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健雄 范玉玲
摘 要:財務比率分析是財務報表分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該方法以其簡單、明了、可對比性強等優點在財務報表分析實踐中被廣泛采用。但財務比率分析還存在其相應的局限性,從而也相應的影響了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所以在應用財務比率分析法時必須了解其不足并思考相應的改進措施以降低對分析結果準確性和有效性的影響。本文從引發財務比率分析局限性的原因進行分析,同時在分析結果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和意見。
關鍵詞:財務比率分析;財務報表;局限性;改進措施
財務比率分析法的基礎是根據現有的財務報表信息,再來比較報表中的相關項目,同時把分析時需要對比的絕對數轉變為相對數,這樣的轉換能方便使用者清楚的掌握財務報表上有關項目間的相互關系,從而使得報表使用者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出合理的分析與評價。所以在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分析中有效、靈活、合理的使用各種財務比率,不僅有利于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管理者了解和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還有利于企業經營管理者在準確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同時為有效的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和提高自身經濟效益而制定經濟決策時提供合理的依據。雖然財務比率分析法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僅僅依靠這一分析方法不足以對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出全面評價。因為財務比率分析法自身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只有對造成比率分析法局限性的原因加以研究并進行相關改進,才能有效的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一、財務比率分析法的含義
比率通常可以表示為一個數字與另一個數字之間的關系,所以實質上來說財務比率分析法中的各種財務比率,就是把對財務狀況產生影響的兩個相關會計項目數據相除所得,目的是展示同一張財務報表中不同會計項目之間或者不同財務報表的相關項目之間所存在的關系,最終通過分析各種財務比率來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作財務比率分析既可以是同一時期不同企業的財務比率的比較分析,還可以是同一企業不同時期財務比率的對比分析。
二、財務比率分析法中常用財務比率的分類
當前常用的財務比率在財務比率分析法中根據不同的指標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償債能力比率:就是對企業償債能力的評價指標,其中主要有流動性比率和財務杠桿比率。前者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主要有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后者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其中有資產負債率、負債與股東權益比率、權益乘數和利息保障倍數;
第二類,盈利能力比率:就是對企業盈利能力的評價指標,其中主要有靠銷售為基礎的盈利指標和靠資產或股權為基礎的收益率指標。前者包括銷售凈利率、銷售利潤率、銷售毛利率;后者包括凈資產收益率、投入資本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
第三類,營運能力比率:就是對企業營運能力的評價指標,其中包括常用的流動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應付賬款周轉率。
另外,如果是上市公司,還需要把市場數據與財務報表提供的數據相結合,綜合評價公司的經營業績,所以用于反映上市公司的市價比率指標包括每股收益、市盈率、市凈率。
以上各類指標都是根據企業財務報表提供的數據所計算出相關的財務比率,在幫助報表的使用者了解和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雖然有一定的意義和作用,但是各類指標中的財務比率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償債能力比率中評價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流動比率(計算流動資產規模與流動負債規模之間的關系),就是反映企業資金流動性的大小,代表企業短期內可轉化的現金用于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所以債權人的角度,是流動比率越高那么債權人的資產保證程度就強。可實際中,企業流動資產保證程度強,并不能代表企業就有足夠的償債資金。其流動比率高可能的原因是應收賬款增多, 存貨積壓,以及待處理財產損失與待攤費用增加。再有,流動比率并不能顯示流動資產的組成,那么其中各要素的具體權重,報表使用者并不能清晰地掌握。而用來評價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資產負債率,一般是其值越低就說明企業自有資金充足,財務狀況穩定, 債務少,償債能力強。但是實際結果不一定能真實客觀地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強弱,由于行業間存在著差異性,所以并不是資產資產負債率越低,企業償債能力就越強。其次,從企業未來的發展、規模的擴大的角度來看,適度的舉債經營還能發揮其財務杠桿作用。如果不考慮這一點僅靠資產負債率,是無法準確分析出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的。
盡管財務比率分析法為我們提供了解和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諸多便利,但是,財務比率分析法本身也受到各方面因素影響,導致其在可靠性、有效性、可比性及相關性上還存在一定局限性。
第一,財務比率的可靠性。由于財務比率分析的數據來源是財務報表,所以財務報表提供的數據決定了財務比率的可靠性(由財務報表提供的財務信息應該不偏不倚還要以客觀的事實為依據,并不受主觀意志的左右)。可實際中,編制財務報表所需要的各種核算資料的可靠性,還受到多方面的影響,這都會影響到報表分析的可靠性。例如,在正常情況下,物價水平的變動財務報表一般不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各種資產都是以原始成本列示的,那么必然與其現行價值產生差異,不僅如此,還會影響收入、費用和凈利潤的比較。其次財務比率的選擇、比率的確切定義以及比率的解釋在很大程度上帶有判斷和假定的主觀色彩,這都會對最后分析產生相應的影響。
