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我有幸參加江蘇省“杏壇杯”蘇派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評總決賽的評審活動。從各個分賽區脫穎而出的十位選手,無論是專業論文、主題演講,還是課堂教學,都盡情地展示了他們厚重的教育情懷、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全面的專業素養。每節課都充盈著濃郁的兒童味、學科味、生活味、文化味和成長味,師生參與其中、受益其中、享受其中。現以南京市瑯琊路小學仇學春老師執教的蘇教版五下《圓的認識》一課為例,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是智慧的數學課堂。首先是教師智慧的“教”。仇老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科學地設定教學目標,在幫助學生掌握“四基”上下功夫,在激勵學生發展“四能”上做文章。整節課,仇老師注重堅持兒童立場,突出學習主體,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獨立思考或與他人合作,游戲感悟或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或分析比較,親歷“真學習”的過程。“我游戲”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思考“怎樣站隊套圈比較公平”,感悟定點、定長的意義;“我思考”提供問題情境,讓學生體會圓與定點、定長之間的關系;“我畫圓”提出定長要求,引導學生嘗試畫圓并掌握方法,進一步深化定點、定長對圓的現實意義;“我探究”提供研究單,引導學生自主研究,發現“圓中哪些是固定不變的”,合作探究圓的秘密,進而理解圓的基本特征;“我整理”引導學生根據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將之前零散的學習結論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有序的整理,自主建構“圓心確定位置,半徑決定大小”以及“直徑與半徑的關系”等數學知識;“我解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與圓相關的實際問題,深化他們對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感悟與認知。其次是學生智慧的“學”。通覽全課,仇老師為學生創造了參與活動、互動對話和回顧反思的機會與平臺,通過想一想、議一議、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說一說等學習方式,激勵學生自覺參與學習過程,自主進行合作探究,自然迸發思維火花,自由表達個體認知,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學生不僅理解了圓的概念及基本特征,掌握了畫圓的方法和技能,學會了圓的大小比較方法,把握了圓和其他平面圖形的關系,體驗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從中也享受到了學習的成功與樂趣。
二是理性的數學課堂。首先是數學的理性精神得以凸顯。數學是自然科學重要的基礎學科,具有區別于其他學科的專業特質,因而也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圓的認識》一課,仇老師遵循知識的發展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科學地整合教材內容、兒童的已有知識、教師的教學經驗、學生的個體差異、課堂的適時生成等教育資源,不僅重視通過觀察、操作、測量、比較等活動發現圓的特征,還重視通過推理、想象、思辨等活動來概括圓的特征;不僅激發學生思考“是什么”和“怎么做”,還引領學生去探究“為什么圓規可以畫出圓”“為什么要這樣做”“還可以怎么做”“圓為什么畫得不圓”等問題。這些精彩的思辨不斷挑戰兒童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促進學生的描述和認知由生活走向數學、由感性走向理性。其次是數學的文化力量得到彰顯。在教學中,仇老師注意發掘學習內容和活動方式的文化內涵,引發學生綻放數學思考的理性之美。例如:仇老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圓與正多邊形的關系時,隨著多媒體依次不斷地演示漸變圖形,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大方無隅”“圓出于方”“圓是正無數邊形”的極限思想。
總體來說,本課的教學獨具匠心、精彩紛呈,是一節彰顯師生智慧和數學文化的佳作。如果仇老師對課堂教學的節奏略作調整,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再多些,給學生交流辨析的時間再充分些,對班級“潛能生”關注和指導的力度再大些,本節課的“風景”將會更加亮麗、誘人。
(作者系江蘇省淮安市實驗小學校長,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