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春燕
(包頭市中心醫院婦科 內蒙古 包頭 014040)
子宮肌瘤又稱為子宮纖維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據相關報道,子宮肌瘤近幾年的發病率逐漸上升,且在婚育女性中比較常見[1]。隨著社會醫療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微創手術子宮肌瘤剔除術不斷受到人們的歡迎,因其保留了患者生育能力和子宮功能的完整性。為了對兩種手術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本文將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進行了陰道和腹腔鏡兩種子宮肌瘤剔除術,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擇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子宮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過彩超和婦科檢查進行確診為良性肌瘤,并確定子宮肌瘤大小、數目、位置、病變程度。其中腹腔組年齡23 歲~42 歲,平均(36.2 ±2.7)歲,足月陰道分娩史37例,剖宮史6例,不孕5例。陰道組年齡24 歲~41 歲,平均(36.8 ±2.4)歲,足月陰道分娩史39例,剖宮史4例,不孕5例。對月經不規律患者先行診斷性刮宮,以排除宮頸惡性病變。按照隨機方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腹腔鏡組和陰道組,每組各4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肌瘤病變程度及生長部位等方面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術前進行常規消毒,采用全身麻醉,使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姿勢,氣腹穿刺,通過腹腔鏡觀察子宮肌瘤位置、大小及數目,使用電刀將肌瘤剔除,瘤腔根據肌瘤創面的深淺選擇合適的縫合方式進行縫合,再旋出粉碎的肌瘤。
1.2.2 經陰道子宮肌瘤剔除術:術前進行常規消毒,采用全身麻醉,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姿勢,同時進行導尿。依據肌瘤位置進行陰道切口,手指深入盆腔檢查肌瘤位置、大小及數目,使用單爪抓鉗將待剔除的肌瘤夾住,并往切口方向進行牽引,使用電刀將肌瘤剔除。再確定無肌瘤殘余后,瘤腔根據肌瘤創面的深淺選擇合適的縫合方式進行縫合。如果雙附件無異常,則可用可吸收線將切口黏膜和腹膜連續縫合,并留置導尿管。
1.3 統計學方法:研究結果采用SPSS19.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來描述,用X2檢驗方法,計量資料以(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P <0.05 認為差異顯著。
兩組患者手術均成功完成,兩組在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方面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0.05),陰道組手術時間明顯要短于腹腔鏡組,且其術中出血量也明顯少于腹腔鏡組;在術后排氣、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方面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 >0.05),但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種手術方法的治療效果比較
大多數的子宮肌瘤都是良性腫瘤,但由于其多發性,伴隨人的成長,肌瘤很有可能會慢慢變大、數量增多。目前子宮肌瘤最常用的治療方式是陰道和腹腔鏡兩種子宮肌瘤剔除術,因其能保證子宮的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
腹腔鏡肌瘤剔除術在腹壁的切口小,對患者的創傷少,同時有利于機體內環境保持穩定。氣腹促使盆腔視野更為清晰,操作更方便。但該種手術方法醫療器械昂貴,手術時間長,肌瘤若位于肌壁深處,對縫合和止血都造成較大困難,因此有較大局限性。另外腹腔鏡器械操作不夠精細,容易漏掉小肌瘤,對醫師手術技術的要求很高。經陰道子宮肌瘤剔除術無需開腹腔,創傷小。通過觸摸可以發現小肌瘤,近距離下可完全關閉瘤腔,避免電外科器械造成的熱損傷。該手術具有患者術后疼痛輕,術后并發癥少,排氣早,恢復快,器械價格,操作簡單,因此推廣較易。但該手術也存在不足之處,如造成鄰近臟器損傷,手術視野較小,導致發生盆腔粘連、子宮活動度差、陰道彈性差。
從研究結果來看,兩組患者在術后排氣、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等方面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但在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方面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綜上認為,兩種手術均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臨床醫師應根據患者自身的病情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從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1] 洪長英.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在治療子宮肌瘤方面的比較研究[J].西南軍醫,2012,14(2):235-236.
[2] 楊峰.腹式與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2,39 (23):70-71.
[3] 李香娟,趙秀敏,嚴德文.經陰道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7):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