第二,財務比率的有效性。由于財務報表中所提供的數據,受歷史成本慣例的制約,就會對企業過去的會計事項產生影響,而根據這些歷史數據所計算得到的各種財務比率,用來預測企業未來經濟動態,只具有參考價值而非完全有效。還有財務比率分析法側重于發現問題,而不能提出具體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只能提供歷史參照。
第三,財務比率的可比性(指不同企業,特別是同一行業中的不同企業,應使用相類似的會計程序與方法,建立在相同的會計程序和會計方法上的不同財務報表,有利于報表使用者縱向比較分析一個企業在不同時期,以及橫向比較分析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盈利能力的強弱和財務狀況的優劣)。但在實際中,企業會計政策運用與會計處理方法上都有差異,使得不同企業同類報表數據存在差異,最后導致財務分析結果缺乏可比性。依據現行會計制度,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壞賬處理的方法、存貨發出計價的方法、所得稅會計中的核算方法等,都存在不同的選擇,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即使兩個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完全相同,但都會造成對期末存貨與銷售成本水平的不同影響。就算對于同一個企業來說,如果企業的會計環境和基本交易的性質發生變動,即使一致性會計原則的運用使其有可能進行不同期間的比較,但其得到的不同時期財務比率的可比性都會大大削弱。
第四,財務比率的相關性(指財務信息要同經濟決策相關聯,方便報表使用者根據財務信息作出合理的決策)。進行財務分析時,尤其是運用比率分析時,有時會出現對財務信息使用者來說是不相關的(某一特定比率無法正確的反映出財務信息)。其原因是比率的高低不單單是同時受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財務數據影響,還受到某些綜合財務數據的組成影響。例如,存貨周轉次數,通常這項比率升高被認為是好的。可是,存貨周轉次數的增加,也許是因為銷售成本增加,即企業維持一定的存貨水平,完成了較多的銷售任務,也可能是由于存貨減少引起的,這種現象雖然增加周轉次數,但也可能使企業由于減少存貨而喪失生產和銷售等的獲利機會。
三、對財務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的改進措施
財務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是其本身所固有的,其所帶來的問題也嚴重影響了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只有采用相應措施才能大大降低其對分析結果的影響,最后分析者才能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出正確合理的分析與評價。
第一,提升財務比率的可靠性。
(1)在使用財務報表計算財務比率前做好準備工作,分析企業非財務性質的相關背景資料要詳細地了解,在進行財務比率分析相關工作之前,要對被分析企業要有一個概貌性的掌握,盡可能的保證財務報表數據的可靠性,以減少財務比率分析中由此產生的差錯。具體操作可以由分析人員在事前明確分析目標,不僅要評價企業經營者的誠信度及其綜合素質還要了解企業人力資源的狀況及其企業的文化理念;不但要評估企業的經營環境和資源狀況而且要掌握企業的發展階段,同時收集和閱讀企業的發展戰略,還要熟悉企業的管理制度和遵循情況等,最后要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的問題,折算相關歷史成本為分析時點的對應價值,保證計算口徑數據的一致,為后續計算財務比率做好充足的準備。
(2)通過培養分析人員的綜合能力,使他們對財務比率的選擇,還有對比率信息的解讀和判斷能力得到提高,就可以大大降低由于主觀因素所導致財務比率的可靠性問題。
第二,提升財務比率的有效性,就要以面向企業的未來發展去解讀財務報表及分析財務比率,避免由于歷史成本慣例所影響形成的賬面性、歷史性和過去性等問題。同時,在當前市場經濟為背景的條件下,企業的每個決策最終都會由市場檢驗,最終都是市場決定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好壞。分析人員如果缺乏面向市場與未來去分析財務比率的觀念,那么財務比率分析結果最終很可能會誤導企業決策。因此,在運用財務比率進行分析時,要以市場觀及未來觀去分析財務報表及財務比率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提升財務比率的可比性,需要盡量避免由于企業會計政策運用和會計處理方法上的差異多帶來的局限,在進行分析時應當引入該企業所在行業的行業標準(該行業同一時期的平均比率)進行橫向比較,同時還可以將本企業的財務比率與同一時期同行業中其他企業的財務比率作綜合的比較,為本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所處的地位提供參考。就同一企業而言,為詳細了解其總體財務比率的變化情況,還應該將企業當年的所有財務比率同歷年來的相應比率作對應比較,以充分了解企業的整體的發展趨勢。此外,在進行比較時還必須注意到企業發生重大會計事項及政策的變動情況,并進行深入研究,仔細分析變動情況、變動原因及其對本期財務狀況的影響等。同時還應該注意審查企業的性質與實際情況,并不只能單單關注由財務報表所提供的信息,這樣才能對企業的歷史、現狀和將來有一個詳細的分析和了解,以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與有效性。
第四,提升財務比率的相關性,不僅要將各種財務比率聯系起來進行全面分析,還需加強對細節的關注,對企業的財務信息不僅要考慮到數量,還要關注質量,這樣盡量彌補因某些綜合財務數據所構成的影響,避免可能得出的片面結論。實際運用中,在依靠財務比率對財務報表做總括性分析時,對企業財務狀況經常會得出良好的結論,但是,對于報表中的具體項目和數據一旦進行深入的審閱和分析,不少問題就能暴露出來。如:在財務比率反映出高盈利水平的企業中,不難出現有金額大、期限長的應收賬款使銷售收入和利潤的質量大幅降低的企業。
參考文獻:
[1]張先治,陳友邦.財務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8).
[2]劉淑蓮.公司理財[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8).
[3]劉震宇,賈茜.財務比率分析的局限性及改進措施[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6(10).
[4]于燕.財務比率分析的局限性及對策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5(4).
[5]謝獲寶.財務報表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及其解決策略[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