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 霞
(太原科技大學 法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做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提到要“完善和發展基層民主制度,依法推進基層民主和行業自律,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1]。高校教代會作為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學校的一種方式,其完善、發展程度直接體現著基層民主制度的完善與發展。而在教代會制度中,提案及其落實情況是教職工直接參與高校民主管理最直觀的體現。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如何處理提案、如何落實提案并讓教職工滿意就成為檢驗高校民主實現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本文通過闡述教代會提案工作的重要意義、現存問題及相應對策等,對完善高校教代會提案處理工作提出建議,以期對發展高校教代會制度、進而推動基層民主建設做出有益的探索。
《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三條規定:“高等學校通過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組織形式,依法保障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高等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暫行條例》第五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規定:“教代會在本校權限范圍內行使下列職權:(一)聽取校長的工作報告,討論學校的年度工作計劃、發展規劃、改革方案、教職工隊伍建設等重大問題,并提出意見和建議。(二)討論通過崗位責任制方案、教職工獎懲辦法,以及其它與教職工有關的基本規章制度,由校長頒布施行。(三)討論決定教職工的住房分配、福利費管理使用的原則和辦法,以及其它有關教職工的集體福利事項。”由此可知,高校教職工在教代會上不僅可以討論與學校發展相關的重大問題,還可以提出與自身權益相關的意見與建議,這是法律法規賦予高校教職工表達訴求的一條合法途徑,是現行憲法賦予公民批評建議權在基層領域的一種反映。實踐中,教職工遇到一些事關學校發展或自身權益等問題,不僅可以通過常規渠道反映或申訴,而且可以在教代會上提出提案,通過教代會提案立案的方式進行表達。值得一提的是,提案工作的重點不只在于“提”,更在于要“落實”,真正落實提案才是對教職工合法權益的真正保障。因此,高校教職工以提案方式通過教代會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重點不僅有立案、辦理等程序,而且應當有相應追蹤落實等工作,這樣才能使提出來的議案進入到實際工作生活中,使高校教職工真正受益。倘若提案只“提”不“辦”,久而久之,人們會認為教代會提案只是一種形式,或是提出來也解決不了,慢慢產生“狼來了”的效應,對此不再關注。所以,重視教職工提案并給予相應落實,不僅會贏得教職工的信任,而且會激發大家的積極性,努力建言獻策,最終會促進高校的長久發展。
除上述所列法律法規外,還有以下法規對高校教代會的民主地位予以明確:2001年修正的《工會法》第六條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組織職工參與本單位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教育法》第三十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組織形式,保障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教師法》第七條有關教師的權利規定:“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此外,《高等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暫行條例》第二條中對此也有所規定:“高等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以下簡稱教代會)是教職工群眾行使民主權利、民主管理學校的重要形式。”由上可知,教代會存在的一個重要意義在于保障教職工可以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并實現民主監督。而教職工代表通過教代會提出提案是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僅僅參與還不夠,重要的是落實,只有將提案的內容真正落實到相關部門并引起相應工作機制和措施的改變,或解決了教職工關注的自身權益等問題,民主管理與監督才得以真正實現。在此意義上,高校教代會提案落實程度直接體現著高校民主管理與監督的實現。
法治文化是指“實現了法治的國家和社會所具有或應具有的文化”[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到:“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具體而言,它是指“融注在人們心底和行為方式中的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法治原則、法治精神及其價值追求,是一個法治國度的法律制度、法律組織、法律設施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涉及法治的行為方式,是法律語言、法治文學藝術作品和法律文書中所反映和體現的法治內涵及其精神”[3]。作為一種先進、動態發展的事物,法治文化不僅關注法治理念、法治原則等精神及其價值追求,同樣關注法律制度、法律組織、法治行為方式等的建立及實施,是法治物質文化、法治行為文化、法治組織制度文化、法治理念文化等構成的文化復合體。高校教代會作為基層民主管理的一種制度,不僅體現公平、正義等法治理念,而且其實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法治來保障,而這些正是法治文化所包含之意。因此,從這個角度講,高校教代會提案處理工作不僅是高校民主管理的直接體現,而且是民主法治等精神融入高校的一種反映,是中國法治文化進程的基層推進。
