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大家好。今天我們請了一位在業界被高度尊重的金融家,前中金的CEO、并購公會骨干——朱云來先生,現在我把話筒交給他,請他來講講他如何從當年學習科學成為科學家而后來轉行做金融家,如今又放下一切進行下一個人生的故事。
從金融轉戰科技

朱云來:先說說我學業的轉變,我原來學了氣象學,覺得學得不怎么樣。當時的背景是中國改革開放了一段時間,正在發展,但經濟發展中遇到了很多問題,我當時想經濟問題比我們氣象問題簡單點吧,所以干脆學點跟經濟相關的。當時有朋友介紹去一個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半工半讀,我覺得這個機會不錯,學了兩年以后發現學會計其實不是一輩子的事兒,我說那還得換換。結果陰差陽錯,我去了一個投資銀行,也是半工半讀。差不多經過這么一個轉換,然后從那兒干了兩年以后,回到國內。
我回來后感覺我們既不懂美國的經濟,語言也用的不太好,而商業往往又是人的文化,確實覺得我們從小感受到的那些問題還是很多,還都存在。當然這一輪也學了一點東西,所以每天做事情非常有勁,從來都是做到一點、兩點,也沒有感覺到累,悶著頭做。
我覺得做這些事兒,其實沒有那么復雜,無非就是按照基本的商業原理,會計原理,經濟學原理,把這些事情算清楚,把這個問題搞清楚,想方設法解決各種不同的問題。我當時回來第一個做的就是中國石油,這是個非常龐大的體系。
我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很多企業的領導。他們大多數都學習這個專業,在這個領域里,甚至在這個公司里工作了二三十年,很有經驗,當然我們需要現在的市場觀點,需要宏觀的一些框架分析。所以我們后來一個接著一個,大概在十年、十五年左右的時間里,大概做了53個公司,一個一個把它們重組,進入資本市場。他們都是整個業務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公司,在行業里往往也都是些數一數二的大公司。
總體來說我們覺得非常幸運,算是趕上國家真正大力發展,大力改革,堅決改革的時候。其實就是這么簡單,但是我覺得原則還是比較清楚,核心還是要按照科學、市場規則來管理、引導和發展經濟。
告別中金,我不知道該怎么講,我覺得一轉眼我也在這行差不多做了16年,也許應該到另一個階段了。我們公司比較年輕,我就有點過時了,中金的領導40歲左右,中堅力量30歲左右。我資歷比他們相對多一點,他們有不同的想法,覺得沒有辦法跟我說,我的想法說了他們也覺得不一定對。干脆現在也到時候了,他們也好賴干了十年八年了,讓他們也試試,而我已經做了十幾年。
我興趣很多,對科學我還蠻感興趣,一直沒有放棄,原來都只是作為一個業余愛好,現在想與其我一直做到底,還不如中間想一想,看一看,看看有沒有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去做。而我們中金也后繼有人,肯定也可以做的足夠好,說不定可以做的更好。
嘉賓互動
科技是發展的核心問題
劉廷:大家最關心的是你現在在搞什么科技,是孵化器,還是什么或者保密不好說。中金這么輝煌的時候,你離開了中金,然后一定是在搞一些其他更有意思的事兒。
朱云來:剛才我已經說了,不用到頭再下,到了這兒可以了,然后就可以做別的事兒。對于科技發展,一是我非常喜歡,另外我覺得這是非常核心的問題。改革開放初期,國家對科技高度重視,當時起用了一大批特別是有科技背景的年輕人,最近十年這些東西沒有了,現在自主知識產權被退化成只要買了這個產權就是自主,我覺得自主知識產權不是這個意思。
尉立東:您作為我們并購公會前任主席,對未來發展,特別是全球并購時代,能給我們哪些建議。
朱云來:建議不敢說,可能談一點感受吧。有一個良性機制機構,才有可能把經濟走到一個比較正確的方式上來。我相信未來經濟調整過程中,我們會發生很多的行業改變,系統性的環境改變,企業會面臨非常大的壓力,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大的調整。并購工會最重要的體系和機制是幫助社會完成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的轉型。我們一直在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但我們到現在也沒有看到一個比較實質性的,真正認真的動作,我覺得這非常有必要。
我們現有的經濟靠金融拉動實體,我認為絕對不可以,真正的財富創造源泉應該是一個正確的實業項目。一個項目真正能賺錢,才應該有人愿意給它貸款,這個貸款才能保證還本付息。現在出現的各種跡象顯示,我們的投資可能有很大的問題,經濟下行壓力在不斷增加,怎么辦?我認為應該需要系統的清理,應該有項目審查,如果確實能夠證明項目將來盈利,就繼續做,但如果不行,就要及早采取措施,GDP不是我們的目標,人民更好生活是我們的目標。
一帶一路,我認為是很英明的想法。核心實質是要眼光向外,畢竟中國經過了這么一個時間的發展,系統的工業建設,管理能力技術有了不少提升。特別是跟亞洲的其他國家相比我們還是有一定相對進步的程度,有相對優勢,這些國家看到了中國的發展,確實也希望、愿意提升他們自己。這樣,我們往外發展,市場的規模是一個潛在的發展機會,可能是中國現有市場的一倍到兩倍,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
觀眾問答
互聯網是一場革命
:您之前做投資,未來有可能做互聯網方向,您如何看待互聯網金融在下一步的發展問題。
朱云來:互聯網金融應該說還是有潛力的,現在是不是也有點過熱?在我看來,互聯網主要是一個信息傳播手段,跟金融投資如何管理風險,尋找投資價值不是一回事。雖然我的一些互聯網朋友一再跟我說,他們要搞的不是金融互聯網,是互聯網金融,我感覺是一樣的,金融就是金融。互聯網一定程度上是一個有效工具,但不是什么都能干。

:碰到一些重大事情您怎么選擇,您為什么選擇從中金出來,未來做互聯網金融,面對這些重大決策,您怎樣思考,怎樣做選擇。
朱云來:其實沒有那么嚴重,我前面說了,做氣象是因為沒有什么選擇余地,做金融是因為體會了國家經濟發展的不易,也覺得經濟不會太復雜,自己想學習學習。至于現在要做互聯網,是因為看到IT技術能力、影響力非常大,可以遍及所有行業。李彥宏說互聯網不是革命,是改良,我認為互聯網算得上革命,它能夠沖擊所有行業。互聯網使行使傳統行業功能的方式變了,如果傳統企業不擁抱新技術,很可能會被擁抱新技術的同行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