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
(仁壽縣人民醫院口腔科,四川仁壽620500)
兩種樁核系統修復嚴重缺損前牙殘根效果比較
劉博
(仁壽縣人民醫院口腔科,四川仁壽620500)
目的探討嚴重缺損的前牙殘根采用兩種樁核系統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入選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前牙缺損患者228例,共304顆前牙殘根。按照樁核系統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1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鑄造金屬樁核系統修復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纖維樁核系統修復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修復治療后,病情均有明顯的改善,觀察組的修復成功率為88.8%,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7.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修復治療后均獲得6~10個月的隨訪,觀察組隨訪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率為7.9%,對照組為86.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前牙殘根嚴重損傷的患者采用纖維樁核系統修復治療,在符合其適應證的條件下,臨床效果顯著,成功率高,操作簡便,安全有效,值得臨床上推廣。
前牙;殘根;金屬樁核;纖維樁核;臨床療效
牙殘根殘冠修復采用樁核系統修復是臨床上常用的修復方法,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在臨床應用中,一直居主要地位的是鑄造金屬樁核修復[1],該修復方法有效的修復了損傷的牙體,減少了患者的痛苦;但其自身也存在諸多的缺點,臂如金屬的剛性較強常常容易導致根折的發生,且容易腐蝕,美觀性能較差等,影響了人們的健康與生活。近些年來,隨著現代口腔醫學的發展與進步,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新型的纖維樁核產品,其無腐蝕、優良的性能及耐疲勞的特性逐漸得到認同,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臨床中[2]。因此,我院針對兩種不同的樁核修復系統進行了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前牙缺損患者228例,共304顆前牙殘根,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04例,年齡19~72歲,平均(49.5±2.4)歲,中切牙損傷178顆,尖牙損傷26顆,側切牙損傷100顆;牙體缺損位置位于牙齦上≤2 mm的98顆,>2 mm的206顆;患者就診時牙齒無叩痛、無明顯的松動,X線顯示牙根根充完善,牙槽骨吸收良好。按照樁核系統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觀察組114例患者,152顆患牙,其中牙體缺損部位位于牙齦上≤2 mm的49顆,>2 mm的103顆;對照組114例患者,152顆患牙,其中牙體缺損部位位于牙齦上≤2 mm的49顆,>2 mm的103顆;入選標準: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牙根損傷的診斷標準[3]。患者均采用全冠式修復。排除患者其他重要器官疾病史;排除患者藥物過敏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情況大體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治療前均給予常規檢查,如檢查根管充填是否完善,患者是否存在牙周炎或牙齦炎,患牙的X線片等,根據檢查的結果結合X線牙片進行相關的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纖維樁核修復,主要內容為:①先去除牙齒的腐質、無基釉,去盡暫封物;②預備根管,根據X線的顯示確定出根管的方向與粗細程度,用P鉆除去部分的牙膠,使根部保留出3~5 mm的封閉區,配用麻花鉆,由大到小逐級的準備所需的直徑與深度;③試戴樁核,采用超聲蕩洗碎屑,吸潮紙吸干根管,選定相同型號的石英纖維樁進行試戴,標記出樁的長度;④用32%的磷酸酸蝕根管處15 s,沖洗吸干,保持根管的濕潤性,將雙固化的粘連樹脂緩慢的沖入根管內,輕柔準確的放置纖維樁,除去多余的樹脂水門汀,給予40 s的光照,后使用核樹脂堆核,逐層次的光照40 s。對照組患者給予鑄造金屬樁核修復,主要內容為:①去除掉根管壁與髓室的倒凹,去除腐質、無基釉,去盡暫封物;②預備根管,根據X線顯示采用P鉆沿根管的方向預備出根管長度的2/3~3/4,根鍵部位保留出3~5 mm的封閉區,擴大直徑到牙根橫徑的1/3,采用間接法取模,用硅膠注射槍將精細的硅橡膠模材注入根管內,保證取模的精確與完整。兩組患者樁核修復后,預備常規牙體、排齦、取模、制作出烤瓷的金屬全冠,給予玻璃離子水門汀粘固。對兩組修復后的患者進行隨訪兩年,囑其每半年復診一次。
1.3 療效評估標準兩組均獲得6~10個月的復診隨訪。主要檢查:①核樁冠是否松動脫落;②核樁是否出現折斷現象;③是否出現根折;④是否出現牙齦炎;⑤是否出現牙齦邊緣色澤的改變;⑥是否繼發根尖周炎。成功率的判定:(1)患者未出現自覺癥狀,叩診未出現不適感,咀嚼功能正常;(2)修復體的邊緣密合,牙齦處未出現充血與水腫的現象;(3)修復體未出現松動、脫落,樁核無折斷、松動,殘根處無根折;(4)X線檢查根尖區無陰影或病變處無進展。上述情況出現一項即判定為失敗,未出現則為成功[4]。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4.0軟件系統分析所有數據,計數資料用例或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隨訪復診期間發生的并發癥比較兩組患者均獲得隨訪復診,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7.9%,對照組為86.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 64.82,P<0.05),見表1。

表1 兩組修復治療后隨訪期間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比較(顆)
2.2 兩組患者前牙缺損的修復情況比較兩組患者修復治療后,病情均有明顯改善,但觀察組的修復成功率為88.8%(135/152),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7.6% (118/15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81,P<0.05)。
樁核冠是臨床修復牙體缺損的常用修復方法。牙體缺損是指患牙牙冠部的組織缺失,累及牙根。由于剩余的牙體組織較少,無法單獨使用,為了更好的增加固位,將修復體的一部分插入根管內[5]。臨床上樁核冠適應于前牙畸形、牙冠及牙根大面積缺損等患者,在使用樁核系統修復治療時,需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選取合適的樁核治療。鑄造金屬樁核是臨床修復殘缺牙體的主流方式,但因其金屬自身的局限性,做樁核后產生許多臨床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健康與生活。近些年來,研究人員經過不斷的改良與進步,開發了一種性能出眾的新型產品纖維樁核修復系統,其性能優良、耐疲勞、無腐蝕、易于拆除等優點逐漸超越了傳統的鑄造金屬樁核,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臨床[6-7]。本次研究針對患者嚴重缺損的前牙牙根采用兩種樁核系統修復治療,經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修復治療后,病情均有明顯的改善,觀察組的修復成功率為88.8%,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7.6%。由此可見采用纖維樁核修復治療,有效地改善了患者殘根的缺損情況,療效顯著。
