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梅淑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三次提及“一帶一路”,并明確指出要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如果說2014年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倡導之年”的話,那么2015年將是這個戰略逐步落實之年。
今年“兩會”采訪中,青海、廣西、山東、河北等各地代表委員,不約而同地向《中國經濟信息》記者提起了當地參與“一帶一路”的熱情和規劃。除了“兩會”代表委員,“一帶一路”話題也是全國網民最關注的話題,來自人民網的監測數據顯示,該話題的熱度指數位居十大“兩會”話題的首位。
2015年,戰略將落實
據悉,“一帶一路”總體規劃有望在近期正式發布,這意味著“一帶一路”將要走向實質進展。屆時,這一戰略將在2015年全面落實鋪開。
從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這一戰略構想到“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總規劃呼之欲出,在短短一年半時間里,“一帶一路”戰略的內容越來越充實,發展的思路也日漸明晰。
自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提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后,“一帶一路”得到了沿線各國和國內沿線各地的呼應。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有31個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針對“一帶一路”建設進行破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各地的代表委員紛紛為“一帶一路”建言獻策,廣西、新疆、陜西、河南、湖北……從各代表團全體會議小組討論和界別討論中可以看出,各地都在尋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切入點。
“一帶一路”新區域所涉及的14個省區市中有9個位于中西部,廣西也位列其中,而柳州作為廣西重要交通樞紐城市,處在連接粵港澳與西南地區的重要節點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使廣西省的柳州市由“內陸腹地”變成“開放前沿”。
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柳州市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鄭俊康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說:“中央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即是肩負起了作為一個大國的責任。我們建設‘一帶一路,互通有無、互利共贏,不僅是對中國負責而且是對世界經濟負責任的行為。現在世界日益迅速朝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隨著中國落實‘四個全面和‘一帶一路建設,經濟的發展應該對世界產生積極的影響。‘一帶一路把中國與東盟各國以及中亞各國聯系起來。把中國的蛋糕做得更大,更重要的是使中國經濟不僅僅是靠內需的拉動和投資拉動,應該同時向世界發展,能夠通過建設‘一帶一路走出去,讓‘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都能夠共同享受中國快速發展給世界經濟所帶來的紅利。 ”
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陳雪楓則表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讓我們重新認識歷史名城,更加冷靜地謀劃古都未來。洛陽要抓住機遇,順勢而為,打造中原經濟區重要增長極、文化示范區、生態宜居地和開放創新城,建設好名副其實的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之一,在建設“一帶一路”新征程中地位特殊。洛陽是國家“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工業實力雄厚。洛陽正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重點支持成熟技術和優質產能“走出去”,推動洛陽與絲綢之路沿線城市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去年,洛陽市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3.5億美元,同比增長39%,其中不少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一帶一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出現過兩次,雖然篇幅較短,但用詞上卻有差別。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出一批重大支撐項目,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新空間;今年的表述則是這樣的: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從“抓緊規劃”到“推進”的差別,體現的是從構想到國家戰略的不同,也意味著,2015年是中國“一帶一路”的關鍵年。
與區域開發開放相結合
改革開放以來,為激活地方和市場活力,中國采取了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當時,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一部分地區發展快一點,帶動大部分地區”。
這極大地釋放了東南沿海經濟發展動能。隨著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戰略陸續推出,中國逐步形成了區域經濟優勢互補、主體功能定位清晰的區域發展格局。
然而,由于狹隘的政績觀及區域競爭壓力加劇,一些地方政府忽略可持續發展,導致地區間盲目競爭、重復建設,形成市場和貿易壁壘,地區比較優勢未能充分發揮,難以形成合理的區域產業分工,行政區與經濟區之間的矛盾凸顯。
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就要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制定有效的區域發展政策,激活地方增長動力,轉變長期以來無序競爭帶來的路徑依賴,亟待破題求解。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政府將戰略思路定位為區域協同,國內協同與國際協同雙管齊下。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指出,要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加強新亞歐大陸橋、陸海口岸支點建設。同時,“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統籌實施‘四大板塊和‘三個支撐帶戰略組合。在西部地區開工建設一批綜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態、民生等重大項目,落實好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政策措施,加快中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網絡等建設,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支持力度,完善差別化的區域發展政策。”
國家信息中心總經濟師范劍平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將從更高層次來統籌改革與開放,不僅涉及到國內區域協調和改革,也涉及到國際關系協調和促進,可將國內區域開發開放經驗輸出到沿線國家和地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沿線發展中國家共同分享中國經濟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也能更好地促進國內區域發展政策的融合,形成東西部聯結、南北方貫通的國內互聯互通局面,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在全國范圍內大流通,更好地推進區域開發開放。遲福林說,“一帶一路”建設也有利于讓中西部由過去開放的“末梢”變成“前沿”。endprint
曾經的“末梢”變“前沿”
國際協同看“一帶一路”,而破題在新疆。隨著具體政策的相繼實施和落地,新疆的區位優勢將得到凸顯,從西北邊陲的口袋底,轉而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前沿和橋頭堡,由過去開放進程中的“末梢”變成“前沿”。
在3月10日舉行的新疆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向《中國經濟信息》在內的中外媒體介紹說,新疆地處亞歐大陸地理中心,是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核心地區。張春賢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戰略后,新疆就思考如何落實國家戰略構想,發揮地理優勢、人文優勢、文化優勢,以及發揮其他各方面的優勢,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提出并正在加快建設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醫療服務中心五大中心。去年已經開通烏魯木齊到中亞、歐洲城市的貨運班列,內地貨物走新疆通道到歐洲只要16天,比海運節省一半以上時間。今年還將開工建設烏魯木齊集裝箱中心編組站,中亞、歐洲等沿線國家和內地省區市的貨物都可以在這里重新編組整合,使物流成本更低、更科學。
