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專業標準;專業發展;魅力教師;成長路徑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 "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47-0065-01
2012年2月,教育部頒發《小學教師專業標準》(以下簡稱《專業標準》)明確了一名合格小學教師的道德坐標、知識坐標與能力坐標,它是我國教師專業化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對照《專業標準》來做教師,充其量只能是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只有超越《專業標準》才有可能成為優秀甚至走向卓越。
一、基于《專業標準》的針對性培養
我們意識到,《專業標準》只是提出了總體要求,相應機構應在此基礎上,針對小學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教師做針對性的考慮,以使《專業標準》更具實踐性、操作性和可行性。
分類培養。美國于1957年出臺了第一個國家“教師專業標準”,其中包括“職前教師專業標準”、“初任教師標準”和“教師專業標準”。2007年9月,英國學校培訓與發展局發布的《教師專業標準框架》,也包括合格教師標準、入職教師標準、資深教師標準、優秀教師標準和高級技能教師標準等五個等級。而我國的《專業標準》涵蓋了職前、初任與職后的全過程,針對性不夠明確。在管理層面,我們根據教師的階段狀況,做了針對性的微調,讓《專業標準》貼地行走。
分層指導。《專業標準》作為對小學合格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過于籠統,應進一步細化,分層表述。比如,在“基本要求”上分出梯度來,可設置合格教師、特色教師、品牌教師、魅力教師等幾個層次,便于小學教師對照。
階段提升。教師能力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如能依《專業標準》分階段細化,將有助于小學教師在自己的專業成長中選擇并確定近期、中期和遠期的發展目標,實現合格——勝任——優秀的過程。
二、基于《專業標準》的魅力修煉
初職教師工作5、6年后,要注重特長的發展。發現和積極培養具有獨特風格的特長教師,有助于形成一個特長鮮明的教師群體。工作了10年左右的教師,要關注自己特色的發展,努力培養自己成長為特色教師。特色教師就是教師能夠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長,以某種特長優勢為突破口“定向發展”,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使課堂教學進入一個個性化階段。誠然,做“專家型教師”“學者型教師”,應是我們的自覺追求。或許,做一個有特色的教師,是廣大普通教師最切實可行的成長之路。因為特色教師的培養全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它不像“名特優”教師受制于天時地利等主客觀因素。當教師走進而立之年,專業也邁進了成熟期,有了一定的教育哲學思考,或有某種主張,或教學風格凸顯,或有一套成型的教法,努力發展自己成為品牌教師。品牌教師,應是一個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富有人格魅力的人。他們是學校里最為寶貴的人力資源,是一所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力。
而在一位有魅力的教師面前,學生就好像著了魔一樣,身不由己地被教師及其所組織的活動吸引,并由此對教師產生喜愛、欽佩,甚至希望自己今后成為像教師那樣的人。魅力教師,即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對學生有強烈而持久的人際吸引力、精神感召力和智慧的啟迪力。一句話,今天教學生,學生喜歡你的課;明天教學生,學生盼望你的課;一學期以后,學生還喜歡你的課;一學年以后,學生不僅喜歡你的課,還喜歡你所教學的科目,那你就是有魅力的教師。無論你是合格教師,或特長教師、特色教師,或品牌教師,都可以用人格、藝術、知識深深地吸引學生。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南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