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佳,楊炎稀
(1.山東師范大學 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8;2.云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社會本位論”的影響,我們往往把重點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宏觀層面所發揮的作用上,較少談及思想政治教育對促進個體發展的功能。隨著“以人為本”思想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范式向“人學范式”的轉變,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在個體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在當前我國面臨經濟全球化、科技迅猛發展、多元化價值觀念碰撞的新時期,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在個體心理發展過程中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個體心理特征即個性,是個人帶有傾向性的本質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興趣、愛好、能力、氣質、性格等)的總和。[1]我們每個人的心理過程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這些特征是對每個人共有心理屬性的總結,因此具有普遍性。但是在生活中,心理活動總是以個體作為生理載體來進行的,因此具有特殊性。當然,這是蘊含著普遍性的特殊性。也就是說,個體心理活動既體現著人的心理的普遍規律,又具有個體特點。隨著時間的積累,這些個體心理活動在個體身上穩固下來時,就會具有穩定性,這也就形成了個性。從以上的表述我們可以看出,個體心理其實是包含著個體心理過程和個性兩大類的。不可否認的是,這兩大類一定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為個體總是處于一定的環境當中的,這是引起個體心理變化的重要原因。而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我們有必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個體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關于個性形成的原因,有多種多樣的見解。有人認為個性完全是由遺傳決定的。如孟子認為人性就像生來就有四肢一樣是與生俱來的。也有人認為雖然有遺傳因素做基礎,但是人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如日本學者長谷川洋,他認為可以通過行為來改變性格。我們要想科學地認識個體心理的產生,就必須認識到個體心理的形成中既有遺傳因素的作用,也有社會環境因素的作用,是兩者相互作用的結果。遺傳因素是個體心理形成的前提條件,但個體心理的發展卻是由其所處的外部環境決定的。
個體心理發展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發展活動,它體現的是人們心理現象和心理活動進展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不斷發展的。個體心理發展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個體心理發展是在一定遺傳素質基礎上實現的
遺傳素質是個人通過遺傳從父母那里得到的記載在基因中的種系發展成果,是個人后天發展的基礎。[2]遺傳素質是個體心理形成和發展的前提,也是個體在后天生活中各種行為活動實施的基礎,同時這些遺傳素質在外界環境和人際關系中得以不斷豐富和成熟。更為關鍵的是在后天的環境中,個體的遺傳素質會受到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變化,這是一種革命性的變化,使遺傳因素和后天發展在個體行為活動中不斷調試,達到平衡和統一。這是個體心理發展過程中更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但無論個體心理怎樣發展,它都是以遺傳素質為基礎的,因此遺傳素質是個體心理發展不可忽略的部分。
2.個體心理發展是在一定自然和社會環境中實現的發展
在遺傳素質基礎上的個體心理發展,必須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環境是個體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每個人一出生就處于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帶有特定環境的烙印。環境塑造個體后天的個性,處于不同生活環境中的人其心理肯定是不一樣的,環境為塑造具有不同特點的個體心理提供了可能。同時,人們又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我們可以選擇、運用不同的環境來為自己心理發展提供條件,達到趨利避害的效果。因此,個體心理發展是存在于各種具體環境中的。
3.個體心理發展是個人心理結構與心理功能的發展
個體心理在遺傳因素和外部環境中得到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更為重要的是個人心理結構和心理功能的發展。在個體心理發展過程中,個體心理隨著實踐活動不斷成熟,同時也調整和完善著個體的心理結構。而隨著心理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的心理功能也隨之穩定下來。在此之后,心理功能的穩定又能反過來促進心理結構的優化。如此這樣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過程,使兩者都能獲得進步。所謂個體心理發展,實際上在更高層次上講就是指個體心理結構和心理功能的發展。
當我們探討思想政治教育在個體心理發展的作用時,應該把這種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融合,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功能主要包括個體生存、發展和享用功能。個體心理主要由性格、能力和氣質三部分組成。我們將兩者結合起來思考,才能更好的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在個體心理發展中的作用。具體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在個體心理發展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心理學中把表現在人的態度和行為方面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叫做性格。[3]簡言之,性格就是人的行為和態度的綜合統一體。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對人們進行引導,不僅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促使個體形成正確的心理,而且可以幫助人們擺脫潛在于個體心理深處的保守和消極的心理情緒,時刻保持一種對自身、他人和社會的積極健康的心理。同時,思想政治教育還可以通過對人們情感、情操的引導來改善人的精神狀態,提升個人心理素質,促進個體心理健康發展,使其能夠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對生活。另外,通過對個體心理素質的提高,還有利于促進個體身體健康。身體素質是個體心理發展的基礎,而更好的個體心理又能促進身體健康,只有擁有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理,才會擁有更好的身體狀態。
