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翔宇
摘 要:本文概述了東江湖的基本情況,分析了東江湖環境保護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東江湖;旅游;環境保護
東江湖風景區位于湖南省資興市境內,地處湘、粵、贛三省交匯處,緊鄰粵港澳,毗連武廣高鐵、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廈蓉高速及107國道,交通極為便利。東江湖風景區氣候宜人,山奇水秀,景色迷人,別具秀、奇、明、趣的特點。是一個集發電、旅游、養殖于一體的人工湖。
隨著東江湖景區旅游資源的逐步開發,東江湖的自然環境也相應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何進行旅游開發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已成為自然保護區發展旅游業的重要課題。
一、東江湖概況
東江湖建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是由湘江水系一級支流耒水上游的東江大壩關閘蓄水后形成,1985年開始蓄水,設計總庫容91.5億立方米,面積160平方公里,相當于半個洞庭湖蓄水量。作為湘江的重要水源地,年徑流量為22.8萬立方米,經耒水匯入湘江。東江湖是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航運、旅游及生活用水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型人工湖泊,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2]:
(1)東江湖是湘江流域的重要水源地,對保證湘江流域的用水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東江湖作為湖南省優質的飲用水源之一,既能在湘江流域出現旱情的時候,給湘江補充足量的水資源,又能在關鍵時候發揮稀釋、緩解下游污染的作用。2007年12月,湖南省有關職能部門和專家已經明確地提出將東江湖作為“長株潭”第二水源。(2)東江湖在湖南省防汛抗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東江水庫建成之后,經歷了多次特大洪災的沖擊,使得湘江兩岸受洪水災害的損失大大降低。(3)東江水電站裝機容量50萬kW,平均年發電量13.2億千瓦時,以3回220kV輸電線路接入湖南省電力系統。電站在華中電網擔負補償調節及調峰任務,對提高電網供電質量有著重要作用。(4)東江湖旅游資源豐富。它是集國家濕地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于一體,以山水交融的東江湖為主體,以峽谷溶洞、急流險漂,兜率靈巖等眾多島嶼為特色,可供游覽觀光、休閑度假、水上活動、科普教育等游賞活動的國家級綜合類湖泊型風景名勝區。東江湖風景區2002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2009年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風景區總面積29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160平方公里,主要有小東江景區、兜率島景區、東京寨景區、擁翠峽景區、黃草景區等五大核心景區,有“南國明珠,東方瑞士”之稱的東江湖、“中國生態旅游第一漂”東江漂流、“中華奇景”霧漫小東江、“世界級特大溶洞”兜率靈巖、“天然氧吧”龍景峽谷、亞洲第一雙曲薄殼拱壩“東江大壩”等主要自然人文景觀。
二、東江湖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 生態環境日益脆弱。第一、水土流失嚴重。東江湖流域由于生態傷害和山地生態特征,年平均土壤侵蝕量約400萬噸。2006年“7·15”、“7·26”特大洪災水土流失量則高達780萬噸。第二、地質災害隱患大。東江湖區地形復雜,山高坡陡,溪河密度大,且降雨強度大、覆蓋面廣,紅壤土含沙量高,抗蝕性較弱,一旦植被破壞,極易產生面蝕、溝蝕和崩崗,引發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裂縫等災害。東江湖蓄水后,由于水位的上升和庫容增加,庫岸段100多公里經常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第三、土地石漠化嚴重。環東江湖屬巖溶地貌區面積為58萬畝,石漠化土地面積達17.8萬畝。其主要危害表現在:一是使土壤侵蝕性退化,水土流失加劇,導致土壤貧瘠化和土壤結構性惡化,加劇了該地區農民的貧困問題,反而又進一步促使了石漠化的發生和發展。二是使森林植被逆向演替,喬木逐漸為典型的小灌木、草灌叢所取代,導致巖溶生態系統內植物種群數量下降,群落的生物量急劇降低,植被結構簡單化,破壞了物種群多樣化,加快了物種滅絕的速度。三是使地表裸巖增加、森林植被減少,導致其調節緩沖地表徑流的能力降低,水源涵養能力下降,地下徑流變化幅度增大,使區域性的旱澇災害發生和小氣候環境惡化的幾率增加。四是使東江湖區的生態自然景觀遭到破壞,導致區域內景觀的旅游價值降低甚至喪失,影響其優勢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土地石漠化不但使東江湖生態體系遭受了嚴重破壞,還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受到了嚴重阻礙,將導致貧困發生的幾率增加,人和自然的矛盾加劇,反過來使生態環境受到更為嚴重的破壞,使石漠化治理的難度更為加大。