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春,李 箐,劉大千
(1.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遼寧沈陽110034;2.遼寧大學亞澳商學院,遼寧沈陽110036)
高校實踐教學改革創新研究
——以《國際金融》課程為例
楊 春1,李 箐2,劉大千1
(1.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遼寧沈陽110034;2.遼寧大學亞澳商學院,遼寧沈陽110036)
實踐教學改革創新,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永恒主題。國際金融課程是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師通過利用金融學實驗室、實訓基地和課題研究等實踐教學方法進行課程的教學,極大地促進國際金融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們還能初步獲得金融市場中進行交易的實用性技能,使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國際金融課程實踐教學的方法進行初步探索,并總結階段性的經驗,有助于推進國際金融實踐教學改革。
國際金融;實踐教學;金融實驗室;教學改進
國際金融課程是金融學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程。這門課程不但要求學生要充分理解外匯與外匯市場、國際金融市場、國際收支和儲備、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金融危機與監管等基本概念和理論,而且還要求學生應當掌握外匯交易如匯率計算、套匯、期貨和期權等實踐性極強的知識。以往的國際金融教學過分偏重于課堂理論教學,理論知識的傳授比較充分,但對于實踐性要求較高的知識內容,還只是局限在靜止狀態下計算題如何計算的講解上[1]。這種教學模式違背實際,真實的國際金融市場是一個瞬息萬變的市場。以外匯市場為例,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和其在金融市場領域的進一步應用,外匯市場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全球范圍內24小時不間斷交易的市場,每分每秒匯率都在發生變化,幾分幾秒的差遲都可能帶來巨大的收益或損失。因此,為了防止學生們成為國際金融理論上的巨人,而在實踐中是侏儒,國際金融的實踐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1世紀以來,互聯網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模擬仿真技術的高速發展為我們目前進行國際金融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和支持。筆者多年來從事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在不斷的教學實踐和改進中,積累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本文將針對國際金融課程實踐教學的方法進行探析。
金融學實驗室即是一個場所,在這里可以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高度仿真模擬現實中金融市場的客觀交易活動。一個初級的金融學實驗室需要的硬件條件很簡單,其實就是由桌、椅、計算機和寬帶連接互聯網的路由器組成。軟件則是根據實踐教學目的的需要購買、試用或授權使用的模擬交易系統。如世華財訊金融實驗室系統、同花順高校金融實驗室系統和國泰君安金融實驗室系統。中高級的金融學實驗室則是加入了金融沙盤類互動演練。國際金融課程的實踐教學使用初級金融學實驗室即可。在實驗室中既可以使用預裝的外匯交易模擬系統,也可以通過寬帶連接互聯網,使用網上的模擬外匯交易平臺。
(一)金融學實驗室里上課的流程
首先,教師簡單講解相關知識點和實驗目的。其次,教師通過主機進行示范操作,學生們通過與主機相聯通的分機進行實時現場觀摩。然后,學生們在各自的分機上進行實際操作,教師進行巡回指導。再次,學生實際操作后輸出實驗結果并通過打印機打印。最后,教師對匯總的實驗結果進行總結和點評。課后再將學生成績進行整理并按20%的比例計入期末成績。
(二)外匯匯率部分的實踐教學
外匯買賣模擬交易可以使用瑞訊銀行MT4外匯模擬交易平臺或英國嘉盛外匯模擬賬戶交易平臺等。網上模擬平臺提供各種貨幣間的匯率都是24小時與真實市場同步[2]。在模擬交易平臺上,學生們可以學習和掌握如何開立賬號;預存保證金;了解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中買入價、賣出價和中間價表示方式;牢記各種主要貨幣的代號;操作兩個幣種間和多個幣種間外匯買賣;根據分鐘、小時、日、周、月和年的K線組合判斷買入賣出時機;學會如何平倉和交割過戶。
(三)外匯期貨部分的實踐教學
外匯期貨模擬交易可以通過寬帶上網連接丹麥盛寶銀行STP模式專業MT4平臺,直通世界的主要期貨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悉尼期貨交易所、新加坡期貨交易所、倫敦期貨交易所。開通模擬外匯期貨交易賬戶時,該平臺為每一個賬戶提供虛擬資金和一個月的免費試用期。通過交易平臺,學生們親自操作外匯期貨合約,熟悉交割期限和主要貨幣的外匯期貨通用代號,如英鎊BP、加元CD、荷蘭盾DG、日圓JY等;了解最小波動幅度倍數報價原則;每日漲跌停板額度并嘗試進行買賣交易。
