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恩宏
摘 要:隨著城市保有車輛的增長,部分大、中城市的站前廣場已到了需要改造的地步。筆者調研了哈爾濱與大慶的火車站站前廣場的交通改造工程,本文試圖以哈爾濱火車站和大慶火車站的改造為例,對換乘樞紐的各個交通組成部分的組織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換乘樞紐;交通組織
一、換乘樞紐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交通工程研究起步較晚,長期以來,城市中的換乘樞紐的規劃與設計由城市規劃師、建筑師和土木工程師來承擔,缺乏專業的交通工程師介入。在早期交通運輸不發達的情況下,這類樞紐的交通問題還不算明顯,但是在我國汽車擁有量經過長達20年的高速增長后,舊的城市換乘樞紐暴露出一系列的交通問題,主要存在于以下五方面:
(1)停車泊位不足。由于設計者最初對城市交通發展的預測過于保守,導致現狀換乘樞紐內停車泊位的容量不夠。(2)公交站點設置混亂及用地分配不合理。 由于缺乏合理的規劃,公交站點的用地相當混亂,突出表現在站點不集中,陌生乘客尋找站點困難。(3)出租車管理混亂。大型換乘樞紐,尤其是像火車站站前廣場一類的樞紐,出租車是交通混亂的主要因素之一。(4)行人組織混亂。 火車站這樣一類的交通換乘樞紐一般都面積龐大,將導致陌生的乘客在站前停留延誤的時間增加,甚至有部分乘客會迷路。(5)缺乏自行車停車場。 由于長期以來對公交-自行車換乘缺乏重視,絕大部分公交中轉站點均沒有設置自行車停車場,自行車基本上停放在人行道上,擠壓人行空間,迫使行人走入機動車道,即影響市容也帶安全隱患。
二、換乘樞紐交通組織原則
站前廣場是個綜合了火車、公交車、長途客車、出租車、私人車輛及自行車等諸多交通工具的換乘樞紐,比較有代表性。以下將以站前廣場的交通組織來闡述這幾種交通工具在換乘樞紐內的組織方法。
在規劃和設計站前廣場時,應特別考慮下面幾個方面的原則: ①行人流動線簡單、明確。 ②行人流動線盡量與車輛流動線分離,保證行人安全。 ③交通工具之間相互順利連接。 ④不同換乘工具之間的沖突最低。 ⑤完善誘導系統,快速分流。 ⑥周邊道路與內部道路相協調。落實在具體的設計中,這幾方面主要體現在靜態的停車場地的布置和設計、動態的人流組織、車流組織以及相關的控制性管理措施。
三、靜態交通組織
(一)社會車輛停車場布置。(1)社會車輛停車場的容量。滿足配建指標。社會車輛停車場的泊位容量不僅要滿足城市規劃中大型公共建筑物的配建指標,更應該滿足火車站實際的接送旅客的需求。修建地下車庫。停車場的泊位需求應在現場調查的基礎上進行預測,一般規劃年限取20年。如果調查與預測的數據表明需求已遠遠大于地面上可供應的泊位數,那么修建地下停車庫將是必須采取的措施。地下停車庫可以分多層。這樣代價比較大,但是效果將是顯著的。抑制需求。從長遠來看,轎車進入家庭的趨勢是無法避免的,若不采取措施,社會車輛停車場的泊位需求將會很快突破停車場的容量。(2)社會車輛停車場的位置。從方便大多數乘客的角度出發,公交車輛停車場應離站房最近,其次是出租車停車場,最后才應該是社會車輛停車場。但是實際布置中,由于公交車輛較為龐大,用地較費,常常被布置在廣場的邊緣,社會停車場反而布置在最靠近站房的位置上。建議社會停車場還是設在靠近站房的位置,通常的做法是社會車輛停車場和出租車輛停車場并列排放在站房的周圍。采用這種布局的站前廣場比較典型的有北京站、北京西站、哈爾濱站及大慶站。(3)社會車輛停車場停車泊位的尺寸。社會停車場場內的標準車型是普通小轎車,泊位大小采用
5.4×2.8m,通道寬度采用7.8m。考慮到團體旅客接送站問題,場內應該設置數個大型客車的停車泊位,具體泊位個數及泊位尺寸應根據實際需要而定。目前常用的停放方式有三種:平行式、垂直式、斜放式。考慮到垂直式用地最緊湊,并且較為整齊,因此建議場內主要采用垂直式,邊角地帶若無法采用垂直式,可考慮采用其余兩種形式。
(二)出租車停車場布置。出租車是比私人轎車更高效的運輸工具,其發展應當被支持。為出租車輛提供良好的運營空間是站前廣場規劃設計中關鍵的環節。停車場布置形式——出租車輛在站前廣場的布置形式可考慮采用停車場與接送站臺相結合的方式。小火車站沒必要設出租車專用停車場,甚至還可以接、送客合用站臺。而流量特別大或者站前用地寬松的火車站一般都把出租車停車場、接客區和送客區分開來設置。 接客區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在對大慶站和哈爾濱站站前廣場的調查中發現,出租車接客區的位置對于出租車司機是否愿意自覺遵守站前廣場的交通規則起關鍵的作用?,F狀大慶站的出租車接客區離出站口較遠,停在場內的車輛幾乎接不到客,這種狀況導致大批出租車違章停在站前的道路上拉客,使廣場的交通陷入堵塞。因此出租車接客區應設在盡量靠近出站口的位置。
改造后的大慶站站前廣場未設專門的出租車停車場,而是設置了一個面積較大的接客區,兼做臨時停車場,可以臨時停放約50輛出租車。接客區布置在站前人行廣場左側,接客區的出口離出站口非常近。送客區設置在人行廣場右側,形式同接客區一樣。一般的,建議接客區布設2-4條候客車道,為保證廣場的整體性,車道之間可以不設置分隔柵欄,只劃分地面車道標線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