本次研究對比兩種樁核修復,采用金屬樁核修復的對照組患者隨訪期間根折情況的發生率明顯高于采用纖維樁核修復的觀察組。這主要是金屬樁核具有較高的彈性。因此,在牙體受到較大的作用力時,金屬樁核不與牙體一起彎曲,使得原有的面接觸變為點接觸,應力峰值升高,導致根折的發生,這也是鑄造金屬樁核最易發生的并發癥[8]。纖維樁核的廣泛臨床應用,顯示出了良好的抗疲勞能力,具有很高的拉伸強度及抗彎曲強度,有效減少了根折的發生,使應力沿著根部的牙本質進行均勻的分布,即使受到外部強負荷,仍然可以保持著大面積的面接觸。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樁核系統修復后最常見的失敗原因是樁核的松動與脫落[9-10]。本次研究發現,對照組樁核脫落22顆,觀察組10顆,分析其原因主要為:①樁的長度不足,冠根的比例失調,臨床治療時,需選取最佳的治療方案,必要時可進行牙冠的延長術或牽引治療;②根管壁與樁不密合;③樁的直徑過細;④樁的粘結性能欠佳;本次研究對比兩種樁核修復,發現兩種方法的最大差別是粘結失敗。采用不同種類的黏結劑進行粘固,可以有效的減少樁微滲漏量數值。而鑄造金屬樁核由于微滲漏,容易積聚細菌而形成結石與菌斑,最終引起牙周炎或牙齦炎,而纖維樁核因其有較好的封閉,則未發生牙齦炎或牙周炎。樁核進行預備時,根尖部需至少保留出3~5 mm的牙膠,避免根尖的微滲漏。本次研究顯示兩組患者均未出現繼發的根尖周炎。由于目前臨床上的纖維樁核為成品纖維樁,臨床使用時具有局限性。因此,對于彎曲程度較大的根管需慎重使用,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前牙殘根嚴重損傷的患者采用纖維樁核系統修復治療,在符合其適應證的條件下,臨床效果顯著,成功率高,操作簡便,安全有效,值得臨床上推廣。
[1]王敬欒,尚文靜,張淑華,等.鑄造金屬樁與纖維樁在前牙殘根殘冠修復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9)∶12.
[2]章禾,劉奕,裴延平,等.Er∶YAG激光應用于殘根保存修復前牙周手術的臨床評價[J].中國美容醫學,2014,23(1)∶59-61.
[3]劉新慶,劉怡珍,劉淑琴.多個玻璃纖維樁樹脂核修復磨牙殘冠[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38)∶7161-7164.
[4]董毅,鄧久鵬,王樹青,等.纖維樁表面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25)∶4073-4077.
[5]唐震宇,蔣柏榮,蔣士勇,等.玻璃纖維樁修復殘根殘冠的效果[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51)∶9687-9690.
[6]何鋼清,鄧敏,廖明華,等.MACRO-LOCK石英纖維樁的修復效果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 (25)∶4627-4630.
[7]李永斌.玻璃纖維樁加樹脂核與鑄造金屬樁核修復上頜前磨牙療效比較[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0,3(12)∶757-758.
[8]王時光,黃漢國.纖維樁與鑄造樁用于上頜前牙殘冠殘根修復的臨床觀察[J].廣東牙病防治,2010,18(6)∶326-328.
[9]常志明.玻璃纖維樁與金屬樁核修復牙體缺損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29)∶5309-5315.
[10]鄧向東,關達榮,符鎮南,等.氧化鋯樁核修復前牙牙體缺損50例臨床評價[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1,4(7)∶425-426.
Comparison on the effect of two kinds of pile nuclear systems to repair residual root of anterior teeth with severe defect.
LIU Bo.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Renshou People's Hospital,Renshou 620500,Sichuan,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wo kinds of pile nuclear systems for restoration of residual root of anterior teeth with severe defect.MethodsAtotal of 228 patients with severe defect in anterior teeth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4 enrolled,with a total of 304 residual root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reated with different post-and-core systems∶observation group(114 cases,fiber post-and-core system for treatment)and control group(114 cases,cast metal post-and-core system for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disease condition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both two groups.The repair success rate was 88.8%in the observation group,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7.6%in the control group(P<0.05).During the follow-up of 6~10 months,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7.9%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6.8%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severely defected anterior teeth residual root,fiber post-and-core system has better clinical effec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ts indications,with high success rate,easy operation and good safety,which is worth to be widely applied clinically.
Anterior teeth;Residual roots;Metal pile nuclear;Fiber post-and-core;Clinical effect
R783.3
A
1003—6350(2015)12—1842—03
2014-10-14)
劉博。E-mail:arder123@126.com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5.12.0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