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潛梅,是一個安靜的名字,一個“潛”字有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靜謐與潤澤,一個“梅”字顯現出卓爾不群的淡定與風骨。倪潛梅,更是一個安靜的語文老師,在宏大而喧囂的教育世界里,她總能發現和生成柔軟而感人的教育細節,她總在堅守和尋找最適合兒童心靈的方式。或許,正是這份安靜,生成了她的教學智慧,成就了她的教育創造。
(一)
2004年9月,我調到江蘇省海門市工作,在一次教研活動中認識了倪潛梅,她的樸素和博識,深深打動了我,我毫不猶豫地將她視為小學語文研究方面的知音。后來,教育局為我建立了名師工作室,她是我的首選加盟對象,我立即打電話邀請她。就這樣,我們有了更多的交流,有了更深的了解。盡管她是海門市實驗小學的副校長,教育行政事務繁雜,但是每逢工作室有活動,她從不缺席,更難能可貴的是,每次她都積極主動要求上研究課。備課、試教、磨課、上課,一絲不茍,每一次教學觀摩,她的課堂總能帶給大家新的啟發。
她不僅上好自己的課,還和我一起指導工作室其他青年教師的課。這時她會一改平常的矜持,不時蹦出一個個絕妙的點子,讓課堂頓時有了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每逢工作室有老師參加各類賽課,我們都群策群力,大家會充滿期待地問:“今晚的研課倪校長來不?”
因為她的沉靜和嚴謹,大家深受感染,每一次報名上研究課都爭先恐后;因為她的參與和引領,每一次工作室活動都搞得有聲有色,都能吸引省內外同行前來觀摩。
(二)
很喜歡跟倪潛梅聊天,因為可以分享她最近一段時間的閱讀體驗。她讀的書很多,從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到宗白華的散步美學,從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到蒙臺梭利的兒童文化,從蘇軾的豪放詩詞到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她無不涉獵。我認為倪潛梅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源自她身上散發出來的知性之美。
她不僅自己讀書,還會見縫插針地向我和大伙兒推薦書。難得見上一次面,在她的引領下,我們很快聊到書上去,原本的預設話題干脆統統讓路,先讓倪大師來一段“新書開講”。
“腹有詩書氣自華。”倪潛梅的書讀多了,人也更加沉靜了。她筆下的文字從不過度張揚,總是在平心靜氣里讓你感到余味無窮;她的課堂從不張揚恣意,總是于無聲處讓你驚羨不已。
(三)
現在的小學語文界主張眾多,各種流派紛至沓來,讓人眼花繚亂,似乎沒一個響亮的名號就不足以證明“我思故我在”。我也希望倪潛梅能自立“山頭”,獨創一“派”,可是她似乎心不在焉。
在申報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時,她竟然選擇一個“黯淡無光”的平實話題——“基于兒童的‘說話寫話’研究”,或許正是她的樸素打動了評委,課題被成功立項。
為了讓研究落地生根,她從一年級教起,開展活動,開發課程,她做得有滋有味。去年4月,我從《江蘇教育研究》讀到了她撰寫的《兒童寫話微課程建構的行動研究》,我知道倪潛梅的“說話寫話”研究已經有了收獲;去年9月,收到她發給我的一封電子郵件,打開一看,竟然是名為《童年·童話》的小學低年級說話寫話課程,洋洋灑灑20萬字,每一單元都緊扣兒童生活,每一章節都充滿童真童趣,極大地彌補了“童化作文”在低年級課程開發方面的不足,我佩服她能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臨近年底,她告訴我這本書已經由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顯然,倪潛梅的“教學主張”已經在波瀾不驚中瓜熟蒂落。
在農耕社會,“安靜”是自然和社會的選擇;而在大數據時代,能保持“安靜”,卻是個人的堅守和執著。倪潛梅守著這份“安靜”——安靜教書,安靜讀書,安靜寫書,在安靜中開創一方天地,在安靜中成就一番事業。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新區教培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