第四、水生態安全不斷受到威脅,局部富營養化趨勢明顯。由于農業面源的農藥、化肥、糞水、魚飼料等污染形勢日趨嚴峻,再加上湖區船舶廢油直排東江湖,致使東江湖二級和準保護區水域已出現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狀態,部分水域水質檢測總氮接近臨界值,總磷已超過臨界值。水中的溶解氧呈持續下降趨勢。從建庫前的8.31mg/l,下降到2004年的7.04mg/l。溶解氧下降的原因:一是東江湖水流緩慢,表層水面與空氣中的氧交換變少;二是氮、磷、有機物及油污染的增多,增加了耗氧量。雖仍處于正常范圍,但反映東江湖的污染正在緩慢形成。
(二) 環保設施建設滯后于旅游業的發展。一直以來,資興市委、市政府及各級環保部門高度重視環境質量的改善,不斷加大環保治理及監管力度,雖然是做出了一些成效,但是與東江湖旅游業的發展速度相比還有差距,某些問題還顯得比較突出。盲目的經濟活動對自然的影響和破壞依然存在,大量未經處理過的廢棄物排向環境,超過了環境的承載能力。
(三)旅游發展與其他產業發展矛盾加劇。一方面,工業發展迅速,東江食品工業園與江北高耗能工業園已初具規模,解決了當地大部分城市人口的就業,并對旅游業整體經濟起到了拉動作用,但是發展工業生產的諸如占地和污染問題又是對東江湖風景旅游區發展最大的威脅。另一方面,農業發展造成污染。農業對東江湖景區環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化肥、農藥破壞了東江湖水質,養殖業的發展更是加劇了環境的破壞。資興市養殖業較發達,網箱養殖、池塘、水庫精養均比較發達,而且小規模養殖較多,因此,一方面牲畜和魚的排泄物沒有得到集中處理;另一方面大面積的網箱養魚,造成大量的投放飼料、防治魚病的藥物污染水質;同時管理人員的吃喝拉撒和漁用船只的油污也對水質產生一定程度的污染。
三、對東江湖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建議
(一)制定和完善東江湖景區管理規定。(1)制定東江湖環境保護制度。根據東江湖及其流域內的實際情況,研究東江湖環境保護的配套政策和管理機制,出臺東江湖環境保護各類行政條例,使各管理主體行政執法能有章可循。合理對東江湖及流域污染源現狀進行調查及評估,進行東江湖水環境容量研究,加強東江湖主要污染源防治技術集成及措施研究,加強東江湖環境管理與水資源保護配套政策及管理機制研究。(2)明確各職責管理主體。整合東江湖國家風景名勝區管理處、東江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東江湖水環境保護局、東江庫區管理局、城管、公安、旅游等部門的職能,成立東江湖管理委員會,統籌對東江湖景區進行科學管理,在保護區內設置統一的權威勝行政機構進行管理,防止體制混亂、政出多門等現象。根據法律法規,制定景區內行業準入標準,實行統一規范管理。嚴格審批東江湖水上船舶,逐步淘汰非環保船舶。經常性開展景區綜合執法,重點加強打非治違、排污管理等工作,共同維護好東江湖景區秩序。(3)加強東江湖有關規劃的修編。鑒于東江湖在湖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應該積極爭取、大力推動至少是省級層面牽頭修編東江湖流域生態和環境保護總體規劃、東江湖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湖區土地總體規劃等,并做到各規劃之間的有機銜接,針對實際情況,充分考慮東江湖的環境容量和環境承載力,進一步明確常住人口總量、船舶總量、日游客數量以及產業發展限度等政策、措施,確保各規劃層次高、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強。搞好景區開發管理工作,前提是規劃,核心是保護,關鍵是管理。嚴格按照“區內游,區外住”、“區內景,區外商”、“山上游,山下住”的原則進行規劃。(4)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水土保持發展機制。把個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按照“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全市積極投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按照《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湖南省東江湖水環境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積極探索和建立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在東江湖風景旅游區的保護和開發問題上,應始終把正確處理好“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正確處理好“旅游開發與資源保護的關系”,防止和杜絕種種急功近利破壞性開發的發生。
