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的流派與策略可謂層出不窮。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實踐中漸漸明晰:古詩教學須用心呵護古詩的美妙整體,向發展學生整體感悟能力的方向行進。古詩教學的課堂更應該是一個充盈著詩性的處所,亦是一處充滿童性的場地,在追求價值的歷程中,需要理性的回歸,只有回到“古詩整體”的家園、回到“整體感悟”的疆域、回到“童真童趣”的世界,古詩教學的課堂才可走向一片亮麗的境界。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稚”“側”,認識“綸”“莓”,理解“蓬頭”“稚子”“側坐”“遙招手”等詞的意思。
2.能用平長仄短的方法有韻味地朗讀、背誦本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小兒垂釣》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體悟詩情,感受釣魚孩子的天真、可愛。
【教學過程及意圖】
一、揭題生趣
1.這節課老師帶著大家一起學習一首有趣的和孩子有關的古詩《小兒垂釣》。
2.板書課題并相機教學“垂”和“釣”。
垂:“垂”字筆畫多,筆順還特別容易寫錯?!扒А弊种虚g藏草頭,草頭下面再兩橫。
釣:“釣”的右半部分是個勺,勺里的一點就是你的魚餌。
【我們不能帶領孩子去周游世界,但可以教給孩子走路的方法。學法指導,就是為了“教給孩子走路的方法”。通過簡短而又容易記憶的口訣,幫助學生記住容易寫錯的字,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用上這些方法來記住相同類型的易錯字?!?/p>
二、初讀覓趣
1.這是一首七言絕句,打開書自己大聲讀這首詩,把它讀正確、讀流利。
2.檢查自讀效果。相機提醒“稚”“側”的讀音。
3.會讀了,能不能讀出韻味?我們之前還學過讀古詩用平長仄短的方法。再來用這樣的方法試著讀讀這首古詩,自己練一練。指讀。
4.老師也想來讀一讀,想聽嗎?(教師范讀)
5.能不能嘗試學著老師的朗讀方法,再來練一練?(自由練讀)
6.指讀,齊讀。(用平長仄短的方法讀)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吟?!惫诺湓姼枋歉挥幸魳访赖奈膶W樣式,具有美的旋律與和諧的節奏,因此誦讀就成了我們破解古詩的首要任務。教學中,我將朗讀古詩分為四級目標,分別是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韻味、讀出情境。帶著學生用平長仄短的方法有感情朗讀,讓音樂走進詩詞課堂,讓學生讀出的韻律能煥發出一種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詩性美,讓學生在古詩吟誦中真正感受到學習古詩的獨特樂趣,領略古詩的美感,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詩歌朗讀的能力?!?/p>
三、細讀品趣
(一)理解詩的第一、二兩句
1.讀詩就是要這樣,讀出節奏、讀出點味道!讀著讀著,我們仿佛走進了這幅生動的畫面中。請同學們仔細看看圖,輕輕吟誦詩句,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把不理解的字詞圈出來。
2.有哪些沒讀懂的地方嗎?
3.交流學生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字詞。教師相機補充知識點。
關于“蓬頭稚子”的解釋:你們知道嗎?古代的男子從小就留長發,梳成一個發髻,而這個小男孩呢,因為太小了,有些頭發還沒有長到能夠梳在發髻中呢,所以看上去有點亂蓬蓬的。這頭發蓬亂的樣子多可愛呀!
關于“莓苔”的解釋:看看字形,這兩個字都是形聲字,形聲字表聲表意,草字頭這個形旁表意。猜猜“莓苔”會是什么?是呀,瞧,小河邊因為潮濕往往會長滿青苔和野草,這就是莓苔。(出示圖片)
4.詞語理解完了,你能用上自己的語言將兩句詩描繪的畫面講一講嗎?自己試著練一練。
(指名讓學生說)
5.你們已經能夠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貫地表述出來了,真不錯。讓我們再看看這幅圖,瞧,釣魚的孩子正目不轉睛地盯著魚線呢,他似乎在想什么呢?
6.把小孩的想法加入我們剛才所講的詩意中,你一定可以說得更加生動。
7.再來仔細觀察圖,能不能試著加上景物描寫,把這兩句詩描繪的畫面說得更精彩些?
8.想象這個情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句。(齊誦讀)
【古詩文教學如果單從文字入手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幸的是,小學教材的每首古詩都配有生動形象的插圖,教師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結合插圖及平時的生活經驗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沒弄明白?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觀察自然,積累生活,用畫面內容和學生的親身體驗幫助其讀懂詩文,這就縮短了教材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距離,學生學得輕松,理解得也到位。】
(二)理解詩的第三、四句
1.剛才我們有的同學是利用插圖明白了詞義,有的是觀察字形來推測意思,還有人用上了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我們就用這些方法繼續學習第三、四兩句,說說詩中描繪了怎樣的情景?注意先讀詩句再交流。
2.誰來讀讀這兩句?
3.能用自己的話將詩的第三、四句所描繪的畫面講一講嗎?
4.解決教學難點:“遙招手”。
5.其實詩歌最吸引人的,就是詩人在詩里留下不少讓人可以遐想的空間,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只要合乎情理,都是可以的。
6.誰再來描述一下詩句的情景?
7.路人會怎么向小孩問路呢?誰來問一問?
8.如果將路人的問話加入其中,相信你可以將詩句意思說得更加生動,誰先試試看?(先自己說一說,然后指名說。)
【第三、四句中出現的“遙招手”是本詩的又一個教學重點,這里我引導學生圍繞是“招手”還是“搖手”展開討論,以小型辯論的方式說出自己的觀點以及理由。在交流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些都是學生心靈與課文碰撞產生的火花,是最珍貴、最純真的心靈獨白。學生在趣味中學習,在趣味中發展理解詩句的能力,潛移默化中培養了思辨能力?!?/p>
四、表演明趣
1.這就是古詩中說的故事,多有意思!讓我們在腦海中回放這些畫面,一起來把古詩讀一讀。
2.你能把《小兒垂釣》這個故事先講生動,再小組合作一起演一演嗎?
(出示要求:說故事、演故事)
說故事:繪聲繪色地講一講《小兒垂釣》的故事,看誰講得最生動。
演故事:可以三人或者四人一起來演一演,分配好角色。用自己的話來解說,適當增加人物的語言。
3.指名講故事。
4.小組上臺表演。
5.這個學釣魚的小朋友你喜歡嗎?讓我們用聲音來表達對他的喜愛吧。能背誦了嗎?一起試試看,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
6.學生共同背誦古詩《小兒垂釣》。
【李吉林老師在《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一書中寫道:“詩的語言的咀嚼,是詩歌教學中的著力處。然而咀嚼詩句又不是孤立進行的,詩的語言要與體會詩的意境糅和在一起進行。所以教學時,要憑借已經創設的詩歌描寫的情境,也就是人為再現詩人胸中的詩境,在這個境界中來咀嚼詩句,學生才能品嘗出詩的準確、鮮明、生動?!币虼?,課堂中讓學生把古詩編演成一個故事片,學生則能展開豐富的聯想,去理解詩意,充實內容,再通過讓學生表演的方式,想象當時的情景,把學生帶到詩境中,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詩內容?!?/p>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