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曉慶,張 美,李群輝,張宏偉
(1.慶城縣人民醫院,甘肅 慶城 745100;2.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北京 100069)
HIV/AIDS患者初始抗病毒治療基線特點分析
時曉慶1,張 美2,李群輝2,張宏偉2
(1.慶城縣人民醫院,甘肅 慶城 745100;2.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北京 100069)
目的 研究基線時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臨床特點,為預防和控制艾滋病機會性感染提供依據。方法采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隨訪并初次接受艾滋病抗逆轉錄病毒(ART)治療的成年HIV/AIDS患者的基線資料并分析其臨床特點。結果本研究共納入1 094例HIV/AIDS患者,其中男性1 012例,女性82例,以30~44歲者居多,以性傳播途徑為主,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咳痰、乏力、消瘦等,其中呼吸系統機會性感染發生率達53.3%,其次為消化系統機會性感染(28.9%)。肺部感染、PCP、口腔真菌感染、帶狀皰疹、CMV視網膜炎和淋巴瘤的發生率在CD4<200個/μl組顯著高于CD4≥200個/μl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艾滋病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機會性感染以呼吸系統最為常見,CD4細胞水平與機會性感染的發生密切相關。密切觀察HIV/AIDS患者的臨床癥狀,定期檢測CD4細胞,有利于早期預防和控制機會性感染,提高HIV/AIDS患者的生活質量。
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機會性感染;CD4+T淋巴細胞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簡稱艾滋病,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引起。HIV進入人體后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進而導致患者出現各種機會性感染或腫瘤[1],是HIV/AIDS患者就診和死亡的主要原因[2]。CD4+T淋巴細胞(簡稱CD4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調節細胞,也是HIV攻擊的主要靶細胞,CD4細胞進行性減少是發生機會性感染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CD4細胞<200個/μl時HIV/AIDS患者發生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 pneumonia,PCP)及其他機會性感染的概率顯著增加[3]。為提高臨床醫師對當前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的認識,探討機會感染與CD4+T淋巴細胞數量之間的關系,本文回顧性分析了北京佑安醫院診治的1 094例HIV/AIDS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門診隨訪并初次接受ART治療的所有成年HIV/AIDS患者,艾滋病的診斷依據艾滋病診療指南[4],所有患者均簽署免費抗病毒治療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采集患者基線時人口學資料、感染途徑、癥狀、CD4細胞和病毒載量等臨床資料,分析基線時機會性感染及其與CD4細胞計數之間的關系。CD4+細胞計數檢測采用美國BD公司生產的FACSCalibur流式細胞儀以及CD3/CD8/CD45/CD4BD Multitest?試劑。病毒載量檢測采用法國梅里埃公司生產的Easy-Q,檢測范圍在50~3 000 000 copies/ml。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連續型變量以均數加減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線特點 本研究共納入1 094例HIV/AIDS患者,其中男性1 012例,女性82例,年齡分布上30~44歲、15~29歲、45~59歲以及60歲以上患者所占比例依次分別為49.0%、34.2%、14.1%和2.7%;婚姻狀況中以未婚占52.7%,已婚占40.3%,其他情況(包括離異、喪偶和分居)占7.0%;感染途徑中同性性傳播、異性性傳播、非性接觸傳播(包括血液傳染和其他途徑)分別占76.1%、11.9%和12%;基線CD4水平分布比例依次為200~349個/μl(占49.3%)、50~199個/μl(占32.9%)、0~49個/μl(占10.7%)和350~499個/μl(占7.1%)。
2.2 臨床表現 1 094例HIV/AIDS患者中268例(24.5%)沒有癥狀。在有癥狀的826例患者中,主要臨床癥狀依次為發熱492例(59.6%)、咳嗽245例(29.7%)、乏力181例(21.9%)、消瘦176例(21.3%)、納差82例(9.9%)、腹瀉57例(6.9%)、頭痛47例(5.1%)和惡心嘔吐37例(4.8%)。臨床體征主要表現為口腔白斑181例 (21.9%)、淋巴結腫大178例(21.5%)和皮疹62例(7.5%)。
2.3 機會性感染與腫瘤
