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不少小學生由于不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寫作時常常搜腸刮肚、胡編亂造,作文也是千篇一律、失真嚴重?!芭目汀币庾R讓學生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再“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有效解決目前習作教學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難,使其變得鮮活起來。
【關鍵詞】拍客;習作;興趣;素材;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1-0034-03
【作者簡介】趙梓如,南京市金陵中學實驗小學(南京,210019),二級教師,南京市建鄴區教壇新秀。
社會生活是學生寫作素材的主要來源,學生不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隨著時間的流逝,即便是親身經歷印象深刻的事情也會慢慢淡忘,等到寫作時,常常搜腸刮肚、胡編亂造,作文也是千篇一律、失真嚴重。這其中最主要的問題不在于學生缺乏社會經驗,更多地在于學生并沒有養成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走馬觀花、轉頭就忘,自然“胸中無墨”。
在信息時代,拍照是一種大眾化的行為,但能拍照并不等于就是“拍客”?!芭目汀辈粌H關注自己,記錄自己的生活點滴,還用一雙會觀察的眼睛記錄社會,發現一般人發現不了的問題。這種特質正迎合了習作教學的目標,于是筆者開始將“拍客”意識引進中年級習作課程,即有意識、有系統地引導學生通過拍照的形式觀察生活,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
——觀察生活之源。大千世界,需要學生學會細細觀察,而拍攝照片能喚醒學生觀察生活的“沉睡點”,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幫助學生記錄生活、積累生活。
——凈化網絡之源。現如今,網絡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五花八門的網絡資源和虛擬游戲讓學生疲于思考、沉迷其中。但是杜絕學生使用電子產品不符合信息時代的發展規律。在習作教學中融入“拍客”意識,開辟出一塊網絡凈地,讓學生將自己利用智能手機或相機記錄的點點滴滴上傳到班級群中,配以文字說明,互相欣賞,互相留言。這既是學生群體智慧的碰撞、情感交流的園地,又形成了良好的網絡氛圍,讓網絡真正為學生學習服務。
——自由涂鴉之地。學生習作的最大快樂就是用自己愿意表達的形式,寫自己愿意寫的內容。在生活中拍照,學生想要拍攝什么都可以由自己決定,即便是圍繞某一主題,學生仍可以自主選擇觀察內容;在配上文字說明時也有選擇性,畫外音、打油詩、一段話……他們可以選擇用自己熟悉的表達形式去創造。
——一本豐厚的圖文集。觀察生活后拍攝下的照片給予學生豐富的畫面;細致揣摩回憶后形成的文字說明是學生對畫面的闡釋。這樣的闡釋就等同于學生習作——回想當時的場景,再現當時的畫面,將事情的來龍去脈敘述清楚,并且關注事情的高潮與細節。“拍客”意識讓學生能夠將自己關注的生活片段通過圖片記錄下來,化抽象為形象,學生在寫文字說明時也就有了觀察對象、有了回憶依據、有了畫面意識。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還提出:“作文教學應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那么對“拍客”意識的培養還可以通過網絡互動平臺構筑新型習作評改模式。學生除了上傳自己的作品,還可以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輕而易舉地實現了習作共享。留言、點贊、置頂……各種網絡評價模式,拉近師生、生生間的距離,不僅提高了他們的鑒賞能力,還進一步積累了習作素材。
一、“拍客”意識的實施建議——聯結策略
學習的聯結理論是20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所創,后經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等人的進一步發展,形成了完整的聯結理論。該理論認為:人在出生的時候大腦就有尋求和建立事物之間關系的傾向,它可以從視覺、聽覺、知覺、觸覺等渠道獲取信息,并可以把這些信息儲存在由形似神經元的大量節點織成的神經網絡中,這些節點之間的聯結力度因被激活而加強,或因被抑制而減弱。根據該理論,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特點,在尋求各個知識點的聯結基礎之上,及時幫助學生學習和復習,調整學生的記憶策略,不斷將新知識與舊知識相互聯結,以求達到高效學習的效果。
二、“拍客”意識與習作教學的聯結關系
