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其中尤以P2P網貸最為火爆。在2012年至2014年期間,P2P行業成交量從2012年的212億元暴增至2014年的2528億元,年平均增長率高達269%,運營平臺數量也從2012年底的200家飆升至2014年底的1575家,增長了近八倍。P2P網貸的蓬勃興起引人矚目,網貸理財逐漸進入大眾生活,而行業前景的光明更是引得各路資本競相涌入。尤其是2014年后,銀行、上市公司、風投機構等更是紛紛搶灘,出現了一批背景雄厚、實力強勁的大平臺,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截止今年3月,全國共有1728家P2P平臺,其中這些有“靠山”的平臺共113家,盡管數量僅占全部運營平臺總量的6.5%,但待收余額卻占了行業待收的35%。
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既有傳統金融機構的“觸網”,也有互聯網企業的“貼金”,而電商平臺本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傳統商業貿易的,與互聯網金融有著共通之處,自然不會放棄搶割P2P這塊蛋糕。目前電商聯姻P2P,主要有兩類:一是,“P2P”與“電商”的直接結合,以去年興起的大學生消費分期平臺趣分期和分期樂等為代表;二是,以阿里巴巴和多贏為代表的傳統電商自建或收購P2P平臺。(如右上圖)
大學生消費分期的興起
大學生消費分期堪稱是P2P網貸與電商的最佳結合,在P2P網貸的細分市場中,這是近兩年來發展最為迅猛的領域之一,尤其是在去年,繼分期樂之后,趣分期、愛學貸、91白條、人人分期等分期平臺紛紛涌現,并頻頻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整體素質較好,注重個人信用,消費觀念前衛,但經濟來源主要依賴于父母,難以支撐起消費欲望。消費分期正是契合了其需要,使得大學生能以簡單的手續申請貸款購買產品,提前消費。
分期產品多種多樣,包括手機、筆記本、考證、培訓、旅行等,但以“3C產品”(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類電子產品)為主。這些分期平臺一方面與京東、天貓、蘇寧等電商合作采購或者幫學生代購電子消費產品,向大學生提供分期消費服務,另一方面與P2P平臺合作或自建平臺出售對應的債權,從而將P2P網貸與電商結合在一起。

分期平臺中以趣分期和分期樂發展最好,兩家都覆蓋了全國2000多所高校,并完成多輪投資。趣分期于2014年3月上線,采取代購模式,宣稱“一切皆可分期”,學生只需將要購買的商品鏈接黏貼到平臺上,由趣分期代購并提供給學生分期消費;而2013年10月上線的分期樂則與京東合作,作為其分銷商,為學生提供分期消費服務。融資端,兩家分期平臺最初都與積木盒子、有利網等P2P平臺合作,出售債權融通資金,但也分別在今年1月和去年6月上線了各自的P2P平臺“金蛋理財”和“桔子理財”。目前趣分期已完成四輪融資,估值僅10億美元,而樂分期也完成了三輪融資,估值數十億元,且最新一輪融資便是來自于京東。
傳統電商平臺搶入P2P
阿里巴巴可以說是電商平臺搶入P2P行業的領先者,去年4月阿里上線P2P平臺“招財寶”,平臺產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中小企業和個人通過本平臺發布的借款產品,并由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或大型擔保機構提供本息保障;第二類是由各類金融機構或已獲得金融監管機構認可的機構通過本平臺發布的理財產品”。截止今年4月10日,累計成交金額已達877.46億元。不過,盡管交易量大,但招財寶的項目信息披露極其不透明,主要依靠阿里巴巴做信用背書,更類似于銀行理財產品。
很多電商企業,具有海量的用戶交易數據。他們手里掌握了大量的買家客戶的一手資源,通過買家客戶的交易數據,可以很好地判斷哪些是精準的投資客戶,比較便捷地做精準營銷,對P2P平臺的運用推廣有著天然的優勢;另一方面,電商企業對本平臺商戶的信用情況也有較好的了解,能相對有效地管控信貸風險。雖然多贏金融目前涉及到的項目還是比較傳統的房產相關業務,但在多贏電商介入后,他們或許會通過對接已有的電商資源,推出具有電商特性的金融產品。
探索細分市場
我國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P2P市場,但行業集中度低,且平臺質量良莠不齊。隨著越來越多平臺的進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P2P行業儼然已是一片“紅海”。尤其是今年有望迎來監管,政府部門有意整頓市場秩序,監管政策難見寬松,或將會使一批不合規及實力較差的平臺被淘汰出局。盡管未來幾年市場不一定會成為由幾家大平臺主導的寡頭市場,但市場集中加劇卻是必然,因此創新業務模式、探索細分市場,尋求差異化發展,將是P2P平臺謀求生存的一條重要出路。
電商巨頭進入P2P行業,也應當努力尋求差異化發展。P2P網貸是傳統金融領域的重要補充,有利于緩解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而電商本身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傳統行業貿易的,因此通過結合自身資源,深耕所熟悉的細分市場,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融通服務,不失為一個可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