(四)外匯期權部分的實踐教學
期權交易的實踐教學可以使用英國福匯FXCM外匯期權模擬交易平臺和澳大利亞愛福斯FXMARKETS全球期貨買賣模擬交易平臺。這兩個平臺分別提供給模擬交易者50 000和10 000美元虛擬資金,并提供全天24小時交易和實時買入價和賣出價。在外匯期權模擬交易中,學生們可以學會研究期權執行價格與市場即期匯率的關系;分析距到期日期間預期匯率的變動;做出買入看漲期權或看跌期權和賣出看漲期權或看跌期權的交易決定;實時體會到利用外匯期權交易對沖即期外匯交易所帶來的風險控制能力的增強。
通過在國際金融課程實踐教學中使用金融學實驗室的外匯模擬交易系統,學生們可以直接感受到外匯市場中價格的瞬息萬變、機會的稍縱即逝和盈利與虧損的瞬間轉換,增強了實際動手能力。同時,也體會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激發了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國際金融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因此,國際金融的實踐教學就不能只是局限于外匯模擬交易平臺上的虛擬交易。我院利用定期承辦的企業家俱樂部活動,與200多家有進出口權的企業、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和銀行建立了實訓基地關系,為實訓型實踐教學提供了地點保障。
(一)在證券公司和銀行的實踐教學
通過在課堂上對外匯和匯率部分的講授,帶領學生深入證券公司和銀行現場學習和觀摩。首先,請證券公司和銀行的專業業務骨干在會議室對學生進行不同外匯幣種現鈔識別和其與人民幣實時匯率的講解。其次,在安保部門人員陪同下分組進入對外營業室在適當距離下親眼觀摩前臺窗口工作人員的實際業務操作。如人民幣與外幣現鈔和現匯的兌換;外幣與外幣現鈔和現匯的兌換;外幣現鈔和現匯的活期和定期的儲蓄和支取等,體會瞬息萬變的匯率對客戶外匯交易決策的影響。最后,進入同業外匯交易的辦公室,參觀金融機構同業間外匯拆借交易的現場活動,了解同業交易的操作流程和其在總體外匯交易中的重要性。
(二)在期貨公司的實踐教學
針對國際金融課程中關于外匯期貨和期權部分的知識點,可以讓學生們在期貨公司里通過投資顧問和業務經理的講解和現場示范對其進行充分了解和消化。通過身臨其境,學生們直觀地了解到外匯期貨交易的操作過程和分析方法,課堂里一些令人困惑和感到抽象的概念和理論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知識和技能[3]。經過現場專業人士的介紹和實際操作,學生們紛紛表示有種撥云見日豁然開朗的感覺,課本中的相關知識點真正得到了理解和消化,再也不需要去死背硬記了。
(三)在有進出口權企業的實踐教學
有進出口權進行國際貿易的公司通常在與外方簽訂交易合同時要考慮匯率波動可能給自己的收益帶來的影響。因此,學生們通過在這些企業中與國際貿易從業者進行親身交流,可以實在地感受到外匯風險管理和控制絕對不是課堂中講授的單純理論問題,這是涉及到一個企業興衰的實際問題。學生們明白了在近10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30%,對歐元升值20%,這對于出口企業意味著利潤減少了20% -30%。而正是這20%-30%的損失侵蝕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使很多出口企業出口無利可圖或賠本,不得不破產或轉行。
校外教學實訓基地是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復合型應用性人才的重要場所。參加社會實踐是加強學生對相關實用性強的課程內容理解、訓練學生實際應用和具體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生更好地熟悉實際工作內容和環境,為學生畢業后盡快進入角色奠定基礎[4]。
隨著目前金融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畢業后找到對口工作的難度增加和金融機構對新入職人員學歷要求的提高,很多金融學專業的同學選擇了畢業后報考碩士研究生繼續進行深入學習。因此,有必要結合當前的新形勢在國際金融課程中通過課題教學增加科研型實踐教學的內容。同時,多數本科畢業并不想報考碩士研究生但期望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獲得優秀的學生也有此需求。通過課題進行科研型實踐教學即結合當前的國際金融熱點問題,由教師或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選題,并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并完成學術論文的寫作,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完善期末考核方式保證學生參與度
在通過課題進行科研型實踐教學中,衡量這種教學法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學生的參與度。但在傳統的科研型實踐教學中,很多學生思想游離于課堂教學以外,認為事不關己,對課題的準備和討論總是由少數學習主動性高的學生完成,課堂效果低下。科研型實踐教學沒有能夠與學生們的期末成績建立聯系是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這直接導致學生參與度不夠。因此,有必要把期末成績與課題前期準備、小組內討論和課堂上小組代表們討論的量化分值進行掛鉤,如提交課題準備的材料給5分、小組內討論的表現給5分和代表小組參與課堂討論加5分等。通過對科研型實踐教學各步驟量化考核的方式,學生們在課堂中的參與度極大提高了,教學效果提升明顯。
