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新莫斯科
之前曾踏足過莫斯科的攝影師,還記得火車上有戴著托盤般大帽子的軍警巡查,大街是持槍武警,見游客即截查撈油水。現在沒有了。也是之前的一次采訪,當時的記者在地鐵站拍攝時被警察勒索千元美金。現在也沒有了。俄羅斯近年大力發展起旅游業,想出各種吸客方法,包括逐步對外開放簽證。政府又建議參加音樂會、聯歡節或足球比賽的旅客以門票代替簽證。去年2月的冬季奧運舉行后,人人都說這個國家變親切了,加上成功申辦2018年世界杯,小型旅館相繼落成。走訪莫斯科,發現一個石礦工場已改成集商業、酒店、購物與娛樂于一身的小要塞“Hoscow City”,屹立在城市中心,擺脫落后印象,好像預告首都已準備好制造一場俄羅斯旅游潮。
巨娃入伙
位于Mosscow City內的大型購物商場Afimall City,開幕時舉辦巨型套娃展大受歡迎,共16只6至13米高的巨型作品,已永久安放于頂層6樓,每只身上的花紋都代表俄羅斯的傳統民間藝術。
時空夾縫之城
走出莫斯科,乘2小時火車向東北進發,到達180公里外的鄉郊城市,再乘45分鐘汽車穿過平原樹林,終于搖到小鎮蘇茲達爾(Suzdal)。從現代化都市長途跋涉回到了中世紀,沒有高樓或現代化建筑,只有從11世紀起留下的近50座教堂、修道院。在沒有過分簇新的修補下夾雜在民居中,像座活生生的巨大博物館。與世隔絕,卻依然找得到普京權力的痕跡。當然-這里不只有裝飾骨子的傳統俄式木屋,身為12世紀俄羅斯政治和宗教發源地,這里是俄羅斯歷史中不可或缺的拼圖。木建筑及農民生活館將鎮內外值得保存的木建筑包括教堂、農民房舍、水井等集中到處露天空地上,值得參觀。大型修道院內集中了多個時期的教堂建筑,還葬了從波蘭手中解放莫斯科的義軍英雄。看似陳舊浮木的小鎮,骨子里有著俄羅斯的靈魂。
東正教復興之路
普京誕生之后,母親即替他受洗,令他成為沙皇以后第一位東正教徒俄羅斯領導人,上臺后即大力推動東正教復興。
要參觀浮華東正教堂,就要到圣彼得堡市中心,世界四大教堂之一的圣以撒大教堂。從外面已看到過百米高的俄式圓頂,但整座建筑如像鋪了一層歷史的風塵,有種被遺棄的殘舊。但穿過厚重的木門進內,脫掉帽子,一抬頭就被400多公斤黃金鋪設的華麗空間震懾。之前已進過四間東正教堂,雖然都嵌上極精致的馬賽克圣像,卻沒有如此金碧輝煌,加上東正教的禮拜都是站著的,沒有一張座椅,可以容納近萬人的空間,氣氛跟宮殿沒兩樣,像亞歷山大王朝的盛世紀念碑。天花每個角落都填滿了壁畫,參觀者都著了魔一樣一直抬頭,像個奇怪的朝圣儀式,攝影師則把相機放到地上拍攝,務求覽天花壁畫全景。
掛普京的木屋
蘇茲達爾沒有首都的烏煙灰塵,是城里人的度假地。原居民Yulia在11年前便做起游客生意,將居所打造成民宿餐廳。到訪當日,女主人以流利英語跟我們對答,身旁翻譯也派不上用場,難怪不少日本等地的旅客都到這間傳統俄羅斯木屋中感受俄食。客廳墻上,竟掛了幅普京水彩畫像,女主人卻說:“這是我丈夫畫的,掛在這里純粹是增加氣氛,讓客人感覺更俄羅斯。”屋內每個角落都放著上一輩留下來的舊物、老照片,于是我們鉆來鉆去,拍個不停,但其實此行目的,是吃俄羅斯農家菜。Yulia準備了傳統薯仔沙拉、烤面包配自家制果醬,還有肉派和蘋果派,飽得停手之際還端上飯和雞湯面條,分量多得8個人也吃不完!
小店的軍事禁區
圣彼得堡內建了不少戰爭紀念碑,因為這里是俄羅斯面向歐洲的前線,曾多次受外敵所侵,但因為極寒天氣,阻擋了如拿破侖和希特勒
等超級強敵的侵掠,是守護俄羅斯的英雄城市。普京就在圣彼得堡出生,好像遺傳了整個城市的勇武,打獵、柔道、射擊樣樣精通,連坦克、戰機都懂得開。今次到訪這間小店,除了明信片、套娃等普通手信,其中一個角落還有不少價錢實惠的軍事精品,質量也不錯,值得掃貨。最精美的是仿二戰空軍的防風眼鏡,還有可伸縮的鐵片小杯,做工都頗精美。另外亦有很多海軍和陸軍帽子,其中掛滿徽章的軍帽最吸引,數數每頂帽子都有二十多個小章,不過百多元,拆散當手信也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