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境是語言學習時的環境,在日常教學中,語境的創設是普遍存在的,這一點在英語故事教學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然而教師在故事語境的創設中往往存在著缺乏直觀性、整體性和真實性的不足,鑒于此,在創設語境時要體現情景交融、始終如一、真情實感等特點,以便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故事教學體驗。
【關鍵詞】語境創設;誤區分析;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1-0047-03
【作者簡介】蘇杰,江蘇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學(江蘇淮安,223005),一級教師,淮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小學英語骨干教師。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主張學生要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語境是人們在語言交際中理解和運用語言所依賴的各種表現為言辭的上下文或不表現為言辭的主觀因素。語境可以分為宏觀語境和微觀語境。小學階段主要涉及微觀語境,即語言學習的具體環境。
譯林新版《英語》教材多以圖文結合的故事形式出現,有的有完整的語境,有的需要教師創設。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來看,不管是教材提供的語境,還是教師創設的語境,都應該具有真實性、整體性、直觀性等基本特征。
一、英語故事語境創設的誤區及分析
誤區一:語境缺乏直觀性
【案例1】譯林新版《英語》三下Unit 6 What time is it?中Story time版塊的教學片段。
教師通過PPT呈現一個時鐘圖片,與學生進行Free talk。
T:What’s this?
Ss:It’s a clock.
T:Yes.It goes tick-tock.It can tell us the time.What time is it?
Ss:It’s ... It’s time for ...
揭示課題:Unit 6 What time is it?
師生用新授的句型問答操練,在操練中學習新單詞及句型。
S1:What time is it?
S2:It’s ... It’s time for ...
該教師在進行時間的教學時,先通過PPT呈現一個時鐘圖片,并問學生What time is it?引導學生回答It’s ... It’s time for ...。接著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練習,再呈現四個時鐘圖片,讓學生小組進行練習。整個過程中,學生對話積極??此茮]有什么問題,殊不知該教師創設的語境依賴課件,缺乏直觀性,學生雖在對話,但缺乏實踐體驗。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會認識時間,對動手操作很有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直觀的語境,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并自主建構知識。
誤區二:語境缺乏整體性
【案例2】譯林新版《英語》四下Unit 7 What’s the matter?Story time版塊教學片段。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教師在熱身環節設計了Do actions的游戲,在做完動作后提問。
T:Are you happy?
Ss:Yes.
T:But some of you are not happy.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m?
引導Ss:He\She is hungry\thirsty\tired.
2.Learn the story
Task 1 Try to answer
What’s the matter with Liu Tao?
學生聽錄音猜測并回答問題He’s thirsty and tired.
T:(呈現第一幅圖)What does his dad say?
S1:Come and have ...\Would you like ...?
Act the dialogue.
Task 2觀看卡通,并完成下列對話
D:What’s the matter,Tao tao?
L:I’m .Can I have some ?
D:Here are.
L:Thank you.
T:(呈現第二幅圖)Learn the dialogue and act it out.
Task 3 Try to dub
T:(呈現第三幅圖)Listen and repeat.
Task 4 Try to act
1.Read in roles
2.Act out the story
該教師首先通過Do actions的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呈現本班學生照片,Some of them are not happy.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m?引出hungry,thirsty,tired等單詞并教授,進入故事文本后,教師對Story time設計了三個任務,這是一般故事教學的處理模式,但是在教學中,該教師將故事分為一幅幅圖片,然后處理難點并閱讀表演,這樣就把一個完整的故事變得支離破碎,且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以致最后的表演環節被一再壓縮,沒能拓展。
誤區三:語境缺乏真實性
【案例3】譯林新版《英語》四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 中Story time版塊的教學片段。
Free talk環節中,師生的對話如下:
T:I can play table tennis.Can you play table tennis?
S1:Yes,I can.
T:Can you skate?
S2:Yes,I can.
T:Can you swim?
S3:Yes,I can.
然后教師給出一系列圖片,讓學生兩人一組練習并展示。
S1:I can play basketball.Can you play basketball?
S2:Yes,I can.
S3:I can skate.Can you skate?
S4:No,I can’t .I can swim.
然后呈現Liu Tao、Mike的圖片Can Liu Tao\Mike play basketball?Watch and answer.進入故事文本的學習。
在案例中,教師通過與學生Free talk,引出Can you ...?Yes,I can.No,I can’t .句式的教學。但是在實際對話中,筆者發現學生都回答Yes,I can.在學生同桌練習時,筆者發現學生總是選定某一兩幅圖,進行機械操練。這是因為教師在創設語境時忽略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應當創設與學生生活經驗與認知水平相匹配的語境,讓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真實交流。但是在該教師的授課過程中,忽視了真實交際的重要性,語言脫離實際。學生只能套用所學的句型,進行機械操練,課堂缺乏活力。
二、優化語境設置的策略
語境的創設是為語言學習服務的。只有創設真實、豐富而又合理的語境,學生才能進行有效的語言輸入和輸出。優化語境的方式有很多,如利用實物、圖片直接呈現,借助影像資料和多媒體教具再構文本等。教師在創設語境時,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真實的語言情境,并引導學生提問、想象和表達,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
1.創設情景交融語境,幫助學生立體認知。
在案例1中,教師先分析學情,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過數字和bed,class 等單詞,這些知識可以幫助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完全可以利用教具鐘來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在課前拿一個包,讓學生猜。
T:What’s in my bag?
