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價值觀引領;人物形象;語言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1-0070-02
近日,聽了一位老師執教的蘇教版四下《生命橋》一文,為了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老羚羊的獻身精神,老師播放老羚羊用生命搭救小羚羊的視頻,這時竟然有兩名學生在笑。“你笑什么?”老師問。“我笑老羚羊墜下懸崖的樣子根本不像一只斷翅的鳥,而像一塊石頭。”他漫不經心地回答。學生的笑,不得不讓人深思。語文教育不僅僅是教給學生實用的語文知識,還要注重學生的價值觀引領,打造出科學文化知識與精神價值引領共存的語文課堂,讓語文學習成為一段追求真理、感受生命成長的旅程。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該如何立足學生實際,利用教材進行核心價值觀引領呢?我以蘇教版的幾篇課文為例,談談如何通過深度體驗文本蘊含的精神力量,引領新一代小學生的價值觀。
一、挖掘人文精神,樹立崇高理想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眾多志士仁人的典范事跡、精辟論述,這些折射著人文精神的文字,值得我們去深度體驗。如:蘇教版六上愛國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一改以往沉郁頓挫的風格,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引領學生深度感悟詞語的妙處,體驗作者因忽聞喜訊而欣喜若狂的樣子,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杜甫強烈的愛國之情。蘇教版教材中,具有愛國精神的課文伴隨學生走過小學學習的整個過程,教學中,要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不同特點,深度挖掘蘊含在文本中的精神內涵,為其形成熱愛祖國等價值觀打下基礎。
二、分析人物形象,體悟人生要義
“文學”即“人學”,在語文教學中,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對學生進行精神引領的過程。通過分析,讓學生從不同的人物身上區分人性的善惡美丑,從人物的不同命運中感悟人生的意義。
1.人物對比中,獲得深教益。
面對社會現實中的道德滑坡現象,我們該怎樣用好教材來解釋人性的善惡?如:教學蘇教版四上《九色鹿》時,可以利用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來引領學生的價值觀。九色鹿救因落水快要被淹死的調達卻被出賣,滿腔的憤慨并沒有使九色鹿驚慌,它勇敢地用語言揭露調達這個不講信用的人,讓世人看清他的真實面目,從而深深感動了國王。在人物的對比中,學生認識到友善、誠信的珍貴,體會到一個國家的誠信、公正等對于維護社會穩定是何等重要。
2.正面人物中,感受真善美。
小學階段,正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啟蒙期,我們應該選擇最優秀的東西,努力強化它們的力量。如:蘇教版四上《誠實與信任》一文,告訴學生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在課堂上,不僅要抓住語言文字的訓練點,感知作者留下紙條的前因后果,深層次認識作者的誠實和信任留給人們的感動,還要提升學生的意識,提出問題:“如果你是課文中的作者,會怎么做?”通過這一探討過程,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3.反面角色中,認識假惡丑。
蘇教版五上《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緊緊圍繞“比武”這一內容,以動作、語言等描寫來刻畫林沖和洪教頭的性格特征。在引領學生感悟林沖的個性品質之后,啟發學生思考:洪教頭的不好體現在哪兒?為什么說洪教頭的做法、說法是不對的?這一過程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看清洪教頭的性格,更好地區分美與丑,以規約學生的行為。
三、品味語言技巧,引領精神成長
語言是語文教學中一大中心,教學中應引領學生品味語言的情感、韻味、色彩,將學生引入語言情境,引領學生精神成長。
1.揣摩重點語句,感悟人物情懷。
特級教師孫雙金強調“披文入情”,也就是要緊扣文章的重點理解句子的句面意思,探尋句子的內在情意,體悟作者思想深處的情思,直至走進人物心靈的深處和作者發生情感上的共鳴。對課文重點語句咬文嚼字,層層剝筍,理解其字面義、字中義、字外義,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領會人物精神的有效策略。
2.抓住留白之處,升華情感體驗。
我們教材中的課文有許多留白之處,存在于句子、詞語、標點、插圖中,如果我們能敏銳地發掘,恰當地引領,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升華其情感體驗。蘇教版六上《錢學森》一文有很多的留白之處,如錢學森在美國究竟享受著怎樣優厚的待遇?錢學森是在周恩來總理怎樣的關懷下回國的?回國后,他為我國做出了哪些卓越的貢獻……六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收集資料的能力,這些留白之處,讓學生去補,會更加有利于學生對人物思想感情的領悟,以實現語文教學中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既要著眼于學生語文水平和人文素養的提高,又要從學生特點和社會需要出發,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營造出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培養,價值觀得到引領,這不僅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內在需要。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