高校教代會處理提案的第一步即考慮是否將提案列入立案范圍。高校教代會提案工作委員會在對征集到的提案進行編號登記后,首先應審查提案的具體內容及相應理由、支撐材料是否充分。根據《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教代會與決策相關的事項包括學校的年度工作計劃、發展規劃、改革方案、教職工隊伍建設、教職工住房分配、福利費管理使用的原則和辦法,崗位責任制方案、教職工獎懲辦法等[4]。只要教職工是在上述范圍內提出議案,且理由、相應材料充分,一般都應進入立案程序。應當說明的是,這里的審查屬于“形式性審查”,即只要提案內容事關學校或教職工相關權益,就應當進入立案范圍。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提案從一開始就進入到學校民主管理的流程,而不會因一些不正當的理由被擱置。對于暫不予立案或確定不予立案的,應當向提案人說明原因,或需要對提案補充修改的,可建議提案人補充修改后再予立案。在這個過程中,不予立案應當以書面形式回復,且回復的方式應當公開。這樣既可以防止提案被不合理地排斥,也可以讓公眾知曉并接受監督,從而保證教代會提案的順利流轉。
提案被立案后,高校教代會提案工作委員會通過集體討論,對提案進行相應的分類。在分類的基礎上,提案工作委員會將提案進行二次分類,分為提案和建議兩大類,然后進行編號、復印后報校教代會執委會審批。然后再根據提案內容,將提案按照“歸口辦理”的原則分別送交有關部門進行處理。這里應當注意兩點:第一,對于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工作部門需要協同辦理的提案,高校教代會提案工作委員會應在充分調研基礎上明確主辦部門與協辦部門,要求這幾個部門共同做好提案處理工作,并明確最后由哪個部門或哪幾個部門向提案人進行回復。第二,不管是主辦部門還是協辦部門,或僅涉及一個部門的提案,應當在一開始就明確回復提案辦理的期限,方便提案人對提案進展有相應的預期,并方便高校提案工作委員會進行監督。這樣做可以保證提案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防止部門之間相互推諉或對提案久拖不辦,從而保證提案可以準確落實到相關部門并被真正處理。
承辦部門接到相應提案后,應當簽收并注明簽收人及相應日期。待答復期限到來時,應當主動聯系提案人并報告高校教代會提案工作委員會相關情況。提案答復應采用書面形式,并在提案答復內容中表明解決問題的具體時間、責任人及效果。若屬于該部門今后計劃安排處理的事項,應標明具體安排的時間結點,以便日后詢問查閱。應當注意的是,提案回復須采用公開方式,且盡量有無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在場,這樣可以避免因提案人礙于情面無法當面指出承辦部門僅回復但內容含糊或只承諾不兌現等處理提案工作質量低下等情況的發生,讓提案處理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此外,還可以考慮利用校報、櫥窗、網站等公開回復的方式進行回復,以提高提案回復的公開度與透明度。
對未能具體解決和提案人不滿意的提案,高校教代會提案工作委員會需出面牽頭聯系承辦部門,要求承辦部門做出合理解釋,并與提案人再次溝通,縮小提案人與提案承辦單位在認識上的差距。除此之外,高校自身應當對相應工作進行評估,準確反映提案的處理、落實及教職工的滿意程度。高校教代會提案工作委員會要采用多種方式推動提案落實工作,及時公布提案落實情況,對提案承辦部門采取一定的獎懲措施,以此約束相應部門的具體行為。同時可采用多種方式為教職工解疑釋惑,如在網上開設教職工建言獻策信箱、開設提案委接待日等,傳達、公開相應信息,收集民意、民智等,更加廣泛便捷地聽取廣大教職工對高校發展的民主意見,共同促進高校的科學長久發展。
高校教職工代表通過教代會以提案的方式提出意見和建議,是高校加強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和內容。提案處理工作完善與否,不僅關乎教職工合法權益的保障,也直接影響高校民主管理的實現,進而影響法治文化在基層的推進。高校教代會提案工作不只在于“提”,更在于“落實”,只有落到實處才能使提案真正起到效力,才能切實維護廣大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并實現教代會民主管理學校的職能,最終促進高校的科學和諧發展。這不僅是依法治國在高校推進過程中的一個縮影,而且是“三嚴三實”活動在基層扎實開展的具體表現。我們應當高度重視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教代會提案工作真正為維護教職工權益并促進高校的長久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29/c/001-25926893.html.
[2]李德順.法治文化論綱[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7,(1):6-14.
[3]劉斌.用法治文化推進依法治國[N].光明日報,2014-11-06(2).
[4]王新林.高校教代會提案處理工作的法律思考[J].無線互聯科技,2014,(1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