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習習慣;基本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41-0063-01
“習慣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抓手。但是,部分教師并沒有將“習慣篇”的教學放到應有的位置和高度,教學缺乏明確的目的性和系統性,幾乎枉費了編輯老師的編排意圖,實在是可惜。小學語文應該如何落實蘇教版教材“習慣篇”的教學呢?我以為至少應該在以下三個方面狠下功夫。
1.按部就班,做到內容無遺漏。
查《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第6版)可知,“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規矩、程序辦事”。提到“按部就班”,總覺得有些貶義,因其往往容易讓人聯想到“循規蹈矩”“墨守成規”等。我這里所說“按部就班”是指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按照小學語文教材編輯老師的意圖,循序漸進地培養、鞏固、提升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直至真正內化為自身素質。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非常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每一冊教材的開始都安排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且均配有多幅彩色圖片,能夠給予學生形象鮮明的視覺沖擊。十二冊教材所安排的內容和主題,幾乎囊括了學生在小學階段應當養成的所有的主要學習習慣。如果每一個年級的每一位教師都能做到“按部就班”,那么,學生小學畢業時得到培養的語文學習習慣,自然是全面的、系統的、扎實有效的。
2.貫穿始終,做到過程無脫節。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養”,而“養”字告訴我們習慣的養成是不可能、也不可以一蹴而就的。為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就應該自始至終抓緊、抓實習慣的培養,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努力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以五年級下學期的教學為例。蘇教版五下教材開頭安排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0)”提示和要求我們,本學期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內容和重點有兩個,一是“自主修改作文”,二是“多種渠道學習語文”。就培養學生“自主修改作文”這一學習習慣而言,我們必須至少做好這樣幾個方面的教學工作:(1)開學初教學課文之前,至少用上一個課時的時間教學“自主修改作文”;(2)本冊教材中的“習作2”專門進行修改習作的訓練,務必引領學生讀懂“范例”中老師是如何修改的,掌握自主修改作文的內容、方法等;(3)平時修改作文時,每一位學生都必須使用統一、規范的修改符號;(4)經常請作文優秀的學生介紹自主修改作文的體會、經驗等。
3.注重細節,做到抓手無滑落。
小學語文落實“習慣篇”的教學需要抓手,而這些抓手就在學生平時學習的點點滴滴中。如學生讀書時,坐的姿勢怎樣?雙手是怎樣拿書的?書本與眼睛之間的距離是否合適?朗讀的時候有沒有目不轉睛、嘴巴有沒有張大、喉嚨有沒有放開?……語文教師應該用心觀察、善于發現,并及時采取相應的、適宜的措施,大力表揚學習習慣好的學生繼續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善意提醒學習習慣暫不理想的學生注意努力改正。
這樣看來,語文教師需要練就一雙慧眼,發現、放大關于學生學習習慣的諸多細節,牢牢抓住相關細節,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當然,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還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細心,最重要的是有愛心。有了這些,每一個細節都將會成為教師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最寶貴的資源。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分內之事”。所以,我們必須做到“習慣篇”的教學內容無遺漏、過程無脫節、抓手無滑落,確保將“習慣篇”的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安定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