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在許多中小學,校本課程已經成為學校的常態課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校本課程的建設中,輕視、忽視課程的主體——學生,為開發而開發,著重于編撰一本本教材,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使一些學校的校本課程成為校長課程,不受師生歡迎,甚至排斥;抑或是短命課程,開設一兩年甚至更短,就被拋棄;抑或是館藏課程,只是編印了幾本教材,放在圖書館,積滿了灰塵。這樣的校本課程不僅沒有生命力,更沒有活力,與校本課程的價值和特性背道而馳。
本期的兩篇文章分別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闡釋了如何使校本課程具有生命活力的問題。
《價值澄清:校本課程若干關系辨析》從豐富內容、發展兒童、親近教師和明晰邊界四個方面,分別就校本課程的內容、價值等問題做了深入的理論分析。《整合:中小學校本課程建設的生命力》則從區域推進校本課程建設經驗的梳理角度,提供了校本課程建設富有生命力和活力的案例。兩文互為補充,相互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