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寬容;師生關系;自律力
【中圖分類號】G456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43-0076-01
寬容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教育方式。
記得剛開始做班主任的時候,我片面地認為“嚴是愛,寬是害”。在管理上,我不分巨細,處處嚴格要求學生。學生犯了錯誤,不管大小,我都會毫不留情面地狠狠批評,覺得這樣才能使學生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但時常會適得其反,甚至會讓事態失控。
有一次,我到教室檢查學生自習課的紀律時,發現有一個女生正在看手機,恰巧這個女生在前幾天的考試中退步很大。我心想:終于知道你的成績為什么會退步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她狠狠地批評了一頓,最后我說:你不想上自習課就先回家吧。結果這個女生拿起書包,在眾目睽睽之下徑直向教室外走去。當時我就火了!怎能這樣不把老師放在眼里呢?我是要求她立刻回來,還是讓她暫時離去呢?我選擇了冷處理:一言不發,在班上巡視了一圈后回到了辦公室。冷靜下來后,我分析了這次沖突的原因:一是高中生特別是女生自尊心特別強;二是批評過于嚴厲,缺乏與學生情感的溝通。思考再三,我決定與這位女生開誠布公地談一次。但第二天,女生主動來向我認錯,她說自己沒考好心情很糟糕,以前的同學發短信來安慰她。她也知道老師批評她是為了她好,她當時太沖動了。我暗自慶幸這件事情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而沒有失控。但下一次呢?如果當時我能抱著一顆寬容的心,及時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教育起來就不會被動了,效果也會更好。
其實,學生犯了錯誤,大多數都會后悔,希望得到寬容、諒解。有些學生只要我們教師拉一拉,就能成為好學生。但如果稍有不慎,推一推,或不注意方法,就可能會毀了一個人,甚至釀成更為悲慘的結果。對待學生非原則性錯誤寬容一點,給學生一個臺階下,讓學生的自尊心受到保護,這樣的教育方式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學生寬容一點兒,有助于增進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和寬容可以減少學生對教師的生疏與懼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添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從而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其實,良好的師生關系并不復雜。一方面,教師對學生要關懷和熱愛;另一方面,學生對教師要尊敬和信賴。教師熱愛學生,主要是受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觀點、職業道德和事業心的支配,更富有理智特征;而學生的尊師,是對教師愛生的回應,往往是根據個人的主觀判斷和情緒體驗來決定,更富有情緒色彩。當學生犯了錯誤,能及時地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原諒我了”并加以引導,就會使其減輕心理壓力,進而把矛盾從師生間的對峙轉移到對自身錯誤的思考。
對學生寬容一點,有助于保護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激發學生的自律力。人無完人,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是一個個具有鮮明個性的個體,他們的心智、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和完善,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還存有一些叛逆,錯誤是他們成長的必需品。我們不能強求每個人的性格特征都是我們所欣賞的,但是我們有責任使學生的個性朝著好的方向進行,以使其符合社會的期望。所以教師必須持寬容態度,努力利用其個性優勢,幫助他們不斷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比如性格偏執的人認準了方向就要堅持下去,我們就要善于引導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而性格活潑的人,我們就要求其腳踏實地,彌補這種性格可能帶來的某些缺憾。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寬容一點,允許其犯錯,并給予其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反思改正,進而自發地產生一種動力——自律力,讓學生自覺地遵守紀律,規范自身行為。
創設臺階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契機。表面看來是“退一步”,而實質是在“進一步”,使教育真正深入到學生心靈深處,并內化為自覺的行動。對別人的過錯能寬容原諒是一種美德,也是一個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優秀的教師都善于以自己的寬容,走進學生的內心,變成學生心目中可親可近的人,從而順利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作者單位:南京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