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祥慶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本質上是一種態度的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心理的反應,能起到推動力的作用,可以表現在意向的調節、維持和定向上,和認識一起,從不同的角度對教學活動產生重大的影響。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初中語文老師應該深化自己的認識,經過創造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動,創造輕松愉快地溝通感情的美好氛圍,拉近教師和學生心靈的距離,讓教師和學生都走進對方的精神的世界,情感的世界,心靈的世界,發揚學生學習的主人翁的精神,在情感互融相通的基礎上,讓教學能進入學生的心靈,灌輸進學生的頭腦,進而達到理想的教育教學的境界。
一、巧用關愛和關心,構筑起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
愛是實施教育的前提,是教書育人的核心品質。著名的馬斯洛關于人的需要的學說告訴我們,人們都有被人愛的愿望和受人尊重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到教師的關愛的陽光和雨露,就能激發學生的潛能,產生教學的奇跡。所以,筆者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演講等活動,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可能,學生都會非常珍惜展示自己的才華的機會,這樣,學生的演講活動往往會很精彩,學生往往都能抒發出學生的個性化的見解,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目以傳情,情以感人”,目光是教師激勵學生,增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傳遞給學生成功的希望和信心,實現教師和學生感情的溝通和交流,教師應當準確把握住目光的重要的作用,重視捕捉適當的機會給學生,并及時向學生傳遞有效的信息,給學生積極的激勵,善于挖掘學生的優點。例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膽小的學生不喜歡發言,教師就應該運用目光激勵學生,即使學生可能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出現錯誤,教師也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大膽,同時,多多鼓勵學生,減少批評學生,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更加應該抓住教學中的機會給予表揚、肯定和鼓勵,給這些學生更多的關愛,讓學生沐浴在愛的陽光中成長。
二、完善自身,運用形象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在學生的心里,教師就是偉大人物的化身,學生的個性品質和思想品德往往和教師有著莫大的關系。教師的儀表和風度等,知識素養和才華水平等,品德修養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因此,教師更要加強自身的修為。
儀表端莊、整潔大方是教師發揮形象魅力的先要條件,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知識追求中的競爭更加劇烈,學生對教師的崇拜也更加熱烈。教師應該努力塑造自己成為“交流型”和“親切型”的教師。例如,在教師教學《白毛女》的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親自來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也可以和學生一起表演小品劇本,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雪》的時候,教師可以表演配樂朗誦,在進行《孔乙己》的教學的時候,教師也可以繪制孔乙己的圖像等,這些教學行為都會在無言中增加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還應該努力塑造自己的個性品質,增強自己的知識積累,拓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鑄造自己的意志品質,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培養自己平和的心態和健康積極的情感,鑄造教師的人格的吸引力,增加教師自身的品德素養才行。
教師只有努力全面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形象分值,才能始終在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充分感染學生,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帶領學生進入情境,激發學生產生美好的情緒體驗
語文教學的活動,教師也在鑄造學生的生命,滋養學生的生命,因此,教師要開展豐富而深刻全面的活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又是多元的。教師應該重視語文教育的熏染的功能,重視選擇好的語文教學的內容,拓展語文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并且注重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產生積極的閱讀體驗。總之,教師應該讓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升華為語文的愉悅的審美體驗,重視教會學生領悟語文學習的內涵,教師應當積極調動語文電影中的手段,靈活運用繪畫、音樂、舞蹈和朗誦等藝術手段,給學生創造輕松自然和諧,有利于心靈放飛的心理場所,運用情感激發情感,運用感情傳遞感情,用真情感染學生,保護學生的想象能力,激活學生的創造性的品質,讓學生感悟語文學習的內涵和意蘊,產生積極愉悅的審美體驗,進入到感悟的心理狀態中。例如,筆者教學《沁園春·雪》的時候,可以精心制作多種多媒體的課件,借助豐富的聲音、影片等藝術手段,將語文的練習融進課件中,教學生對詞句中體現的英雄的豪情領悟得更深刻,更透徹,為教材提供審美的世界,讓一切融進變幻莫測的語文動態的世界里,教會學生在學習語文的課堂上實現鑄造生命結構的審美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完善學生的人格鑄造,幫助學生從學習的層面上升到審美的體驗中來,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境界。
綜上所述,情感教學,讓初中語文教學充滿魅力,教師應該豐富自己的情感,錘煉自己的意志,修煉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能力,讓語文教學帶給學生更多的價值。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