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光勝 楊軍光 何文菊 楊志超 馬會萍
(湖北省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441200)
臀位剖宮產改良式臀牽引術的應用
雷光勝 楊軍光 何文菊 楊志超 馬會萍
(湖北省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441200)
臀位是異常胎方位,其分娩方式多選擇剖宮產,但因后出頭困難,新生兒窒息率遠高于頭位分娩者。如何減少臀位剖宮產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是臨床產科醫生面臨的一大問題。我們通過改良剖宮產臀牽引術方法,減少不必要的操作步驟,縮短了后出頭時間,使后出頭更快更順利,大大降低了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本文選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在我院臀位剖宮產分娩者22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110例。兩組孕婦在年齡、胎齡、麻醉方法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
記錄兩組剖宮產中胎兒出頭時間(從胎兒臀部娩出后開始計時),新生兒1 min阿普加評分,統計試驗組和對照組新生兒窒息例數(新生兒1 min阿普加評分≤7分為新生兒窒息[1]),比較其窒息率。
對照組采用傳統臀牽引術:娩出胎臀后先握住胎兒軀干牽引旋轉娩出胎兒右肩或左肩,再反向旋轉娩出胎兒左肩或右肩,使胎頭前后徑轉至與子宮切口方向垂直,最后騎馬式扣胎兒下頜娩出胎頭[2]。
試驗組為改良式臀牽引術:娩出胎臀后先握住胎兒軀干逆時針旋轉牽引娩出胎兒右肩,此時胎頭前后徑轉至與子宮切口方向平行,胎背轉向術者側,再向胎背側施力牽引,胎頭及左肩、左上肢順勢一起娩出,此為步驟I。若胎頭和左肩一起娩出困難時,可再順時針旋轉娩出左肩及左上肢以減少體積減輕梗阻,再使胎頭前后徑與子宮切口方向平行而非垂直,向胎背側牽引直接娩出胎頭,此為步驟Ⅱ。若出頭仍困難,保持胎頭前后徑與子宮切口平行,再騎馬扣下頜娩出胎頭,此為步驟Ⅲ。
結果:試驗組胎兒后出頭時間短于對照組,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試驗組新生兒1 min阿普加評分高于對照組,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試驗組新生兒窒息率低于對照組,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2。

表1 試驗組、對照組胎兒出頭時間及新生兒1 min阿普加評分

表2 試驗組、對照組新生兒窒息例數及窒息率[例(%)]
剖宮產子宮切口與正常產道有區別,它沒有骨性部分,而且寬闊有韌性,更有利胎頭娩出,使后出頭困難發生率降低,這也是臀位多選擇剖宮產的理論依據。使胎頭前后徑轉至與子宮切口方向平行很重要,胎頭較大徑線與子宮切口平行較垂直阻力更小,更有利胎頭娩出。剖宮產臀牽引關鍵是胎肩娩出,多用旋轉胎體法娩出胎肩。傳統臀牽引術需娩出胎兒雙肩再騎馬扣下頜娩出胎頭,步驟多、時間長,而且胎頭前后徑與子宮切口垂直,出頭阻力大,娩頭更困難,新生兒窒息率高。改良式臀牽引術根據后出頭難易程度,操作步驟呈階梯式進行,并非所有步驟均用,大多數患者在第一步就能順利出頭。改良式臀牽引術避開了兩個非必要的操作步驟,即娩左肩和騎馬扣下頜,縮短了后出頭時間,大大降低了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臀牽引過程中如果胎兒上肢上舉,旋轉胎體法胎肩不易娩出時,可聯合使用滑脫法[2]娩出胎兒上肢及胎肩,可降低新生兒窒息及產傷的發生率。上述方法簡化了臀牽引步驟,降低了新生兒窒息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83.
[2]豐有吉,馮鏗.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99.
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