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品德教學;兒童生活;七巧板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1-0066-02
《我來試試看》是蘇教版《品德與生活》二上的內容,本課以培養學生勇于嘗試、敢于面對困難的積極心態為教學目標,筆者在教學中從兒童出發,尊重兒童的興趣,走進兒童的生活,并巧用數學資源設計了以“七巧板”為主線的快樂嘗試系列活動。
【活動一】有勇氣 試一試
師:小朋友們,你們最近的數學課是不是在玩七巧板?樂樂猴知道了,想邀請你們一起去他的拼拼樂城堡里一起玩,好不好?
(課件出示:拼拼樂第一關:鴨子嘎嘎叫,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
師:誰愿意試一試拼出這幅圖?(見右圖)
(學生紛紛舉手。)
師:那我們就開始第一輪的拼圖游戲,你們先試一試,好不好?
品德課程要尊重兒童的興趣和需要,使兒童愉快、積極地學習。由于二年級學生在數學課上正在學習“七巧板”的知識,并非常著迷于七巧板拼圖,于是筆者將這一數學資源巧妙利用,設計了“拼拼樂城堡”的情境,所有學生都樂于嘗試用七巧板拼小鴨子,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參與中初步感悟嘗試帶來的快樂和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二】試一試 會成功
師:生活中,你有因為嘗試而成功的事情嗎?
生1:我一開始學游泳時,不敢下水,后來教練鼓勵我試一試,下去以后,我發現水沒有那么深,不會淹死我。
師追問:試過以后,你什么心情?
生1:我覺得自己很勇敢,而且我相信一定能學會游泳,后來,我真的會游了。
師:是啊,試一試,也許就會成功,掌聲送給你!
師:樂樂猴最近在校園里發現有一些小朋友不太敢嘗試,你愿意幫幫他們嗎?
(課件出示四組情境。)
(1)這道數學附加題一看就特別難,我肯定做不出來,還是算了吧。
(2)語文課上,老師的提問太難了,我覺得自己說不好,還是別舉手了。
(3)班委要改選了,同學們可能不會選我,還是別上臺丟臉了。
(4)我跳繩為什么總是跳不好,不想跳了。
師:請四人小組選擇一個場景交流,想辦法幫幫這個同學,然后小組匯報。
兒童生活既是品德課程的出發點,也是品德課程的落腳點。品德課堂中的主題活動或游戲應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源泉。教學本課前,筆者留心觀察學生的生活,進行了課前的采訪和調查,充分了解了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最害怕、最不敢嘗試的事情,設計成四組情境,并讓學生去交流。這些情境源于學生的真實生活,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的共鳴,討論氣氛熱烈。在匯報中,教師適時地追問,學生換位移情,由人推己,加深了“嘗試有可能成功”的體驗。
【活動三】有方法 試一試
教師出示拼圖第二關,一幅全黑、沒有分割線的拼圖,難度提升。(見右圖)
嘗試結束,教師提問拼圖成功的學生。
師:你是怎么拼出來的?
生:我先拼看得出來形狀的頭、腳和尾巴,中間的部分就試來試去,最后拼好了。
師:你的方法真好!先拼簡單的部分,再拼復雜的部分。這么難的拼圖被你攻克,現在心情怎么樣?
生:很開心!
教師提問沒有拼出來的學生。
師:你嘗試拼了幾次?
生:好多次,就是拼不對。
師:努力了這么多次都拼不出來,下面該怎么做?
生:我還要再試一試,一定能拼出來!
師:如果一直都拼不出來呢?
生:那我就請其他同學來教我。
師:是啊,當嘗試很久都不成功時,我們可以請求幫助,比如已經拼好的同學,還可以請誰幫助?
生:老師、聽課老師。
師:除了問人,我這里還有幾張1:1的樣圖,對照著拼,會容易一些,讓我們再次嘗試拼這幅圖吧!
(學生再次嘗試這幅拼圖,有的互相幫助,有的去問聽課老師,有的對照樣圖自己嘗試。)
品德課中的活動,應該層層遞進,螺旋上升,一步步引導學生產生深層體驗。在經歷了前面兩個環節后,學生已經擁有了嘗試的勇氣,而此項活動增加了拼圖的難度,不僅給予了學生更豐富的情感體驗,還有了方法指導,以此讓學生明白:當嘗試遇到困難時,我們可以請人幫助、借助圖紙、工具等,有了方法,會讓嘗試更有方向,會離成功更近一步。
【活動四】試一試 能創造
師:其實,我們用七巧板不僅可以拼出樂樂猴給我們規定的圖,我們還可以拼出很多自己的創意呢!
(課件出示各種創意拼圖:“鋤禾”“海底世界”“鑿壁借光”等。)
師:你愿意和同學一起試一試這樣的創意拼圖嗎?
(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創意拼圖,然后教師展示照片,學生逐一上臺介紹。)
生:我和同桌一起拼了語文課文《小鷹學飛》,這是小鷹跟著老鷹學飛行的樣子。
……
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是時代對兒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動腦能力,并力求讓兒童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探究問題,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最后這個“創意拼圖”活動,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盡情創造,并在此過程中,展現和提升自己的智慧,并再次感受了嘗試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
【教學反思】
1.從兒童出發:尊重兒童的興趣,突破教材,巧用資源。
本節課的最大亮點是將數學課中的“七巧板”引入教學活動中,并創新性地設計了三次拼圖活動,難度層層遞進,貫穿課堂始終,凸顯了層次性和整體性。教材原本呈現的是“取紅環”“剪窗花”“疊被子”等活動,筆者發現這些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關聯不大,而且有些并不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恰好數學課正在教學七巧板,課間,學生們經常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拼圖,于是,筆者便找準學生的興趣點,大膽地突破教材,巧妙地整合資源。
“教育的秘密是尊重學生。”這是美國教育家愛默生的名言。本課的活動設計正是從真實的兒童生活出發,充分尊重兒童興趣的范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童總是在發問中渴望道德的成長,在興趣中透露對生活的關注和評判。筆者充分地尊重了兒童的興趣,并從中挖掘出道德教育的因素,提升兒童生活的道德價值。
2.從兒童出發:在真實生活的情境中踐行,引領兒童過有意義的生活。
品德課程的核心理念是兒童生活,即是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因此,品德課堂上的情境設計都應該走進兒童的生活。課前,筆者與學生們充分交流,了解到他們學習生活中最害怕、最不敢嘗試的事情有:不敢發言,怕答錯;不去思考難題,怕做不出來;不敢參加競選,擔心選不上;跳繩、排球等體育運動遇到困難不能堅持到底……于是,筆者設計了第二板塊“試一試會成功”中的四組生活情境,讓學生去討論。
之后,在學生交流時,筆者又適時地追問:“你會不會參加競選?選不上怎么辦?”等等,換位移情,學生由人推己,思考著當自己面臨這些困境時該怎么想、怎么做,從而引領學生在體驗中成長,在生活中行動。整個交流過程彰顯了道德教育的根本:引領兒童行走在意義的世界中,并過有意義的生活。
(作者單位:南京市瑯琊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