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玫貞
(中國礦業大學 理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這一命題的提出,顯示了黨的純潔性建設的時代新課題的緊迫性。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是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在理論上和實踐中理順多對關系。
2012年1月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是“黨的純潔性”研究的分水嶺。之前,中國學界對此幾無關注。筆者以“黨的純潔性”為關鍵詞進行檢索,自2012年2月至目前,在“中國知網”檢索到178篇論文,在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檢索到848篇。
而黨的純潔性的實踐探索伴隨著黨建立和發展的始終。從建立之初,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到改革開放。從毛澤東強調的建設“思想上純潔”“組織上純潔”的黨,到鄧小平提出的“廉政建設要作為大事來抓”,到江澤民提出的“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再到胡錦濤2005第一次提出黨的先進性建設、十七大報告將黨的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建黨90周年講話提出“四大危險”“四大挑戰”、中央紀委十七屆七中全會提出“保持黨的純潔性”,直至十八大將純潔性納入黨的建設主線。[1]
以上事實表明,“黨的純潔性”研究和“黨的純潔性”實踐建設是不同步的。這種不同步一方面表現在,“黨的純潔性”理論研究勃興前,黨的純潔性實踐探索一直在進行,但主要依靠傳統做法和經驗總結,黨的純潔性的相關理論闡述和理論分析等缺失。這種不同步也表現在,雖然目前重大現實問題的出現,為新的理論體系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和條件,但“黨的純潔性”研究還處于“有話題無理論”的起步階段。盡管有些學者闡述了基本概念,但是闡釋性與建構性研究的分析框架沒有建構起來,體系性研究沒有展開,關于黨的純潔性理論研究熱點的背后還有巨大的提升、深化空間,中國優秀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中至今沒有檢索到相關論文。
缺乏問題驅動的理論(為理論而理論),是不能解決現實問題的形而上的抽象理論,而缺乏理論指導的現實研究又無法發現客觀事實與真理。把握黨的純潔性理論研究熱點與黨的純潔性建設長期性之間的關系,首先是讓我們要清醒認識到黨的純潔性理論研究與黨的純潔性建設之間存在著一般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之間的關系。理論的發展,既需要實踐探索的動力,實踐探索也需要科學理論的引導;理論研究尤其是基礎理論研究是推進實踐科學發展的基石,理論的思考和構建一方面是當前熱點焦點現象的必然結果,也影響著我們黨的純潔性建設的格局和樣貌。
其次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理論研究由于社會需求、研究積累和研究趨勢有熱點,但是黨的純潔性建設貫穿于黨的建設的始終,是黨的建設的永恒主題,沒有熱點和低潮的區別,應始終為黨的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著眼于黨的建設的歷史主題,尤其是“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這個總的命題?!包h的純潔性”研究的終極目的不是對黨的純潔性實踐做法進行梳理和論證,而是為黨的建設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中國共產黨從建黨至今一直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等方面著力,“黨的純潔性”一直沒有作為政黨建設的概念被提出來,更沒有從政黨建設的角度進行過系統理論研究,隨著社會主義建設與執政黨建設的縱深化,“黨的純潔性”建設研究的必要性日益凸顯。
十八大報告“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命題的提出,既深刻揭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先進性建設和純潔性建設的關系,也深刻揭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黨的先進性建設和黨的純潔性建設的著力點的不同,尤其是要把握黨的先進性建設和黨的純潔性建設的關系,二者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諸多學者見仁見智,從不同的角度探索和論述了黨的先進性和黨的純潔性之間的關系。有學者從詞源學角度,解讀了“黨的先進性”和“黨的純潔性”及二者之間的關系,更有學者從傳統黨的建設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四個維度”著力,加上“先進性”“純潔性”的后綴,提出先進性建設和純潔性建設的歷史經驗和諸多對策性建議。
現僅從兩個命題提出的背景和時間順序的角度論述二者之間的關系。“今天的政黨已經與幾十年前的政黨完全不一樣了?!盵2]“當社會結構和社會環境都發生了根本變化時,當社會的主要矛盾和社會的政治行動方式也發生變化時,政黨的轉型就是必然的。”[3]雖然不同的政黨實現轉型的直接動因有所不同,但是導致不同政黨實現轉型的根本原因卻是一致的,即社會環境和社會結構的變化。在我們這樣一個體制改革和社會轉型的社會,一個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一個改革創新力度不斷加大的政黨和執政系統內,如何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在復雜的執政任務下,以黨的先進性保證黨執政的合法性和科學性成為黨的建設的重要課題。從1949年10月至今,中國共產黨成長為一個有著8000多萬黨員的大黨和64年長期執政經驗的老黨。2005年1月中共中央首次提出了“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命題,明確指出:“黨的先進性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關系馬克思主義政黨生存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意識形態把政黨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任何政黨的產生和存在都有自己的意識形態前提,從邏輯上說,先有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認同才可能有政黨。”[4]以研究背景觀之,黨的先進性首先體現在社會環境和社會結構變化的前提下黨的價值理念、理想信仰、思想理論的創新和統一。因此黨的先進性建設針對當時在社會環境變化的背景下黨內出現的思想理論的模糊混沌、理想信念缺乏的狀況,黨的先進性建設著力于政黨的價值理念、理想信仰、思想理論建設,體現為強調黨的指導思想的先進性、理想信仰的前瞻性和政黨執政目標的無私性;強調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科學發展、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執政價值追求。
