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英語;Ticking time版塊;How are you課例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33-0064-02
相較于舊教材,譯林新版《英語》教材在每個單元中增加了專門的評價版塊——Ticking time。結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我們不難發現,編者編寫Ticking time的意圖是通過自我評價,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對本單元所學主要內容的掌握情況,體驗進步與成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往往對Ticking time版塊視若無睹、直接忽視,或是流于形式、一帶而過。那么,如何教學這一版塊呢?筆者以譯林新版《英語》四下 Unit 7 What’s the matter?第三課時(主要教學Cartoon time,Check out time amp; Checking time等版塊)為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課例陳述與評析】
Step 1 Warming-up
Step 2 Pre-task preparations
Show the teaching aims of this lesson
教學之始便向學生展示學習目標,該學習目標是仿照Ticking time設計的。學生在課的開始就了解了本節課自己要學習的內容以及自己所要掌握的程度,可以讓他們在心理上做好準備,并且對下面的教學內容充滿期待。
Step 3 While-teaching procedures
1.Review feelings
Brain Storm:Can you name any feeling?
學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師出示自己搜尋的關于feelings的圖片,學生共同朗讀圖中關于feelings的單詞:cool,bored,sleepy,weak,scared,angry.
Quickly respond.教師出示關于feelings的單詞或圖片,學生快速反應并朗讀。
完成Ticking time 1
評價標準:能說出1—3種★;能說出4—6種★★;能說出7種及以上★★★。評價方式:同桌互評。
在復習完詞匯后讓學生完成Ticking time 1,并采用同桌互評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復習單詞;另一方面,同桌兩人能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學會更多的感覺類詞匯。
2.Cartoon time
(1)Watch and answer.(2)Read and answer.(3)Reading and acting。(4)完成Ticking time 2。
評價標準:能借助圖片進行表演★;能借助圖片有表情、有動作地表演★★;能不看圖片有表情、有動作地表演★★★。評價方式:組內互評。
新課標對英語讀后活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根據課標的要求,教師在完成Cartoon time的教授之后,呈現給學生Ticking time 2,讓學生在小組內對表演進行評價。不難看出,教師所制定的標準是比較確切的,采用三個不同的層次,讓學生量力而行,讓所有人都能感受成功,并能向更高層次努力。
Step 4 Checkout time
1.Complete dialogues.
Complete Liu Tao and Wang Bing’s dialogue.
2.Think and say.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
3.Let’s chant.Make a new chant.
4.Work in pairs,choose one picture to act.
5.完成Ticking time 3。
評價標準:能用“What’s the matter?”詢問別人狀況★;能用“What’s the matter?”詢問并能回答★★;能用“What’s the matter?”問答,并能給予具體幫助★★★。評價方式:自評。
Ticking time 3是完成check out time 之后的評價,是對語言綜合運用的評價。該評價并不是讓學生自己任意打星,而是要學生根據自己在1—step 4中的表現來給自己一個適當的評定。因此,這里的評價是有意義的,是可以促進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的。
6.終評。
最后學生統計前面三張評價表的打星情況,這是對整個學習情況的綜合評價。學生通過最后的總結,了解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是wonderful還是good還是要繼續努力。到此,課堂教學可以畫下一個句號了,但是評價還要繼續下去。教師在家庭作業部分體現了評價的后續性:如果Ticking time沒有達到3星,就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練習。
Step 5 Homework
(1)Listen,read and act the cartoon.(2)Act a new story.(3)如Ticking time沒有達到3星要求,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練習。
【教后反思】
Ticking time是學生對單元學習內容進行綜合評價的版塊,是學生感受成功最直接的量表,更是學生調整學習狀態和學習策略的指揮棒。為了不讓Ticking time流于形式,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四點。
1.讓學生明確目標。
每節課都有教學目標,筆者認為應該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明確自己應該達到一個怎樣的程度。因此,課前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用Ticking time評價表的形式事先告訴學生,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知道哪些表現是被期待的,而且實現了Ticking time版塊與其他版塊的融合。
2.讓評價穿插在課堂教學中。
不要將Ticking time放在學習活動之后呈現,應該將其穿插在教學過程中,以便學生及時體驗英語學習中的進步與成功,同時學生也能及時發現和分析學習中的具體問題,主動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策略,不斷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每個單元的Ticking time往往只有三個評價項目,我們可以在這三點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和衍生,提高評價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必要時還可以不止一次地采用Ticking time。在學生每完成一個學習項目后,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來對自己的學習做出評價,讓學生逐漸成為有效的學習者。
3.讓評價多元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樣也是評價的主體。新課標指出:“在各類評價中,學生都應該是積極參與者和主動合作者。”但有時候單一地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可能會不夠全面,所以一定要增加評價的方式,如:生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
4.及時反饋。
在課堂中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給出了客觀合理的評價,發揮了評價的積極作用。但是課后呢?能否將評價延續下去?筆者認為,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每節課得了幾顆星記錄下來,在一個單元結束之后集體展示:一單元總共得了幾顆星。評選出“英語之星”和“進步之星”。以此,增加學生的積極性,讓評價的功能一直延續下去。
總之,教師應通過評價推動學生朝著目標不斷前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壇市堯塘中心小學)
注:本文獲2014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二等獎,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