件和基礎。應完善公司內部監控機制,以加強監控者對公司管理層行為的了解,提高其信息收集、評價能力以及增加其監控手段。(2)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科學管理”的要求,積極推行規范的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深化企業內部制度改革,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3)按照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原則,設置內部組織機構,形成嚴格、科學的現代管理制度,根治會計信息失真的弊端。
(二)完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監督體系。(1)相關立法部門應盡快完善現有的法律和法規體系,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進行規范。立法部門要制定出具體的會計法規實施細則,必須要明確會計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的判斷標準和懲處方法。(2)加大證券監管力度,規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工作。證監會一定要嚴肅處理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不及時、不真實、信息不充分等違法問題,規定讓上市公司對發布虛假會計信息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應該予以相應的經濟補償。(3)要加強審計職業隊伍建設,加大證監部門對注冊會計師的監督力度。會計師事務所應以獨立審計準則為指導,建立起有效的審計質量控制機制,強化審計人員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觀念,加強審計業務素質的培養。
(三)加大會計信息披露違規處罰制度。(1)加大處罰違規會計信息披露的力度。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先后制定并發布了數十項相關的法規和制度,這些法規和制度對違規信息披露的處罰力度偏輕。因此要提高查處效率,處罰力度要加大,做到違法必究。(2)建立和健全證券民事賠償制度。改變目前重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輕民事責任的處罰制度。建立和健全投資者民事賠償機制,減少對投資者的司法救濟的障礙。(3)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特別是對上市公司管理層和中介機構建立信用記錄。總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首先要明確應該對上市公司及其它市場主體進行綜合規范與治理的重要性;其次要采取綜合措施加以規范和完善,既要采取行政手段和道德教育,還要實施法律約束和經濟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保證我國證券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蔣海燕,謝柳芳.新準則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監管探析.財會研究.2010
[2] 孫蔚.關于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思考.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