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想將發揮游學活動的教育價值,需要從學校層面對其進行頂層設計,一條有效的途徑就是將游學活動課程化。作為一門課程,游學要有明確的目標、內容,除此之外,還要處理好游與學的關系,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并注意與其他學科的統整等。
【關鍵詞】游學活動;課程化;目標;內容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1-0050-02
【作者簡介】錢瀾,江蘇省太倉市實驗小學(江蘇太倉,215400)校長、黨支部書記,高級教師,蘇州市名校長。
所謂游學,一般是指由學校或校外機構組織的修學旅行活動,而我校近年所倡導的游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以外,在學校精心策劃和組織下,通過游走、游玩、游戲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自由體驗、自由活動、自由學習的活動。游學和綜合實踐活動及德育活動密切關聯,且具有系統完整的課程框架和課程目標。
一、游學課程目標的確定
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應該和學校的辦學特色結合起來,并直接指向學生的培養目標。我校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自由成長和社會責任相伴,民族情懷與國際理解融通的和諧發展的現代人”。針對總的培養目標和學生實際素養中存在的不足,我們把游學課程的具體目標定為六個方面:
親近自然,強健體魄。讓學生到大自然里去游玩、去遠足,是增強其體魄的絕好途徑。“遠足游”和“草坪游戲”是學生游學的首選項目。
走近伙伴,學會交往。教育要幫助學生實現社會化。游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自由組合、自由活動、自由交往,自行解決交往中的矛盾,習得交往中的規則,培養同伴友誼和領導力。
圍繞主題,做點研究。在游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搞一些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小主題研究。如:可以讓學生觀察家鄉的四季變化,了解地方人文景觀等。
走入名勝,熏陶人文。游學同樣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小學生對人文與歷史的興趣遠低于對自然現象的好奇,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加強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如:學生可以游地方公園、地方名人館、國內經典名勝古跡等。
觀察事物,學點審美。游學的過程,也是觀察事物的最佳過程,通過適當的引導,可以讓學生發現世界的美。比如:可以讓學生涂鴉家鄉風景,描畫四季植物;或通過攝影表現家鄉最美建筑、最美名勝和最美人物;或制作游學電子畫報、游學手冊、游記等。
體悟游歷,塑造人格。游學不可缺少“體驗”與“思考”。關注游歷后學生的深度體驗,有利于增強游學的價值。比如:低年級學生游學后可以向父母、老師、同伴說說游歷中的趣聞趣事;中年級學生游學后可以寫寫游記;高年級學生可以把游學中小課題的研究成果在學校里分享。
二、游學的區域范圍及目的地的合理選擇
學生游學的目的地要根據區域的地理位置及資源價值合理選擇。我校所在的太倉市東臨長江、南鄰上海、西鄰蘇州市區、北臨常熟,具有豐富的游學資源。我們的游學課程分為四個版塊:跨校體驗,城鄉浸潤學習;扎根本土,婁東文化尋根;家在長三角,做文明小使者;放眼世界,國際理解教育。按學生年齡逐漸擴展其活動范圍,我們推薦以下幾類游學方式(見表1)。
三、游學課程建設與實踐的注意點
游學從活動走向課程,需要設計者和實施者多一份對未來人才培養的理性思考,同時要讓其帶有中國獨特的文化元素與印記。
1.變革學習方式,讓游與學深度融合。
在游學中,若過度地強調學,那么學生便會背著包袱去游學;如果只強調游樂,便會失去課程的本質。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游與學的深度融合呢?
從學校層面看,一是認真修訂學校游學課程的整體規劃,并讓全校教師都能理解游學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與價值;二是要明確游學課程是一門校本必修課,且課程的設計者和實踐者,就是學校里的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同時還可以吸納一部分有能力的家長參與游學課程的開發,讓游學課程擁有更廣闊的實施空間。
從教師層面看,需要逐步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以典型引路、團隊協作的方式來推進這項工作。例如,讓每個年級組研制、共享游學手冊,每使用一次,就修訂一次。一次一次的經驗累積會不斷提高教師們的課程開發能力。
2.給予時間空間,安全與自由并重。
處在發展過程中的兒童,有著無限的可能性,而游學的特點,就是讓學生享受自由自在的學、多姿多彩的游。因此,教師要多放手,創設一定的空間讓學生去想象、去創造。教師的責任是制定規則、提出要求、保障安全;如何分組、如何游戲、如何觀察、如何體驗、如何合作、如何探究等,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自主進行。
游學前,教師要舍得花時間,并安排一定的課時,組織學生落實活動的每一個細節,要從不同學科的視角去設計游學環節。既要保證課程實施具備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基本樣態,又要善于識別學生的特點,合理分組,對每個小組的游學方案嚴格把關,在游學時按照小組方案開展學習活動。此外,學生活潑好動,安全是游學的前提,學校一定要精心組織,確保每個環節的萬無一失。
3.有機統整課程,基礎與拓展相得益彰。
游學課程是體現地方與校本特色的拓展課程,應有機整合到學校的課程體系中去。游學課程又是一門“復合型、多功能”課程,既具有綜合實踐課程的基本樣態,也包含德育課程的各個元素,因此,其基本課時可以從這兩個課程中得以統整。
在充分認識游學課程本體價值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其附屬價值。如,在落實各學科單元主題課程開發時,如果內容的選擇與游學課程的內容選擇相互關聯,教師可以利用游學中產生的教學資源來設計問題情境,讓課本知識“活”起來。同時,游學課程自主學、自主游和自由體驗的三結合,也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由精神。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可以從自己學科的角度去審視和觀照游學課程,并進一步豐富游學課程資源。
注:本文獲2014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一等獎,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