能力屬于個性心理特征范疇,通常是指個體從事一定社會實踐活動的本領。[4]個體的能力會體現在實踐活動的各個方面。個體能力是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了解不同個體的心理特征,有計劃地用具體的教育方式來引導個體,使人們清楚地認識、了解自身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個體了解社會所倡導的價值觀念,并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引導個體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根據個體能力的個別差異,用不同的方法施教于具有不同接受性的對象,引導和激勵教育對象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促使個體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更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增強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和改造能力,使人們融入社會生活。
氣質是人典型的、穩定的個性心理特點。人的氣質是穩定性和可變性的統一,是最具有穩定性的個性心理特質,但氣質會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化和教育的不斷影響而發生一些變化。個體的氣質類型是不同的,主要有四種類型即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個體氣質無優劣、好壞之分,每一種氣質類型都具有兩面性。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針對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們,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因材施教,對不同氣質的受教育者實施相應的教育方法,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真正達到提升個體氣質的作用。通過提升個體的氣質,使人們逐漸養成較穩定的心理狀態,這樣就能夠使個體更好地面對和處理各種事情。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個體心理的形成、個體人格的發展和完善,是遺傳和外部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社會環境又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引導個體認識、了解社會環境,發揮其在個體心理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促進個體心理發展中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注意幾點:
思想政治教育對受教育者的教育和引導活動都只有通過受教育者自身才能夠真正起到作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化于心。只有讓受教育者把教育要求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才能說這項教育活動是成功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中,要用受教育者感興趣的因素來吸引并教育他們。而人們對有關自身發展進步的因素特別注重,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通過用一些積極因素來提高個體思想境界、情感情操和能力,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動力,促使其進行自我認識、自我思考、自我激勵、自我調節、自我尊重,通過積極鍛煉,努力實現自身心理穩定,增強自己的能力,培養良好的氣質。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擁有了更豐富的物質生活資料,當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甚至有所富余時,人們會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追求精神層面的發展,渴望增加對于自我的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認識到這一新的需求層面,并采取主動措施,積極創造各種條件,增強個體對于自我心理的認知。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個體的主體地位,尊重人格和個別差異性,注意與個體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激發人們穩定的心理狀態,這是促進個體心理發展的重要資源。運用情感鏈條來連接個體和其所處的社會關系之間的聯系,激發個體積極的、向上的、穩定的情感因素來幫助其把握各種社會關系,引導其用正確的情感態度來應對和處理種種挑戰。
由于快速進行的生活節奏,人們生活在社會中,多少都會存在心理狀況不穩定的情況,甚至有些人還存在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如孤傲、偏執、自卑、自大等。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良好心理情緒的培養,還要關注心理疾病的矯正。除了采取心理咨詢辦法外,應加強對個體的心理引導教育,多關心、多尊重他們,努力為其創造更多的機會參加社會實踐鍛煉,鼓勵其樹立信心和自尊心。
此外,我們還應該從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入手,對教育方法、手段和藝術不斷進行創新,以適應個體心理發展新特點。根據社會要求和個體心理發展特征對個體進行引導,運用多種途徑提高個體心理認知水平。在教育手段上,要運用多媒體教育,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和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更有助于個體心理素質提升,有助于健全、完善個體心理人格的形成。
[1]吳遠,郝文清.心理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M].江蘇:河海大學出版社,2004.168.
[2][3][4]程正方.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36.9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