2.3.1 呼吸系統 呼吸道機會性感染的發生率為53.3%(583例),主要包括肺部感染(細菌和病毒) 346例(31.6%),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106例(12.8%),肺結核127例(15.4%)。
2.3.2 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機會性感染的發生率為(28.9%(316例),主要包括口腔真菌感染219例(20.0%),真菌性食道炎14例(1.3%),腹膜炎19例(1.7%),肝膿腫23例(2.1%),腸道細菌感染36例(3.3%)。
2.3.3 中樞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機會性感染的發生率為6.3%(69例),主要包括隱球菌性腦膜炎37例(3.4%),病毒性腦膜炎13例(1.8%),結核性腦膜炎12例(1.1%),弓形蟲腦病6例(0.5%)。
2.3.4 皮膚黏膜 皮膚黏膜機會性感染發生率為7.2%(79例),主要包括帶狀皰疹26例(2.4%),病毒疹17例(2.1%),皮膚細菌感染8例(0.7%),皮膚真菌感染28例(2.6%)。
2.3.5 其他系統 主要包括泌尿系統感染發生率為5.8%(63例),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9例(0.8%),淋巴瘤6例(0.5%)。
為了便于分析不同CD4細胞水平機會性感染的發生情況,我們將CD4細胞計數分為CD4細胞<200個/μl和CD4細胞≥200個/μl兩個組,比較兩組間機會性感染的發生情況,其中兩組在肺部感染、PCP、口腔真菌感染、真菌性食道炎、隱球菌性腦膜炎、帶狀皰疹、CMV視網膜炎和淋巴瘤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CD4細胞計數發生機會性感染的比較
自從1981年6月5日美國醫生發現首例艾滋病以來,艾滋病已傳播到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根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2014年7月發布的報告,2013年全球共有存活的HIV/AIDS患者3 500萬人,當年因艾滋病死亡1 500萬人。艾滋病已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國內外研究顯示,HIV/AIDS患者的死亡原因中AIDS相關機會性感染和腫瘤所占的比例最高[5]。抗病毒治療顯著降低了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的發生率,但是AIDS相關機會性感染仍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6]。
本研究資料顯示,HIV/AIDS患者最常見的癥狀為發熱、咳嗽、乏力、消瘦、納差、腹瀉、頭痛和惡心嘔吐,涉及的系統包括呼吸系統、消化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皮膚黏膜、泌尿系統等,提示HIV/AIDS患者合并機會性感染復雜多樣。艾滋病機會性感染最常見于呼吸系統,其中又以肺部感染、耶氏肺孢子菌肺炎、肺結核等最常見,此前的文獻報道也有類似的發現[7-8]。
CD4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調節細胞,CD4細胞計數不僅能夠反映免疫損害程度,在艾滋病診斷中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CD4細胞<200個/μl是診斷艾滋病的重要依據。而且,CD4細胞計數也與機會性感染發生的性質和種類[9]。本研究結果顯示,基線CD4細胞計數<200個/μl的患者發生機會性感染的概率遠高于CD4細胞計數≥200個/μl的患者,提示基線CD4細胞計數與各種常見機會性感染的密切相關。兩組在肺部感染、PCP、口腔真菌感染、帶狀皰疹、CMV視網膜炎和淋巴瘤方面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成人/青少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總標準將開始抗病毒治療時機由CD4細胞計數<350個/μl調整為<500個/μl[10]。我國在2014年5月也將開始治療的標準由由CD4細胞計數<350個/μl調整為<500個/μl[11]。國內研究顯示,CD4細胞計數<200個/μl發生的機會性感染包括肺部感染和PCP,在CD4細胞計數進一步降低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巨細胞病毒感染、腫瘤等發生率更高[9,12]。因此,對于HIV/AIDS患者,應定期監測CD4細胞計數,根據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以降低機會性感染的發生。
綜上所述,HIV/AIDS患者的癥狀復雜多樣,可累計全身多個系統,這對臨床診斷和治療上帶來一定的困難。CD4細胞計數與機會性感染的發生密切相關,通過檢測CD4細胞,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以便早期預防機會性感染,也有助于機會性感染的診斷及早期進行抗病毒治療,通過抗病毒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有效的預防及控制各種機會性感染,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李太生.對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主要機會性感染的認識[J].內科理論與實踐,2006,1(1):20-22.