(二)做好前期準備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國際金融課程的課時數是有限的,并不會因為要通過課題進行科研型實踐教學而增加。因此,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在有限的課時里如何保證科研型實踐教學的效果。通過課題進行科研型實踐教學通常是由學生準備、小組內討論、小組間討論和總結四個關鍵步驟組成。為提升教學效率,教師應該提前一兩周就把課題題目發給學生們并要求加以準備,然后,學生自行組成5-6人小組或在老師幫助下組成小組進行課前討論。這種方式不但讓學生們有時間對課題進行充分準備,而且,把科研型實踐教學的前兩個步驟完成于課堂教學前,只留各小組間討論和老師的指導和總結在課堂中進行,極大提高了效率。
(三)集中培訓提高教師對科研型實踐教學的把握
通過課題進行科研型實踐教學能夠讓學生們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利用已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一些高校教師并不了解科研型實踐教學的實質,片面地把案例講解和科研型實踐教學劃等號。科研型實踐教學的本質簡單地說是學生學,而不是老師教。在科研型實踐教學中,教師主要任務是幫學生選題時把關,避免題目過大或偏離本課程內容過多;糾正課題論證時方法、步驟和論文范式與結構方面的問題等,而不是給出自己的論證和結論[5]。因此,應當對將在下學期準備開展科研型實踐教學的教師進行教學目的、作用、實施步驟和效果檢驗等關鍵要素的集中培訓,力求教師們在課堂上能夠正確落實科研型實踐教學的要點,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四)改革教師考核機制鼓勵教師進行科研型實踐教學
選好課題是通過課題進行科研型實踐教學的基礎和保證。進入2015年,隨著瑞士央行宣布放棄執行了三年半的瑞士法郎對歐元匯率限制和歐央行宣布推出歐版QE,國際金融的熱點層出不窮、紛繁復雜。緊跟日新月異的國際金融事件擬題和幫助學生選題對于任何一個教師的時間、精力、智力和毅力都是極大的挑戰。為了有效地激勵教師在這方面的工作熱情,有必要把科研型實踐教學與教師的績效掛鉤。如把教師為學生提出好課題或緊跟實際更新課題的數量量化為相當于幾個學時的工作量或者作為教師年度考核和職稱晉升的一個要件。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地激發教師對科研型實踐教學的熱情,從而有效提升這種教學法在國際金融課程中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國際金融實踐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擺脫目前課堂理論教學占據絕大多數學時的現狀,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在教學中,把上述實踐模式靈活有機地貫穿于整個過程中,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復雜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升。通過實踐教學不但可以培養獨立完成基本業務操作的能力,使學生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更快、更好地適應崗位工作,為學生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可以充分挖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洞察力和理論分析能力,為學生進一步求學深造創造良好的條件。
[1]金仁淑.信息化時代高校《國際金融》教學改革探微[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1):164-166.
[2]張建波,白銳鋒.論案例教學與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J].經濟研究導刊,2011(1):244-245.
[3]孫鈞.《國際金融》教學方法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08(5):65-67.
[4]王群琳.國際金融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08(9):51-53.
[5]彭華,潘益興,萬曉潔.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1):96-98.
【責任編輯李菁】
F831-4
A
1674-5450(2015)05-0135-03
2015-05-19
沈陽師范大學第七批教改立項課程;2015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510166230)
楊春,男,北京人,沈陽師范大學副教授,經濟學博士;李箐,女,遼寧沈陽人,遼寧大學副教授,管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