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正值85新潮美術運動30周年。85美術運動指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國大陸第一次全國規模的前衛藝術運動。85新潮美術運動標志著中國當代藝術的誕生,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次創作高潮和重要轉折點,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品和藝術家紛紛涌現,從此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中國當代藝術的進程。
藝術家柴小剛先生1985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專業。自1984年開始,他積極參與85新潮新藝術運動,特別是參與組織“江蘇青年藝術周·大型現代藝術展”以及超現實主義群體“紅色·旅”,使他成為85美術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為南京地區的活躍分子乃至中堅力量,他與北方的代表畫家王廣義等人交相輝映,構成了85新潮美術運動的一道風景。

柴小剛的作品始終內斂深厚,筆意經典,兼具荒誕與幽默。當代藝術教父、著名評論家栗憲庭先生在《對荒誕的自我解嘲-柴小剛的藝術風格析》一文中寫到:“自我解嘲——化荒誕為詼諧,除了巨大的時代靈魂的力量,決定一個人的風格的,那就是他的性格、氣質的因素。小剛生性詼諧,愛玩。不管遇到多痛苦的事,他常常能以一種自我解嘲的態度,把痛苦化為苦笑。因此,同是對荒誕感的把握,浙江的張培力是近乎絕望的冰冷,吳山專是帶有虐待和自虐性的狂暴,柴小剛則成了一種詼諧。不管這詼諧的背后的殘酷與張培力、吳山專是多么的相似,不同的個性在表達他們體會到的同一種東西時產生了差異。這種差異,也使得柴小剛在所有關注荒誕感的畫家里顯得很獨特,同時,標志了他自1985年以后,更加沉浸于對一種靈魂狀態的關注。”
柴小剛的作品始終基于中國視角,用先鋒新銳的表現主義風格,來表達在一個變遷的偉大時代藝術家個體的個性化感受。獨特是藝術家柴小剛的標簽。
評論家呂澎在《1979年以來的中國藝術史》一書中寫到:“與其他藝術家不同,柴小剛的作品傾向于表現主義風格。表現主義的根本的精神特征就是強調生命的存在,這樣的生活態度被柴小剛的藝術體現出來了。由此我們讀到一篇與比亞茲萊、波德萊爾、魏爾倫和王爾德這類頹廢主義者的精神世界有相通之處的形象詩歌,柴小剛在以后“第一驛畫展”的作品,同樣給我們這樣的印象,所以較之張培力、吳山專、毛旭輝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柴小剛的藝術更像一種麻醉劑?!薄巴鯊V義是一個不忍放棄永恒的古典主義信徒,他的作品看上去似乎是在保持一種靜穆與恒定,但是他的藝術表現出,在善與惡的斗爭中,前者并未取得最后的勝利,這并不是藝術家的初衷。在感覺到現實的荒誕和邪惡這種真實的本質表現之后,柴小剛采取了玩忽與干脆游戲其間的態度。《扶梯上的神秘主義》看上去就像是藝術家給我們布置了一場令人不安的游戲。本來,參與這一游戲是不得已,可是一旦藝術家參加進去之后,神秘、荒誕和邪惡反而減弱了它們給觀眾的恐懼程度,動物面具以及一些不知名的物體,在紅色和黑色的混亂映襯下,構成了有意識地恐怖、神秘的舞臺場面,問題的嚴峻與深重感由此減輕了?!?/p>
30年來,藝術家柴小剛的創作一直忠實于生存的感覺,并體現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他的藝術創作基于好奇心,并用幽默的方式進行自我解嘲。他用荒誕但不乏詩意的作品,體現了當代人與外部環境的巨大反差中所經歷的挫折、糾結和擰巴。從而在作品中注入思考和體現更深層的內核。
他的近作《逃跑》延續了柴小剛風格:已經有200-300年歷史的中國古村落一直在衰敗著,也許很快就會消亡。 古老的民居前面,握著代表現代工業文明的方向盤的小豬,給人們一種很強的荒誕感。作品《逃跑》體現了現代人濃濃的鄉愁——中國傳統文化似乎正在消亡,至少已經被部分破壞了。人們不知道走向何方,作品是對現代人無所適從,無處可逃的幽默的自我解嘲。小豬即喻異形的人。而異形人系列作品正是藝術家柴小剛的獨創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