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校本課程;特色課程;特色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志碼】D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43-0052-03
在江蘇省常熟市綠地實驗小學,從管理層到教師,都有這樣一個共識:一所學校,只有用高質量的特色課程做支撐才具生命力;校本課程開發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彰顯學校特色、提升學校內涵的過程。學校有什么樣的特色課程,就有什么樣的辦學特色;沒有特色課程支撐,就談不上真正的辦學特色,即使一時有了“學校特色”,也不可能持續發展。因此,走過8年初創期的綠地實驗小學有著明晰的辦學目標:以特色課程育學校特色文化,以特色文化促學生生動成長。
民防課程:關注人防,關愛生命
在綠地實驗小學生機盎然的校園里,有著這樣一個地方:雪白的墻壁,展翅飛翔的和平鴿,青翠的生命樹,圖文并茂的展板……這就是民防館。它迎接著一批又一批學生的到來。在這里,學生可以了解許多民防知識,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綠地實小還專門建設了民防教育課程。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課程的教學質量,學校多次組織教師進行民防知識培訓,開展集體備課、教學研討,制作課件。上課的教師精心準備,在課堂上用生動的例子、鮮明的畫面、直觀的數字,以及場景模擬、互動游戲、動畫漫畫等形式,深入淺出,讓學生了解國防人防、自我保護等方面的知識,充分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民防意識和安全意識,學會戰爭或災害突發時的最簡單有效的應急防護自救方法。
綠地實小的教師認為,以開設課程的形式組織實施民防知識教育一方面可以幫助少年兒童樹立安全意識,系統學習并掌握基本的防護知識,提高自我救護和互相救助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少年兒童的愛國熱情,增強未來保衛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國防行動的適應力和執行力。家長們覺得學校開設民防課,讓孩子們從小知道一些基礎的自護自救知識,掌握一些必備的防災減災能力,對于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養成正確健康的生活習慣是非常必要和有意義的。學生覺得一堂堂民防課的學習就像是一次次快樂的活動,在活動中大家既學到了民防知識,又獲得了很多能力,比如自護自救的能力,合作的能力,表達的能力。
環保課程:尊崇自然,擁抱綠色
2014年11月19日,江蘇省環保廳黃國祥科長等一行來到我校對江蘇省綠色學校創建工作進行現場評估驗收。評估中,錢華老師執教的校本實踐活動課《垃圾分類學問多》、孫慕婷執教的環保主題班會課《爭當環保小衛士》兩堂展示課讓人耳目一新。兩位老師在授課時,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掌握生態知識,引導學生關心環境問題,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教學的形式靈活多變,讓學生在大量的互動和交流中慢慢了解環保的基本知識。
綠地實小一貫致力于綠色教育,環保課程已于近幾年逐漸形成。學校組織開發了校本教材《環境教育》,開展了“上一堂環保主題班會”“做一次環保義工”“寫一篇環保作文”“聽一場環保知識講座”“學唱一首環保歌曲”“參觀一次環境教育基地”等環保教育活動。為使環保教育深入人心,落實到位,學校還結合學科特點,針對學生實際,在語文、品社、科學、美術、綜勞等學科中滲透環保教育,讓學生系統地學習環保知識,掌握環保技能,養成環保品質,體驗美好環境給人帶來的愉悅。學校從每個細節入手,讓綠色環保的理念無處不在,時刻感染著每位師生,促使其自覺踐行綠色環保理念。
綠地實小在環保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探出了符合學校實情的創綠之路。眾多師生的環境教育教案、活動方案設計、環保征文、繪畫等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紛紛獲獎,珍惜環境已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全體師生的綠色素養明顯提高。
童聲合唱:唱出自信,唱出優雅
2014年5月22日,綠地實小合唱團在市小學文藝會演之合唱比賽中榮獲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同年10月,蘇州市教科院來校調研,音樂教研員也對學校的音樂教育水平做出了很高的評價。
這一切源于自然,水到渠成。學校在幾年前就已開設童聲合唱課程。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音樂主線,通過音樂帶給學生美的感受;堅持技能與情感的統一,指導學生在訓練技能的同時,加強對作品情感的把握及表現;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和促進個性發展的統一,遵循本課程集體與個體和諧的特殊性,妥善處理其中的關系。學校將訓練學生正確的歌唱姿勢、發聲方法,積累一定數量的合唱欣賞作品,進行試唱和節奏的訓練,加強聲部之間的配合等內容定為本課程的實施內容。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加強“四個保障”:組織保障,每學年挑選校內優秀的歌唱特長生組成校合唱團,定期邀請校外優秀合唱輔導老師蒞臨指導;制度保障,建立本課程的開發、建設、管理、考核等制度,確保合唱校本課程的有效實施;經費保障,學校領導小組集體審議,在經費上予以全力保障;條件保障,及時調配合唱隊員,做好更新替代,建立合唱專用教室,為隊員配置統一的表演服裝,并提供一切后勤保障。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而合唱就包含了文學和音樂。學校童聲合唱的開發,為學生搭建了實踐的舞臺,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才華,不斷提高了他們的藝術修養,也讓他們在活動中懂得了相互團結、相互合作、相互謙讓的道理。