[2]Palladino C,Climent FJ,Jose MI,et al.Causes of death in pediatric patients vertically infected by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in Madrid,Spain,from 1982 to mid-2009[J].Pediatr Infect Dis J,2011,30(6):495-500.
[3]朱宇佳.HIV感染者/AIDS患者機會性感染研究進展[J].內科, 2013,8(3):305-306.
[4]張福杰,王 建,王福生,等.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藥物治療手冊[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6.
[5]Gill JMMLC.Causes of death in HIV-1-infected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retroviral therapy,1996-2006:collaborative analysis of 13 HIV cohort studies[J].Clin Infect Dis,2010,50(10):1387-1396.
[6]何盛華,周銳鋒,劉大鳳,等.四川地區1465例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5):592-593,596.
[7]郜桂菊,肖 江,王 芳,等.HIV感染者/AIDS患者186例就診過程回顧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27(9):918-919,929.
[8]張雪純.313例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治療的臨床分析[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2,27(2):90-91.
[9]劉 曦,李春娜,丁 立,等.CD4+細胞計數與HIV相關癥狀及機會性感染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2,18(11): 767-769.
[10]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onsolidated guidelines on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 drugs for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HIV infection[J].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3,www.who.int/hiv/pub/ guidelines/arv2013.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修訂艾滋病患者免費抗病毒治療標準的通知[S].國衛辦醫函〔2014〕326號,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2014,http://www. nhfpc.gov.cn/yzygj/s3593/201405/95edf9ac8abb4e1a9f3482501b0a ae4be.shtml.
[12]張福杰,郜桂菊,趙紅心,等.HIV/AIDS患者中CD4細胞計數與總淋巴細胞計數間相關性研究[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4,10(4): 241-243.
Baselin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V/AIDS patients with initial antiretroviral therapy.
SHI Xiao-qing1, ZHANG Mei2,LI Qun-hui2,ZHANG Hong-wei2.
1.Qingcheng People's Hospital,Qingcheng 745100,Gansu,CHINA;2. Beijing Youa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baselin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 094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AIDS)patients with 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MethodsBaselin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HIV/AIDS patients undergoing initial ART in Beijing Youa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Clinical feature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study enrolled a total of 1 094 HIV/AIDS patients,including 1 012 males and 82 females,most of whom were 30~44 years old.Sex contact was the major HIV transmission route.The main symptoms were found to be fever,cough,sputum,fatigue,weight loss,etc.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mostly occurred in respiratory system(53.3%),followed by digestive system(28.9%).Morbidity of lung infection,PCP,oral fungal infection,herpes zoster,CMV retinitis and lymphoma in group of CD4+T cells<200 cells/μ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of CD4+T cells≥200 cells/μl(P<0.05).Conclusion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complex and diverse in HIV/AIDS patients,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mostly involve respiratory system.Closely observing symptoms and regularly testing CD4+T cell count are conducive to earl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and can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AIDS patients.
AIDS;Antiretroviral therapy;Opportunistic infections;CD4+T cells
R512.91
A
1003—6350(2015)13—1882—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3.0678
2015-01-23)
艾滋病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編號:BZ0089);2012年北京市衛生系統“十百千”衛生人才“百”層次人才項目
張宏偉。E-mail:hongwei998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