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慶輝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350019)
農村超市從無到有,近幾年發展迅速,并以其便利的購物方式掀起了消費者的購物熱潮。超市里的廉價商品吸引了許多農村的潛在消費者,進而帶動了農村的消費增長,擴大了農村超市的連鎖經營范圍。同時,通過農產品進超市,也增加了農戶的收入,農村資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農村超市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是一個機遇,同時也是一個挑戰。
農村連鎖超市采用消費者及投資者聯盟制。該制度是一種全民參于,全民入股的制度,參與者包括廠家、商家、店面、消費者及投資商等。農村連鎖超市不僅有高效的商業分銷渠道,而且有忠誠的終端顧客。新型農村聯合超市以農村為基礎,以農民的利益為根本目標,實現了城鄉的完美結合,使農村和城市的不同產品得到了有效流通,解決了產品因城鄉差異帶來的滯銷等問題。通過連鎖超市幫助農民增加收入,不僅帶動了農村的消費增長,而且縮小了城鄉差距。
我國是一個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十四億人口的農業大國,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農村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50.32%,而且,我國貧困人口的大多數仍然在農村,社會主義建設要走共同富裕道路,就不得不要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這意味著農村是一個有巨大潛力的消費市場。超市作為一個綜合各種生活必需品的場所,對人口較多的農村來說必不可少。因此在農村成立連鎖超市刻不容緩。[1]。
眾所周知,連鎖經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營模式,在現代化產業中占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1859年,George·F·Gillman 和 George·Huntinton·Hart-Ford在紐約創辦了第一家頗具規模的連鎖商店。隨后,美國一家縫紉機公司在1865年創辦了首個以網絡分銷為經營模式的連鎖模式[2],并占據了美國市場的半邊天。二十世紀六十到七十年代,麥當勞等美國企業也開始了連鎖經營之路,這些企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其連鎖經營模式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各大企業逐步引入連鎖經營模式,使得連鎖經營模式得以迅速推廣和擴大,其生命力也越來越頑強,并開始走向世界,變得越來越國際化。
1963年,第一家以連鎖經營性質的實體商店在日本成立。其中一家名為“不二家”的咖啡店更新了連鎖店的經營模式,進一步完善了傳統的直營式經營模式。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日本連鎖經營商店主要以零售業為主,并逐漸向其他行業拓展,最終建立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連鎖經營模式[3]。
1984年,皮爾·卡丹專賣店在北京落戶,至此,連鎖經營的步伐在中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連鎖店主要是指商店對同類型商品或者服務進行經營,通過企業總部的領導使得商店經營的模式能夠進一步得到規范,進而使得規模效益的經營方式及組織形態能夠實現。不同國家的法律對連鎖店規模的規定也不相同,例如:在一些歐美國家中,店鋪至少要在10家以上,才可以被稱為連鎖店。
2011年至2015年是我國連鎖企業發展最快的五年,尤其是前四年,在這四年中,連鎖百強企業每年店鋪數量的增長率高達50.7%,年銷售總額增長達到38.2%。201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的零售額度達到262394億元,和2013年相比,同比增長12.0%。從城鄉來看,城市的總消費額為226368億元,同比增長11.8%;鄉村的總消費額為36027億元,同比增長11.8%。從行業來看,零售業的總零售額度為234534億元,同比增長12.2%;餐飲業的總零售額度為27860億元,同比增長9.7%。
連鎖經營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其經營模式不斷得到發展,在我國,連鎖經營幾乎涵蓋了整個第三產業,尤其是在服務業領域。在眾多獲利能力中,連鎖經營是最具投資方式及創業途徑的一種投資。如今,我國連鎖經營的發展不斷走向成熟,這也使得我國成為世界最大、最具有潛力發展連鎖經營的國家。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農村開始向城鎮化發展,農村的市場流動性也在不斷加強,農村已呈現出多種經營方式、成分以及模式。但是,農村市場的商品流動性仍然過低,因此急需提高商品的流動性。農村市場,尤其是農資市場及食品市場中極易出現假貨,這已成為我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面對如此龐大的農村市場,我國制定了許多政策及措施,來加快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例如,通過引進現代化的貨物流通方式來解決農村市場中的假冒偽劣商品問題[4]。
在農村中發展商業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這種局限性同時也為連鎖超市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在中小城鎮及農村中,連鎖超市的消費潛力較為巨大。在農村經濟的發展中,由于計劃經濟的影響,許多商業網點及商鋪均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通過連鎖經營方式,可以借助企業總部的諸多優勢進行發展,如采購、服務、管理以及構建等,使得空間小、規模小以及零散式的商業資源能夠得到整合。在眾多經銷商品中,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約占總經銷商品中的15.4%,這有效帶動了當地農副產品的發展[5]。