在“黨的先進性”論述提出7年后,2012年1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中紀委七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保持黨的純潔性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闡述了黨的純潔性的內涵,明確了保持黨的純潔性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其后黨的十八大報告又明確指出要“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
由此觀之,如果黨的先進性側重于在社會環境變化的背景下黨的理論、理念和價值上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前進方向,那么“黨的純潔性”側重于黨的組織體系、組織結構、組織機制等的要求。黨的純潔性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要求,是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要在實踐中保持黨的純潔性,以黨的純潔性保證先進性的實現。因此,黨的純潔性建設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結果,是黨先進性的有力體現。
“黨的先進性”、“黨的純潔性”的相繼提出,黨的先進性和黨的純潔性建設的關系不僅僅是學術闡述和學術研究討論的熱點,更應該體現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深入發展,執政黨建設和研究的縱深化。
“黨的純潔性”不等同于“黨員的純潔性”。“黨的純潔性”的內涵包含了“黨員的純潔性”,雖然黨的純潔性最終由黨員的純潔性來具體體現,但是黨的純潔性和黨的純潔性建設的內涵要遠遠大于黨員的純潔性和黨員的純潔性的保持。從靜態邏輯的角度看,黨員個人即使保持了各自的純潔,也不能等同于組織的純潔性;從動態發展的角度看,如果沒有組織內部有效的制度管理、機制運行、組織文化,黨員個人的純潔性保持將依賴于個人的操守和道德,而個人操守和道德是脆弱的,并不能始終保證組織成員的長久的純潔性;從終極角度來講,黨員的純潔性依賴于人與人之間的代際傳承、個人魅力吸引等不確定的因素,而組織制度是黨的純潔性的最剛性和最長久的保證。
將黨的純潔性窄化理解為黨員純潔性將對我們在現實中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有重大的誤導,實踐中偏重于以加強黨員的教育管理乃至培訓來增強黨的純潔性,以個體黨員為落腳點,宏觀、整體、全局性的思考較少;以黨員的德行修養和教育考察多,制度建設、組織體系和整體互動的思考較少。雖然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最終要落腳在個體黨員保持純潔性上,但是如果我們僅從微觀角度去認識存在的問題,往往會出現方向性的錯誤。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是黨組織從組織建設的角度,以制度建設為引領進行自身反思、自我發展,謀其長期執政及提高執政科學性的現實選擇。
而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的實踐與基本經驗研究不僅僅是對個體黨員思想德行修養的研究,更是我們黨成立以來加強自身純潔性建設的制度性思考和總結,也是未來保證我黨執政地位和執政科學性的保證。除了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保持和加強黨的純潔性的重要途徑外,還要積極貫徹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組織要求,從組織、制度架構上探索新形勢下黨組織自身純潔性的具體路徑。這種實踐和探索將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的新發展,也是未來保證我黨執政地位和執政科學性的保證。
在理論上厘清二者的關系,可以進一步拓展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的研究空間,探索黨的純潔性建設的微觀黨員教育和宏觀組織架構保證的實現路徑,探索加強黨的純潔性的組織措施和制度建設的頂層設計,以增強黨的純潔性,保證黨執政的科學性。
從政黨組織的共性特征來看,政黨與一般政治組織或政治團體的主要區別體現在:具有明確的政治目標、確定的階級基礎和完備嚴密的組織結構。換句話講,政黨組織本身就對政治目標信奉和組織完備有更加嚴格的要求。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特殊性來看,“保持黨的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馬克思主義政黨歷來重視保持自身的純潔性?!盵5]“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對黨的創造理、凝聚力、戰斗力有著根本性影響。保持黨的純潔性是黨的建設的基本經驗。”[6]以論斷的形式判定“黨的純潔性”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重要意義,以黨的建設的歷史經驗來說明“黨的純潔性建設”的重要性都缺乏邏輯上的說服力。
“黨的純潔性建設”于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要意義需要從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身的特性上尋找。在世界政黨發展史上,馬克思主義政黨鮮明的特征體現在,它是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的黨,是以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黨,同時是最大公無私的黨,是以全人類的解放為自己的奮斗目標的黨。黨的純潔性建設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意義一方面體現在自己的理論自信和所有黨員對政黨目標、宗旨的認可和自覺遵循,另一方面也體現在這個政黨需要有更為完備的組織體系和組織結構,以應對復雜局面,以黨的純潔性保證黨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因此,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來看,黨的純潔性建設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是永恒的使命,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永恒主題。