張春賢說,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企業是主體、市場需求是關鍵、共贏是目標,新疆已經取得一些較好的進展。特變電工、廣匯集團、三一重工、陜汽集團、東風汽車等一些企業在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等國家都建設了工業園區。這說明,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企業是主體、聯手可共贏、新疆大有可為。
投資迎來好時機
2013年11月“一帶一路”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15年更是被列為三大區域戰略之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明確提出,“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促進冶金、建材等產業對外投資”,并“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加強新亞歐大陸橋、陸海口岸支點建設”。
來自多家投資機構的觀點認為,“一帶一路”戰略將在未來10年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初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緊隨其后的資源能源開發利用,以及未來的全方位貿易服務往來,將帶來多產業鏈、多行業的投資機會。作為國家戰略,“一帶一路”將是A股市場的長期投資主題。受益于“一帶一路”大戰略的上市公司股票,很有機會成為慢牛標的。
據興業證券測算,未來10年間,亞太區域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8萬億美元,潛在空間巨大。另據亞投行的數據,除中國外的18個成員國,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金額為1.12萬億美元,而且這一投資額還在不斷增長。這對中國的高鐵、核電、工程承包設計和工程機械行業來說,相當于每年提供了6萬億元—8萬億元人民幣的大市場。
可以相信,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正式進入落地期,相關投資正迎來好時機。
交通、金融先行
據悉,“一帶一路”的建設總體方案已經過多輪修改,目前處于待公布狀態,而其輻射區域有望擴大。除了此前傳統概念上的“一帶一路”沿線相關的西部省區市以外,諸如周邊相關區域的內蒙古、山東等也明確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建設。
從地方“兩會”所提出的要求看,“一帶一路”建設將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加快區域發展等方面為主要內容。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國內多地的建設方案可能進行整合。此外,一些沿海港口城市也可能被納入到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比如過去未被考慮的青島、大連等。
從合作領域來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方向,其中尤以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為重中之重。其中交通運輸體系是重點。在兩會采訪中,代表委員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交通體系的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李小松、王予波、韓永東、諾衛在全國兩會上聯名提出議案,呼吁國家支持青海絲綢之路交通建設。這四位全國人大代表向《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介紹說,青海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南路通道,對于東西方的文化交流、文明傳遞、技術傳播、商貿流通產生過積極作用和重要影響。但目前,青海省在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如綜合交通通道數量少、等級低、對外通暢度不足,不利于與周邊省區的發展融合;對外開放和貿易通道尚不便利和完善,物流貿易通道建設處在起步階段,開放度不高、口岸基礎設施薄弱、配套不完善、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發展機制不健全等,由于欠發達的省情實際,依靠自身難以有效解決,請求國家支持援助。
“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金融的“保駕護航”。 今年二月份,“一帶一路”建設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及絲路基金的籌建在地方“兩會”時就已經成為熱議的焦點。不少政協委員建議加碼金融對“一帶一路”的支持力度。全國政協委員、永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在提案中表示,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支持下,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特別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裝備制造、基建原材料等多個行業將從中直接獲益。而企業“走出去”的步伐要邁得更穩、更扎實,離不開金融的大力支持。
另外,“一帶一路”相關旅游規劃也正在制定。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旅游局原局長邵琪偉表示,國家旅游局正在根據“一帶一路”整體規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旅游規劃。他表示,“一帶一路”會推動旅游業整體水平提高,并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交流和交往,將對中國及周邊相關國家旅游產生很大促進作用。
“絲綢之路”的歷史轉變
在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國家三大戰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中,“一帶一路”的概念是最新的,也是歷史最為久遠的。雖然陸地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個概念在學術界已多有論述,但將陸海絲綢之路結合為“一帶一路”賦予新的時代意義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這在數千年的絲路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作為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規劃實施,有利于沿線國家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穩增長。
絲綢之路的興起,是當時交易成本最小化的選擇。今天的“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陸地的“一帶”建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降低“一帶”沿線的交易成本,其中最重要的是降低來自政治和社會不安定的風險。盡管中央的用意是以經濟發展帶動社會進步以及民族團結。但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際局勢不穩定,會妨礙甚至堵塞絲綢之路。社會安定這個上層建筑不僅僅是由經濟基礎決定,還和其他的上層建筑有密切關系,比如政府管理能力、公共服務能力等。“一帶一路”的發展既要為區域安定之“因”,也是區域安定之“果”。不處理好這個關系,盲目以經濟手段去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和發展是不樂觀的。
北大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副教授張亞光認為,一方面從貿易對象的角度來看,古代絲綢之路的動因是西方人需要我們的絲綢,而今天“一帶”的戰略是我們需要西方的石油天然氣,兩者的地位也發生了轉換。所以“一帶”通道沿途的國家和地區絕沒有古代時期那樣足夠的積極性和動力來配合中國。我們所要付出的代價會比古代更高。
另一方面,西北與東南的不安定因素依舊突出。無論側重于西北西南地區的“一帶”還是偏重于東南地區的“一路”,我們不能簡單地期望“一帶一路”發展之后所有問題能夠自然消解。更何況國際上對“一帶一路”持有疑惑甚至敵對態度的不乏其人。
所以,張亞光總結說,三大戰略中難度最大的就是“一帶一路”,再加上基礎薄弱、貧困片區、邊疆安定、國際關系……等等問題,都是京津冀和長三角完全不會遇到的困難。然而要實現中國夢,必須取得均衡發展。中國未來經濟要想平穩增長,離不開穩定的國際局勢和安定的國內社會環境,這兩點都與西北、西南邊疆以及南海區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一帶一路”面臨的挑戰是最多的,而假如這一戰略處理得當、發展有力,未來給中國帶來的紅利也是最大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