花樣跳繩:跳出健康,跳出快樂
學校在較短的時間里創造性地填補了教材、師資、教學時間“三沒有”的空白。自主編寫了花樣跳繩校本教材,制定了《綠地實小花樣跳繩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安排體育教師赴上海體育學院培訓學習花樣跳繩,把花樣跳繩確定為三、四、五年級校本課教學內容。花樣跳繩活動在綠地實小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花樣跳繩運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人人一根繩,跳出萬千變化,“我跳我精彩”成了孩子們口中最“潮”的流行語。
以花樣跳繩為主題的大課間活動特色鮮明,分為韻律繩操、花樣跳繩、花繩游戲三個篇章,是孩子們鍛煉身體、展示跳繩技藝的舞臺。其中,與健美操相結合的韻律繩操動感十足,“車輪跳”“鐘擺跳”“交互繩”等花式跳法令人眼花繚亂;“跳流星”“時空旅行”“乘風破浪”等花繩游戲妙趣橫生。孩子們在花繩的上下舞動中任意穿梭,跳出了健康與快樂的節拍。
此外,學校還推出多項舉措助推花樣跳繩校本課程建設。舉辦了綠地實小2014花樣跳繩夏令營;學校第四屆科體節以“花樣跳繩、點亮生動校園”為主題,圍繞花樣跳繩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學校還成立了花樣跳繩社團,2014年10月,社團精彩亮相學校科體節開幕式,為全校師生作了精彩的花繩展示。花樣跳繩社團還接待了澳大利亞維州東南區斯威夫特斯溪水學校觀摩訪問,跳繩小明星們靈動飄逸的花式跳法,美輪美奐的隊形變換,得到了澳洲客人的一致好評。
家校課程:家校互動,共促發展
家長在課程建設與實施中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課程的順利實施要靠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如果離開了家庭教育的配合,新課程是注定無法獲得成功的。立足孩子健康發展,讓家校聯動,讓家長與新課程同行,這是當前順利實施課程改革的重要保證。
“家長微課”活動便是綠地實小在開發家校互動課程、豐富孩子學習資源過程中所做的創新之舉。學校通過告家長書、微信平臺等途徑向全體家長發放了“家長微型課堂”征詢表,還制作了專題小報。2014年3月28日,二(1)班鄒韻卉的家長鄒小平應邀來到我校,他以生動的事例,繪聲繪色地為學生們講述了《態度決定一切》。“鄒老師”的這一堂課,為孩子們的心靈帶來了一次滋養,他的授課拉開了綠地實小家長微型課堂的序幕。至今,已有八十多位家長先后來校為學生授課,他們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奮斗歷程、人生感悟等對學生作了深入淺出的教育,課程內容涉及了文明禮儀、環保、安全、科普、藝術、法制、醫學等多個領域。家長朋友們的熱情參與和辛苦付出,激發了孩子們的濃厚興趣,給我們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學校教育變得更加多元,從而形成具有“生態、生動、生長”特質的和諧發展的家校共育模式。
法制課程:依法治校,法育未來
2014年9月,市教育局傳來喜訊:綠地實小在蘇州市教育局、蘇州市司法局組織開展的優秀自編法制教材和法制教育課件的評選活動中榮獲二、三等獎。近年來,綠地實小一貫重視師生的法制教育,并將其擺到了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更是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力使法律內化為教師和學生的基本行為準則,使他們養成了學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習慣,明辨是非,崇禮守法。俗話說得好:“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長流水。”教師是學校宣傳法律知識的主要力量。因此,綠地實小十分重視教師在法律知識方面的學習和培訓,經常組織教師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看視頻”等多種形式學習法律知識,并落實到每周一的政治理論學習中。通過這樣常態性的活動使教師們及時了解國家的立法動態,并運用到依法執教的實踐中。
綠地實小實行了法制教育計劃、教材、課時、師資的“四落實”措施。學校自編了《法制教育知識讀本》,每學期都會根據學校工作計劃組織不少于三次的普法活動,如聘請法制副校長來校進行專題講座,各年段、各班級還會經常性地利用晨會、班會、隊會等開展法制教育實踐活動,發動教師撰寫學法心得,創編法制童謠等。
此外,學校還多管齊下,嚴格措施,分層次、分階段、有重點地開展靈活多樣的、學生喜聞樂見的系列教育活動,強化教育效果,如堅持將法制教育與課程教學有機結合,滲透到課程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品社課、班隊課等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法律知識傳授;在各相關學科的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里包含的法制教育內容,結合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法制意識和法律素質的培養。學校還自制《綠地實小五好行為準則》《綠地實小一日常規》《綠地實小十大好習慣評比細則》等,旨在使學生明確各種基本常識,受到系統的法律知識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和高尚的道德引導。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綠地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