由于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不同,政治任務與形勢不同,馬克思主義政黨純潔性建設的重點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側重,黨的純潔性建設又是具體的、歷史的。革命的黨和執政的黨、執政初期和長期執政的黨在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方面的要求和表現也有所不同。在革命時期,“為了保持組織的純潔性和戰斗力,革命政黨需要時常對其基層組織進行整頓和清理。”[7]在革命勝利之后的三十年間,“共產黨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扭轉革命勝利后革命走向滅亡的普遍趨勢,防止會導致喪失革命動力的‘官僚主義的制度化’,并保護革命目標和革命理想的內在生命力,從而使其成為現實社會活動的力量源泉?!盵8]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革命年代的激情和行為方式仍然長期延續,民眾動員和群眾運動仍然支配著鄉村政治生活,頻繁的教育、動員、運動使廣大農民群眾滋生厭倦,政治參與熱情迅速消退。動員式參與未能及時轉化為公民權責為基礎的自主式參與,致使農民的政治參與水平不升反降,政治現代化的進程長期停滯。”[9]以革命年代的行為方式從事黨的純潔性建設,不僅在農民政治參與的問題上有說服力,在包括所有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政治參與上也有說服力。
新時期,我黨面臨著“四大考驗”“四大危險”,黨的純潔性建設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局面、更加突出的問題、更加艱巨的時代任務,腐敗現象嚴重削弱黨的執政基礎、侵蝕黨的肌體。所以,當前“黨的純潔性”建設應該以反腐敗為突破口,在反腐敗的同時進行黨的純潔性建設的整體布局和宏觀建設;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同時,進行黨的純潔性建設的制度建設;在繼承“整黨整風”等保持黨的純潔性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適應現代民主法治時代的要求,探索改進黨的純潔性建設的模式與方式,以階段性工作推進長期的黨的純潔性建設,著眼于黨的純潔性建設的長期性、動態性,把握黨的純潔性建設的重點和核心工作。
“黨的純潔性建設”不等同于“西方政黨組織建設”,我們講“黨的純潔性建設”是特指馬克思主義政黨,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的純潔性建設。
在政治學研究中,尤其是西方政黨政治研究中,很少有純潔性論述,這是因為西方政黨組織及組織建設所依附的政治制度、政治體制、運行的政治機制、蘊含的政治文化迥異于我國,比如主要依靠競選制度、黨派競爭、權力分立等形式。而中國共產黨無論是政治制度、政治文化、還是政黨發展歷史都與其他西方政黨完全不同,在長期革命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共產黨的純潔性建設主要依靠黨對自身使命的自覺、黨的系統和組織的自我調整、黨內整風、黨組織對于黨員的培養和監督等。
把握黨的純潔性建設與西方政黨組織建設之間的關系一定要清醒地認識我們黨的建設的特殊性,模糊了二者的區別就容易在實踐中以西方政黨建設的視角和思路進行我們現實問題的思考,也容易將黨的建設引入歧路。這樣不僅不能解決當前我們黨的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同時將會對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巨大影響。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區分將使我們更加自覺地認識到黨加強自身純潔性建設的重要性,意識到我們黨的純潔性建設更多地依賴于自身對自己存在的問題的清醒認識,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探索不同的路徑去解決自身的問題。這需要我們黨以更大的勇氣和更多的政治智慧進行有中國特色的政黨純潔性建設。
“黨的純潔性建設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戰略性的意義?!盵10]我們應正確認識黨的純潔性建設對黨的發展的極端重要性,也要清醒地認識黨的純潔性建設的復雜性。需要我們清醒地認識黨的純潔性建設是不同于一般政黨建設的獨特的黨的建設之路,這種黨的純潔性建設不僅是對我黨建設經驗的總結,更應該是在科學的黨建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探索,也應該是我黨對于政黨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還應該是落腳于黨員素質提升基礎上的制度發展和制度建設,是在把握階段性重點基礎上長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組織革新和組織保證。
[1]唐連英.黨的純潔性建設的歷史進程與實踐意蘊[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3,(2):92.
[2]Joseph l apal ombar a.reflections on political parties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s[J].Party Pol itics,No.2,2007.
[3]劉長江.政黨的轉型還是政黨的衰落[J].政治學(人大復印資料),2009,(1):37.
[4]王邦佐等.中國政黨制度的社會生態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35.
[5]趙士紅.新形勢下保持黨的純潔性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學習論壇,2012,(4):20.
[6]劉紅凜.黨的純潔性建設的時代要求與制度保障[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2,(5):15.
[7][9]李里峰,王明生.革命視角下的中國農民政治參與研究[J].政治學(人大復印資料),2009,(2):46.47.
[8]莫里斯·邁斯納.毛澤東的中國及后毛澤東的中國[M].杜蒲,李玉玲譯.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74-77.
[10]李軍剛.中國共產黨的純潔性建設理論及現實意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