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友建
摘 要:“四點鐘學校”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之間一座重要的橋梁,通過“四點鐘學校”必要性的認識,掌握建設原則,按照建設途徑,通過其活動形式,充分發揮社區、學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平臺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豐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社會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展,提升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四點鐘學校;建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一、“四點鐘學校”涵義及建設的必要性
“四點鐘學校”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之間一座重要的橋梁,下午四點不到,小學生就放了學,如果學生獨自回家,令人擔心;父母還在上班,沒法接送。針對這個令城區家長煩惱的問題,不再“一放了之”,奉化市在總結寧波市近十多年來“四點鐘學校”創新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奉化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實際,2012年進行“四點鐘學校”試行,依托學校場地,聯合社區力量,辦起了奉化特色的內容豐富、收費低廉的“四點鐘學校”,供學生選擇。“四點鐘學校”是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按照省委提出“務實、守信、祟學、向善”的當代浙江人共同價值觀要求,深化“三思三創”和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活動,充分發揮社區、學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平臺作用,著力破解學校放學后、家長下班前小學生無人看管的難題,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豐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社會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展,提升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整體水平。
二、“四點鐘學校”建設的原則
要建設好“四點鐘學校”,必須要掌握下列原則:一是因地制宜的原則。以學校為依托,充分利用校內的教育資源,依靠社會教育資源,在課余時間,主要為本校學生提供公益性的活動場所。二是自愿參加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需求和意愿,自愿參加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不同形式的課外活動。三是特色發展的原則。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以德育、文體活動、科技制作、社會實踐等為主要項目,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快樂成長。
三、“四點鐘學校”建設的途徑
一是組織領導。市級層面,由文明辦牽頭,建立由教育局、發改(物價)局、財政局、各街道、團委、婦聯、關工委等單位組成的“四點鐘學校”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完善工作機制和工作規范,定期對“四點鐘學校”的工作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建立課程設置規范,制定日常開放制度、培訓管理制度等各類規章制度。轄區學校,要積極配合,確保“四點鐘學校”健康發展。要充分發揮學校現有教師的作用,根據他們的特長,安排到不同的活動項目擔任輔導員。積極招募思想政治素質高、責任心強、有能力承擔課外輔導工作的專家學者、高校學生和當地“五老”人員、先進人物等擔任志愿者輔導員,充分發揮對口支持單位的作用,讓一些專業人材也擔任兼職輔導員,形成一支專兼結合、素質較高的輔導員隊伍,為中小學生開展各項技能培訓。青少年宮要派出業務骨干,指導“四點鐘學校”開展活動,做好相關師資的專業技能培訓。街道層面,要成立“四點鐘學校”領導小組,認真規劃落實,落實對“四點鐘學校”日常運行的資金投入,強化日常檢查督促,明確各“四點鐘學校”負責人,并對“四點鐘學校”授牌。社區層面,“四點鐘學校”所在社區,應設立由街道負責人、教育局職能科室負責人、學校負責人、學生家長代表、輔導員等人員組成的校務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分析工作的成效與不足,及時聽取學生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更好地發揮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教育功能。二是健全工作隊伍。輔導員隊伍建設是“四點鐘學校”的關鍵,各街道和教育部門要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嚴格把好用人關,加強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專業。各社區也要發揮自身優勢,充分挖掘社區和共建單位的人才資源,合力為“四點鐘學校”建設提供人才保障。三是注重工作實效。符合學生需求、切合當地實際、受到群眾歡迎是“四點鐘學校”建設成功與否的標志,要著眼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精心設計活動載體,加強安全管理,努力從多方面尋求最佳教育效果。
四、“四點鐘學校”活動形式
一是開展道德實踐活動。依托“四點鐘學校”組織學生開展文明禮貌、敬老愛親、灑掃應對、便民利民等活動,倡導社會新風,開展志愿服務,讓未成年人在實踐中陶冶情操、提升素養。二是開展才藝培訓活動。根據學生特長和興趣愛好,組織音樂、書法、美術、曲藝、科技、體育等才藝培訓,利用傳統節日和民風民俗,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奉化傳統文化和民間手工藝,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挖掘個性潛能,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三是開展能力提升活動。發揮社區、街道各相關單位優勢功能,廣泛開展法律知識、安全知識、災害自救、緊急救護等教育和實踐,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團隊意識和環保意識,提高生活自理、自我保護、緊急避險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四是開展文化娛樂活動。根據未成年人的特點愛好,建設各類文化社團,組織開展傳統游戲、手工制作、體育運動、文藝演出、經典誦讀等活動,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繁榮校園文化,培育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養成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性格。
總之,“四點鐘學校”建設要既讓家長放心,又讓孩子開心。在校等待時間里,孩子就地獲得個性特長的“加餐”培養,家長不用再費時接送孩子去培訓機構,安全省心,真正起到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