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英,范旭東,莫業和,歐陽一彬,劉達遠
(1.海南省海警總隊海警第一支隊衛生隊,海南 海口 570100;2.海南省農墾總醫院神經外科,海南 海口 570311)
亞熱帶沿海地區漁民的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效果分析
田 英1,范旭東2,莫業和2,歐陽一彬2,劉達遠2
(1.海南省海警總隊海警第一支隊衛生隊,海南 海口 570100;2.海南省農墾總醫院神經外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 了解亞熱帶沿海地區漁民感染幽門螺旋桿菌(Hp)的情況,并總結基層醫院收治此類患者的臨床經驗,進一步指導臨床診療工作。方法選取在海南省海警總隊海警第一支隊衛生隊就診的Hp陽性患者316例,以是否進行抗Hp治療分為對照組95例和治療組221例,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1個月和12個月的療效。以是否進行全家(或全船)整體抗Hp治療,進一步將治療組分為整體治療組與個體治療組,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經抗Hp治療后1個月和12個月,治療組患者Hp轉陰率分別為89.59%和77.38%,均高于對照組的3.16%和4.21%,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抗Hp治療完成后1個月,整體治療組患者Hp轉陰率為90.22%,稍高于個體治療組的89.1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抗Hp治療完成后12個月,整體治療組患者Hp轉陰率維持在83.70%,個體治療組轉陰率維持在71.3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抗Hp治療可以明顯降低漁民患者Hp感染的陽性率,但有一定復發率,整體治療有利于降低相關人群的Hp感染的復發率。
幽門螺旋桿菌;漁民;亞熱帶;基層醫院
幽門螺旋桿菌(H.pylori,Hp)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高的感染率,50%以上人類胃黏膜上有其定植。雖然大部分寄主無癥狀,但長期感染后可引發寄主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產生。我國人群的Hp感染率[1]高達60.0%,其中城市為50.0%,農村為68.8%,每年新增感染病例[2]超過1 200萬,嚴重影響人民健康。本文回顧性分析我國亞熱帶沿海部分地區Hp陽性患者在基層醫院的診療情況,了解這一特殊人群發病與轉歸特點,以尋找更加簡單有效的治療手段。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就診于海南省海警總隊海警第一支隊衛生隊的經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查Hp陽性的漁民316例,以是否進行抗Hp治療為標準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95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5例,發病年齡35~81歲,平均(57.3±11.2)歲;治療組221例,男性113例,女性108例,發病年齡31~84歲,平均(58.5±11.9)歲。治療組再以是否進行全家(全船)治療為標準,分為整體治療組與個體治療組。整體治療組納入有親密飲食生活接觸的Hp陽性者11個家庭(44例)及4船(48例)共92例,男性49例,女性43例,發病年齡41~84歲,平均(59.0±10.5)歲;個體治療組納入未與其有親密飲食生活接觸的Hp陽性者129例,男性69例,女性60例,年齡31~79歲,平均(57.0±12.5)歲。對照組與治療組性別和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整體治療組與個體治療組的性別和年齡比較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根據2007年我國廬山Hp共識會議推薦的根除Hp治療方案,選用奧美拉唑膠囊40 mg、克拉霉素0.5 g、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治療10 d。入選患者經該治療后未發現明顯藥物不良反應。