習作教學與“拍客”意識也應相互聯結,我們在將“拍客”意識融入習作教學之前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兩者之間的關系:“拍客”意識應該是服務于習作教學的。
“拍客”意識的指向應是學生自我體驗的獲得和表達。也許與成人相比,兒童的觀察與體驗都是有所缺失且欠缺深刻的,但是他們真實地融入生活、關注生活,哪怕是幼稚的感受、稚嫩的疑惑、不切實際的聯想,那也是他們認真觀察的結果,都值得贊賞和肯定。有了他們這份“拍客”意識,習作教學才會真正向生活靠攏,才會接地氣。因此,“拍客”意識給習作教學提供了接觸生活的契機,教者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表達的氛圍,鼓勵學生觀察生活。
學生愛好拍照,喜歡網絡,他們對自己成為小拍客有著極大的興趣與信心。將“拍客”意識融入習作課堂,目的就是以此舉措讓枯燥無味的習作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令習作教學更好地達成目標。
三、“拍客”意識如何植入習作教學
聯結理論強調語言知識和現實世界知識的相互作用。但要實現寫作與現實生活的交互融合,需以一些操作性強、易被學生接受的活動為載體幫助他們積累、體驗,獲得熏陶,自然寫作。
1.“拍客”意識與教科書相聯結。
語文教科書中的內容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主要閱讀材料,教者根據實際情況挖掘其中精華,結合“拍客”意識,延伸至生活,幫助學生將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聯結,進而積累習作素材,提高習作能力。
表1 蘇教版三下習作要求與“拍客”主題
表1是筆者結合蘇教版語文三下部分習作內容制定的“拍客”主題。不難發現,教科書中的習作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在習作之前往往只有極少的時間預習,是否能積累到與眾不同的素材是個未知數,但是如果一開始就縱觀教材確立“拍客”主題,提前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拍攝照片并互相欣賞,建構素材網絡,等到他們需要習作時,就有豐富的資源以供使用了。
“拍客”意識還可以與課文有聯結。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兒童認知結構類似于一個倒置的圓錐形螺旋圖。螺旋中布滿的節點即認知的生長點,起著承上啟下,構筑兒童認知大廈的作用。因此,教科書中每一篇文本都有獨特的節點,這些節點看似是分散的,但是我們可以結合“拍客”意識,從課程和兒童經驗這兩個緯度出發,將這些節點織成一個網絡。
以蘇教版三下《廬山的云霧》為例,這一課的寫作生長點為學會用比喻的手法寫一寫事物的變化,用上“剛剛還是……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等這樣的句式?;诖耍覀兛梢詫ⅰ芭目汀敝黝}定為“生活中的變化”,其文字說明可指導學生仿照《廬山的云霧》第3自然段寫一寫觀察到的事物變化。
2.“拍客”意識與兒童心理相聯結。
“拍客”意識的形成對象是兒童。我們應當站在兒童立場思考,將兒童心理與“拍客”意識聯結,才能真正地提高習作教學的效率。中年級的習作才剛剛起步,所以不急于提高訓練的要求,而應以觀察、積累為重點,將學生引向生活,對于他們拍到的作品,要多多鼓勵,捕捉其中的閃光點,讓他們對生活、對拍照、對當小拍客產生興趣。當激發起興趣之后,再結合他們的認知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筆者認為結合兒童的認知規律,“拍客”意識的操作應分為以下三個階段(見表2):
表2 “拍客”意識的操作階段
3.“拍客”意識與語言層次訓練相聯結。
當然,除了鼓勵學生不拘形式寫下照片說明文字之外,還需要教者明確由詞到句、由段落到篇章的循序漸進的層次訓練原則,達到“拍客”意識與語言層次訓練相聯結。
三年級學生寫好記敘文的第一要點便是指導他們學寫對話,學會寫清楚事情中人物的主要對話,并突出重點,盡可能將對話寫得生動。那么寫好對話需要掌握的要素很多,如果一股腦全部告知學生,顯然不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筆者將中年級的對話訓練融入“拍客”課程中,設置3個拍客主題(見下圖1),引導學生或記錄或想象對話,語言訓練呈遞進趨勢。學生在有趣的氛圍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對話寫法,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拍客”意識以獨特的方式記錄兒童生活的點滴,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需要關注兒童的生長特點和認知規律,在保證兒童興趣的基礎上,幫助兒童逐步進行片段練習,形成系統。
注:本文獲2014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二等獎,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