(二)完善東江湖景區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全國范圍內許多景區都面臨著環境污染無法有效治理,而導致景區污染嚴重的困境。通過對東江湖旅游需求建立模型進行預測,在下一個旅游高峰到來之前,做到未雨綢繆,投資興建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等環保項目,提前做好環境保護的工作,降低客流對景區環境的影響。加大沿東江湖周邊污水和垃圾處理廠的合理規劃和建設。
(三)積極爭取實施生態移民政策。從長遠來看,為了保護東江湖區生態環境,必須實行生態移民政策。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堅持“政府引導,群眾自愿;因地制宜,分類實施;量力而行,注重實效”等原則開展生態移民工作。建議:一是科學編制規劃。在認真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東江湖區生態移民規劃及分年度搬遷計劃。二是合理確定移民范圍和對象。重點搬遷范圍和對象為:居住分散、基礎設施建設成本較高,需要搬遷集中安置的;受地質災害嚴重威脅需要搬遷的;環境容量小(缺土地、缺公路等)需要部分搬遷的;其他需要搬遷的(如地方病威脅等)。三是明確資金投入渠道。生態移民搬遷工程建設資金由國家補助資金,地方政府配套,整合部門資金和群眾自籌組成。四是妥善安置移民。移民安置宜選擇如北部鄉鎮農業土地資源較為豐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較為齊全,移民有安穩致富、可持續發展的物質條件的地方或有就業安置容量或潛力的城鎮。安置方式可綜合采取農業安置(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外遷安置)、產業安置(實行相關職業培訓或技能培訓)、勞務輸出安置和教育培訓資助(適當補助,組織安排符合條件的年輕生態移民進入中等、高等職校學習)等進行。
(四)優化旅游資源。(1)加強景區景點建設。要突出以東江湖為核心的景區景點建設,充分發揮東江湖獨特的山水景觀優勢,加快創建東江湖AAAAA級景區。要把握旅游業發展規律,強化政府主導,加強旅游招商,加大旅游投入,加快建設以交通、特色景觀、綜合配套設施和接待服務設施為重點的旅游基礎設施,建立健全與旅游業發展相適應的旅游基礎設施體系。(2)提升旅游文化品位。要加快推進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挖掘紅色文化、壽佛文化、礦工文化、山水文化、農耕文化等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大力拓展景區景點的攝影、寫生等文化內涵,進一步增強東江湖旅游的獨特魅力與活力。特別要大力推進霧漫小東江全國攝影基地建設,始終保護好霧漫小東江的原生態,最大限度地發揮霧漫小東江獨特的景觀優勢,把小東江打造成享譽全國乃至有世界影響力的攝影基地。(3)大力創新旅游產品。要積極開發以生態觀光、健身養生、朝覲祈福、藝術創作、農家樂為主體,以科普、探險為補充的多元化、多樣化的旅游產品。在國內外大旅游發展格局上,要圍繞休閑旅游一體化發展趨勢,進一步優化市內旅游線路組合,加強東江湖與張家界、井崗山等周邊景區的區域合作,拓展長株潭、珠三角高鐵一小時旅游經濟圈,強化主要客源地營銷,形成精品旅游線路。要加強旅游宣傳營銷,加大節會促銷力度,形成東江湖旅游品牌,最大限度地把旅游資源優勢、品牌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和產業優勢。(4)延伸旅游產業鏈條。要統籌旅游發展與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把打造東江湖景區與建設東江新城結合起來,進一步配套休閑、度假、娛樂、購物、居住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東江灣獨特的水溫優勢,著力打造清涼世界、避暑勝地、度假天堂。要大力開發一批具有紀念性、藝術性和資興特色的旅游商品,延伸旅游產業鏈條,提高旅游綜合效益。(5)推進旅游大項目建設。依托特色旅游資源,突破行業、部門、區域局限,實施旅游大項目戰略,大力發展新型旅游業態,著力打造“休閑度假旅游、文化旅游、生態旅游、養生旅游、鄉村特色旅游”等五大旅游品牌,推進旅游產業向觀光休閑度假型轉變。打造景區景點集群,大力推進東江大壩工業旅游游客中心、兜率島登山環島游步道、逸景營地(二期)系列參與體驗項目、愛琴島提質改造、白廊環湖旅游公路景觀帶建設、元和新鎮等景區景點項目建設,大力招商引資推進東江湖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建設步伐,規劃并包裝、招商大王寨休閑旅游主題公園項目;以“東江湖”為核心,推動“區域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
參考文獻:
[1] 何望,歐燎原,陳湘藝等.東江湖水環境動態變化及評價[J].水生態學雜志,2009,2(2):139-145.
[2]吳瑩.東江湖水環境質量調查與防治對策[J].科協論壇,2009,10:113-115.
[3] 郭翔,杜蘊慧,劉孝富等.東江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負荷研究[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3,3(4):350-357.
[4] 何望.東江湖水資源及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D].湖南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