1.3 效果評價 治療效果采用14C尿素呼氣試驗進行評價,具體方法為:進行檢查前受試者禁食6 h以上,用20 ml飲用水吞服14C尿素膠囊1粒(0.75 μg Ci,安徽養和醫療器械設備有限公司生產),囑受試者在檢查過程中保持安靜,以避免運動后血酸堿度的變化影響同位素標記CO2的呼出。靜坐20 min后往呼氣卡內呼氣2~3 min,直到卡指示窗內顏色由藍變白,完成采樣后將呼氣卡插入檢測儀,得出結果。如果結果陽性表示治療無效,結果陰性表示治療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Excel進行數據錄入,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p感染情況比較 抗Hp治療完成后1個月,治療組患者Hp轉陰率為89.59%,對照組為3.1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抗Hp治療完成后12個月,治療組患者Hp轉陰率為77.38%,對照組為4.2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p感染情況比較[例(%)]
2.2 治療后整體治療組與個體治療組患者Hp感染情況比較 抗Hp治療后1個月,整體治療組患者Hp轉陰率為90.22%,個體治療組為89.1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抗Hp治療后12個月,整體治療組患者Hp轉陰率維持在83.70%,個體治療組則維持在71.3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p感染情況比較[例(%)]
自1982年Barry J.Marshall發現Hp與人類慢性胃病的關系以來,相關研究及論文不計其數[3],對其致病機理的認識也不斷深入[4]。近期有研究表明,抗Hp治療因抗生素的濫用已有抗藥趨勢[5],但本次研究中,抗Hp治療完成后1個月和12個月的復查轉陰率較為滿意(89.59%和77.38%),顯示這一問題在此地區并不突出,選用的三聯療法安全有效。這可能與此地區患者生活區域相對狹窄,無大規模人群流動,醫療條件有限等原因有關。
但應該看到,治療完成后1個月和12個月治療組的轉陰率從89.59%下降到77.38%,說明經治療后相當數量的患者可能會復發。這與多種原因有關,但考慮此地區患者生活區域較為狹窄,通過密切接觸及糞-口或口-口轉播的可能性較大。為此,繼續對治療組的人員構成進行分析發現,經抗Hp治療完成后1個月,全家(或船)整體參與治療的患者Hp轉陰率稍高于個體治療組轉陰率;經抗Hp治療完成后12個月,整體治療組患者Hp轉陰率維持在83.70%,個體治療組轉陰率下降到71.31%,說明整體治療組的復發率顯著低于個體治療組。同時顯示經治療轉陰的患者可能因密切接觸感染者而復發。這一發現提示對密切接觸的Hp感染的人群,進行整體治療比對個體單獨治療預后要好,對該地區患者進行整體治療有利于降低相關人群的Hp感染的復發率。
同時應看到,本次研究所使用的14C尿素呼氣試驗也有其局限性[6]。既往研究顯示,通常情況下Hp一旦定植很難出現自然痊愈,本次研究中對照組1個月和12個月的轉陰率分別為3.16%和4.21%,與既往研究相矛盾。詳細分析其中只有1例兩次均為陰性,其他5例均有1次陽性,說明14C尿素呼氣試驗有假陽性和假陰性可能,這與受檢者近期上消化道出血、沒有空腹后口服14C尿素膠囊難以與胃黏膜接觸等因素有關,提示14C尿素呼氣試驗有待改進。總之本次研究符合該地區基層醫院的特點,因客觀條件所限,參研患者未能完善內鏡檢查,14C尿素呼氣試驗尚有一些缺陷,相關研究應進一步完善。
[1]王洪英.北京地區1814例健康體檢者尿素14C呼氣試驗結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10):1458-1459.
[2]龍春華.治療Hp感染有效預防消化性潰瘍復發的臨床研究[J].吉林醫學,2010,12(12):1726-1727.
[3]Bashinskaya B,Nahed BV,Redjal N,et al.Trends in peptic ulcer diseas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s a causative organism:population-based estimates from the US nationwide inpatient sample[J].Journal of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1,3(4):366.
[4]Villoria A,Garcia P,Calvet X,et al.Meta-analysis:high-dose proton pump inhibitors vs.standard dose in triple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8,28(7): 868-869.
[5]王一平.臨床循證治療手冊-消化性疾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2-54.
[6]姚 琴,徐永正,計為民.14C呼氣試驗在根治Hp治療后的檢測結果評價[J].現代醫藥衛生,2002,18(6):25-27.
R378.2
B
1003—6350(2015)10—1506—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0.0537
2014-12-26)
歐陽一彬。E-mail:13795137017@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