品類管理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是一種新的關于零售業的商品管理模式,品類是指比較容易區分,而且能夠管理的一組產品或服務,消費者在滿足自己需要的同時,并且認為這是可以相互替代和聯系緊密的產品和服務。品類管理是指把商品按種類進行合理的分類,并且把商品安排合理的銷售時間和促銷機會。這既可以使商場獲得更多利潤,又能方便消費者選取自己心儀的商品[6]。
自有品牌是收集整理相關的信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開創新的商品理念。零售企業可以提出在功能、價格、外形等方面的要求。重新選擇合適的企業生產該產品,最后由零售企業對該商品進行商標的注冊,并利用企業的平臺出售。自由品牌的商品減少利用市場推廣的成本,中間環節也較少了,節省了流通費用,銷路固定,大大降低了成本。科學合理的策略使企業獲得更多的利益,連鎖企業自有品牌的發展不斷壯大[7]。
使用合理的價格策略是經營的王道。總的來說有以下幾種價格策略:參照定價法、毛利率法、促銷策略等。根據超市薄利多銷的特點,銷售量大、周轉速度快的一些日常用品,要進行市場調查后按照市場價格進行定位,盡量在消費者面前保持物美價廉的形象。控制毛利率達到薄利多銷的目的,不同的商品可用不同的毛利率去計算。重視促銷工作,提高超市的競爭力,據統計,上海的連鎖超市也離不開良好的促銷理念,有50%—70%的銷售額是由促銷商品直接產生的。利用商品降價促銷,是企業競爭的必要手段,國外連鎖企業巨頭如家樂福和沃爾瑪都經常使用該手段[8]。
農村是農產品的大本營,是全國農產品聚集的地方。例如,水果蔬菜都是以家庭為單位自己種植,家禽也是家家戶戶普遍飼養,這些綠色食品深受大城市居民的喜愛,但在農村卻是遍地都是,不足為奇。然而,由于農村交通不發達,信息不通暢,很多綠色產品缺乏銷售渠道。受傳統文化影響,農民一般只會固守傳統的銷售方式,例如在露天的菜市場以較低的價格銷售,當產品出現供過于求時,農民只能以廉價的方式對產品進行處理,比如喂豬或直接倒掉。而連鎖經營的農村超市能接收這些產品,經營者向農戶以合理的價格收購這些農產品,超市有大型制冷倉庫對農產品進行保鮮,并以合理的價格在超市里出售,從而既保證了農民的利益,又達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我國的農村超市具有數量多、規模小等特點,大多數超市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但是連鎖經營的農村超市一般規模比一般農村的小超市大,商品豐富,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生活需求。如果連鎖超市要做大做強,就必須創立自我品牌,品牌是獲取顧客信賴的基礎,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受到顧客的青睞,才能增強競爭力,獲得更長久的發展。除此之外,產品的質量需要得到保障,盡量收購農村本地的資源,減少物流開支,使商品價格定在農民可接受的范圍內。只有這樣,連鎖超市才能在農村站住腳,走得更遠[9]。
與城市相比,農村仍是待開發的地方,資源豐富,還有近乎失傳的珍貴的手工藝品,都深受大都市人的喜愛,具有很大的銷售市場。農村連鎖超市可以收購這些產品,對產品做精美的包裝,銷售到大城市。同時把城市中現代化的實用簡便的商品銷售給農村的顧客,做到雙向物流。這不僅改變了農村過去的落后銷售模式,同時還可以建立網上銷售渠道,做到直銷,這樣不僅還有利于增加農民的收入,還能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村連鎖超市的發展不能只局限于國內,農村經濟落后,單一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局限于國內只會讓農村經營連鎖超市的發展像蝸牛般前進。目前,農村連鎖超市存在的問題是經營模式過于傳統、停滯不前、信息量小、經營者管理經驗落后等。連鎖超市源于國外,國外在連鎖超市經營上有上百年的豐富經驗,值得我們去學習。同時,我們也可以與國外公司合作,走向跨國經營,學習國外連鎖超市的經營理念,也可以收購國外產品,推銷給國內顧客,并且也可以使農村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真正做到農村資源的開拓創新[10]。
當前,農村超市經營者的經營理念落后,忽視了農村的市場潛力,總是把超市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但是實際上卻把農村連鎖超市當村頭的雜貨店來經營,只銷售一些普通的生活用品,為了獲取暴利,以便宜的價格銷售過期的產品,忽視農村消費者的感受,忽略了當地的實際情況,只堅守固有的經營模式。農村連鎖經營超市是一種新的嘗試,與大城市的超市有顯著的不同,所以經營方式也要與時俱進。
農村連鎖超市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國,農村人口多,農村市場也大,國家非常重視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農村建立連鎖超市可以提高就業率,同時為正在待業或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提供一個新的就業方向,他們可以走向農村,體驗農村生活,發揮自己的才能,努力把農村超市做大做強,做成一個品牌[11]。
綜上所述,發展農村連鎖超市工作任務繁重,雖然在經營過程中可以借鑒城市的超市連鎖經營理念,但是也不能生搬硬套,而是應該因地制宜。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條件不如城市,缺少優秀的管理人才,因此,農村需要專業管理人才或大學生下鄉去發展農村經濟,帶動農村的經濟和文化發展。發展農村連鎖超市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讓農村連鎖超市更好、更快發展。
[1][10]趙品華.農村中小型超市連鎖策略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
[2][3]紀雯.中國連鎖超市發展現狀與對策[D].武漢理工大學,2012.
[4]沙威.零售企業供應鏈風險管理體系研究及運用[D].重慶交通大學,2008.
[5]王翔.消費者農村超市購買行為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0.
[6]穆瑩.連鎖超市供應鏈配送環節的風險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
[7]李長順.山東貴誠超市連鎖發展戰略研究[D].安徽大學,2014.
[8][11]曹志學.農村超市連鎖經營市場潛力大[J].生意通,2010,(7).
[9]張娟娟.成都易初蓮花超市連鎖經營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