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濤++張靜靜


摘 要:山東省目前是全國老齡人口最多的省份,發展老年教育是當務之急。本文從教育產業化的視角調查了山東省的老年教育市場、教育產品線及市場集中度,為后續研究提供了詳實的基礎資料。
關鍵詞:老年教育;市場;教育產品
當前人口老齡化已經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社會現象,如何解決人口老齡化所速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是各國政府都在關注的議題。中國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始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展,而發展老年教育則是解決人口老齡化難題的途徑之一。山東省人口眾多,老年人口的數量在全國居第一位,同時山東也是教育事業做得非常突出的省份,因此,如何借助于現有的教育基礎發展老齡教育就是我們需認真思考的問題。基于對老齡教育事業的關注,筆者對山東省的老齡教育做了如下調查。
一、老年教育市場調查
教育產業化發生在二十世紀末期,當時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青少年群體。老年教育產業按照經費資助的來源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種類:財政撥款支持的老年教育(主要的教育領域涵蓋老年大學和老年遠程教育),自費老年教育(包括老年自主教育、學校教育、遠程教育及社會教育),企業資助類老年教育,社會贊助類老年教育。按照教學模式的不同,老年教育產業分為老年大學、老年社會教育、老年遠程教育及老年社會教育。
對于老年產業的調查數據主要來源于山東省的老年大學辦公室提供的《工作通訊》,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當前山東省老年市場的結構如下圖所示:
由上圖可以看出,當前我省的老年教育仍然以自主教育為主,說明老年教育市場仍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
二、老年教育產品線調查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不是孤立的,都必須要有上游和下游產業。老年教育既然要走產業化的路線,就必須關注因發展老年教育所涉及到的相關產品。因此,老齡教育產品線就是指在發展老年教育的過程中所衍生的功能相近的其他產品,這些產品都與老年教育有關聯,通過采取產品開發策略及銷售策略,最終把這些產品銷售給老齡人群,起到對老年教育進行輔助的作用。老年教育產品的種類較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目前在山東省的老年教育產品線系列中,產業之間的分配并不是很均衡。從企業的角度分析,產品線有一個最佳的長度,也就是教育產品之間的比例可以優化,這樣可以使整個教育產品產業的利潤最大化,下面是通過調查所獲得的產品總銷量之間的比重。
通過以下的圖示可以看出,山東省各種教育產品間的比例非常不均衡,因為在前三位中,雜志(報刊)、書籍、教學用品的利潤之和幾乎是整個產品線的所有產品的利潤總和,這就可以產業規劃提出了建議,即這三類產品應該是重點得到扶持的產業。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盡管山東省的教育產品已經得到了某種程度的發展,但是產品仍需要多樣化,而且產品利潤只局限于雜志、書籍、教學用品方面,說明產品的價格缺乏彈性。當民間企業試圖進入老年產業領域時,將會加劇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會對老年產業帶來較大的沖擊,這是對老年教育產業發展不利的一面。因此,山東省的教育產品線應該合理地進行延長。
三、老年教育產業的市場集中程度分析
老年教育產業的市場集中程度是衡量老年教育市場的重要指標,市場集中度可以反映這個產業是否有長遠發展的潛力以及是否能夠健康的發展下去。關于老年集中度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規模經濟水平。規模經濟水平對于老年教育產業的影響體是最基礎的,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規模水平的高低對于產品有強烈的導向作用。在老年教育產品市場上,產品規模經濟的水平越高,就說明這種產品的經濟效率越高,競爭性越強,因此就會占有老年教育產品市場上較大的份額,那么最終導致老年教育產品市場集中度的提升。
第二,市場容量。市場容量對于老年教育市場集中度的影響是成反比例關系,當老年教育產品市場的容量較大,即所包含的產品越多時,此時的教育產品線就拉得較長,產品之間的替代性提高,那么該老年教育產品的市場集中度就會下降。此外市場容量也對新產品的進入有明顯的影響,當市場容量較大時,新產品更容易進入,會促進老年教育產品市場的擴大;而當市場容量小,則產品之間的競爭就會非常激烈,此時新產品的市場進入門檻就會很高,而新產品由于力量較弱,不會對老年教育產品構成威脅,那么就不利于老年教育產品市場的開拓。下圖是對山東老年教育產品集中的調查:
從上圖可知,從2010年至2013年期間,老年雜志(報刊)和老年教育書籍一直都在老年教育產品市場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而遠程教育則只占有很市場份額。因此,山東省的老年教育市場集中度仍需要政府通過政策進行引導,使老年教育產品市場的發展更加健康、穩健。
參考文獻:
[1] 丁路.數字化、社區化多方協作推進老年教育[J].中國老年報,2013(1)
[2] 王仁彧.終身學習觀照下的老年教育現狀與展望[J].職教論壇,2014(36)
[3] 黃克歧.老年教育的文化芻議[J].廈門黨校特區學院,2014(5)
[4] 樊立華,袁向軍.老年教育模式及發展趨勢研究[J]. 教育探索,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