Ss:Is this a ...?
T:Look,it’s a ...
Ss:Clock.
T:It can tell us the time.(手撥一個時間)What time is it?
Ss:It’s ... It’s time for ...
再請一個學生上臺撥鐘。
T:What time is it?
Ss:It’s ... It’s time for ...
然后在課件上呈現新授句型,并板書,接下來讓學生小組之間拿出事先準備的鐘,一人撥鐘問時間,其他人回答,進行練習。
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力強,對英語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并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樂于表現自己。該案例主要是在語境中練習時間的問與答,案例中,教師將之前由PPT呈現時間,改成由教具呈現時間,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猜測包中物品,激發學生興趣,發散學生思維,然后直接撥時間,讓學生立體認知。讓學生上臺撥時間讓其他學生猜測,能增加趣味性,在教師與學生示范之后,讓學生小組拿出準備好的鐘,一人撥時間,其他人回答,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學習關于時間的單詞和句型。這樣有情有景的語境,不但能體現課標的實踐性,學生也能感受到英語學習的魅力。
2.創設始終如一語境,促進學生達成目標。
在案例2的故事文本處理中,可以改成以下方式。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Task 1 Watch and choose.
先呈現主旨性問題What’s the matter with Liu Tao?
然后播放動畫,讓學生說He’s thirsty and tired.
Task 2 Read and underline.
What does dad\mum say?
引導學生打開書,標出爸爸媽媽說的話,并學習Come and have ...
Task 3 Listen,read and complete.
聽錄音跟讀故事并完成填空。
Task 4 Act the dialogue.
提供兩種方式,Read in roles or dub.并給予及時性評價。
Step 3 Consolidation
Act our story.讓學生演一演自己的故事。
教師創設的語境要與教學目標相對應。本課的教學內容是Story time,主要是讓學生能讀懂和掌握故事內容。該案例中的教師一開始就通過游戲和創設的班級學生的情境引出故事人物劉濤,這個環節可以繼續保留,在文本處理上則要注意教學目標的達成,先提出主旨性問題,讓學生看動畫選擇,這也是故事教學完整性的一個體現。而后為學生設計層層遞進的任務,引導學生理解故事,最后讓學生表演故事,在拓展部分安排學生演自己的故事。最后Summery,如何關心別人,表達自己的感覺有哪些方式,怎么向別人提供幫助。這樣的語境才完整,學生在學習故事文本后再進行拓展,激活學生的儲備,學生才會舉一反三,習得的語言才能得到綜合運用。
3.創設真情實感語境,關注學生情感體驗。
針對案例3,在導入文本時,可調整為:
Step 1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教師拿出玩具籃球筐,與學生對話
T:Look!I have a basketball.(投入籃筐)I can play basketball.
揭示課題: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
T:Can you play basketball?
S1:Yes.(請學生上臺示范,但未投中。)
T:Sorry,you can’t play basketball.But you can try again.
S1再投一次,投中。
T:Great!You can play basketball now.Can you play basketball?
S1:Yes,I can.
《課標》指出,教師應盡可能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教會他們用英語做事情,從而提高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該教師帶了籃球和籃球筐到教室,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打籃球的語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對新知留下深刻印象。首先通過示范,讓學生懂得會打和不會打的區別。學生第一次沒投中,教師引導說No,I can’t,接著在教師的鼓勵下,獲得了成功,重新建立自信,教師夸贊Great.學生也自信地說I can play basketball.從師生對話再到同伴合作,學生懂得了真實交際,也在不會打籃球到會打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在這樣真實的語境中感知語言,有滋有味,學生也容易理解和記憶新學習的句型。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緊扣文本語境,輔以系列語境“組合拳”,讓學生在豐富的語境中學習英語,運用英語。除了借助于教材的語境,教師還可創設其他豐富而又合理的語境,將創設的語境和教材語境有效融合,為學生感悟和理解所學語言提供情境,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討,為學生提供自主表達的機會,還可以節省教學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只有為教學目標服務,為課堂服務,為學生服務的語境才是切實可行的。
【參考文獻】
[1]施延霞.語篇教學中的語境“組合拳”[J].江蘇教育,2012(9).
[2]黃楠.以文本再構優化語境的實踐與思索[J].中小學英語教學,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