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琴
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九中學
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模式初探
高麗琴
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九中學
新大綱中把讀寫聽說緊密結合起來,而傳統教學中有的把閱讀和寫作分開來教,有的雖然認識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重要性,但往往缺少具體措施。以下談談如何把二者緊密結合起來的具體辦法。
彰顯詞語意象的練筆,能促使學生憑借有形的文字進行深入的思考、推敲、揣摩,更好地積累、內化、運用語言。在教學中,大多教師只是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或再推敲推敲詞語運用巧妙之處。這樣的學習,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是淺層次的,印象不深。文本中有些重點詞語,是語言形象、語言技巧、語言情感的聚集點,也是理解文本的重點。教師要引導學生想象挖掘詞語的形象內涵,感悟理解詞語的情感內涵,通過練筆把書面語言的信息還原為具有鮮明特征(吻合文本語言信息)的自然景物、社會情景、人物形象等,促使學生深入理解詞語的意蘊,從而深化對文本的感悟。這樣,詞語才能“成為他們意識中帶有深刻內涵的東西”。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在執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引導學生圍繞“飽經風霜”一詞進行練筆。他是這樣引導的:“車夫”飽經風霜的臉會是一張怎么樣的臉呢?如果他才三十幾歲,如果他才四十幾歲請你們展開想象,把他的臉刻畫出來。”四五分鐘后就有學生完成了。在交流時,我們發現很多學生都抓住臉部的一些特征進行了刻畫,如:“臉黑瘦黑瘦的,布滿了一道道的皺紋。”“兩只眼睛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滿了血絲。”“那亂糟糟的頭發上,蒙著一層灰。”“嘴唇發白,裂開了幾道口子。”通過多名學生的交流,車夫的形象就比較完整、清晰地浮現在學生眼前,使他們真切地感受到車夫的“飽經風霜”;學生交流時緩慢低沉的朗讀,又表達出他們對車夫及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證實他們已感悟到了詞語的感情內涵。彰顯詞語意象的課堂練筆,使本來相對靜止的“飽經風霜”一詞在學生心靈中被激活了,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
因此,教學時以詞語為基點,引導學生在品味中練筆,以練筆促品味,可以使漢字豐富的內涵、靈動的精神生動鮮活起來,從而實現對詞語及文本的深層理解,透徹領會。同時,在練筆中語言得以內化、運用,為習作打下基礎。
文本中多有文筆含蓄之處,有些內容作者僅用簡短的詞句帶過。這些地方雖然寫得比較概括,但卻是理解文本內涵的一個難點。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很可能被學生忽略。這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用練筆的方式,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詮釋,把這些含蓄簡約之處加以擴充、拓寬,使之具體詳盡,讓文本更豐滿,使感悟更深刻。這樣的拓展式練筆,還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習作的潛力。
如《地震中的父與子》末尾有這樣一句話:“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文中父親懷著堅定的信念,在廢墟中挖了36小時,終于救出了兒子。學生通過品讀容易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而兒子的“了不起”給學生的感覺并不強烈。因作者“濃墨描繪”了父親,兒子這一角色作者是“輕描淡寫”的。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在廢墟下“等”的具體畫面進行練筆訓練,來感悟兒子的“了不起”。學生的想象力很豐富,從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對兒子進行描繪,表現他的“了不起”。拓展式的小練筆,使學生對兒子的零散的、模糊的認識逐漸完整、清晰起來,深入體會到了兒子面對災難的沉著冷靜與先人后己,心目中兒子“了不起”的形象更豐滿了,加深了對文本情感的體驗。在練筆過程中,學生進行了一次刻畫人物的訓練,通過交流評價,潛移默化地學到一些描寫的方法,積累習作的經驗。
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即主題)是中學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在解讀文本時,教師要引領學生感悟文本所表達的感情,同時與文本所表達的感情產生共鳴。新課程理念提倡學生體驗和領會文本的思想感情,體驗和領會的過程以及從中獲得的感受比學生記住結論更為重要。在學習文本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文本的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引導學生充分體驗,促進學生的感悟。當學生進入情境后,更容易與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這時,學生就有表達的欲望,這就為練筆提供了時機。
在學習雨果的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時,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英法聯軍的罪行,對文本的主題有了初步的領會。在觀看了電影《火燒圓明園》片段后,學生義憤填膺。教師抓住學生一吐為快的心理,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行練筆:“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有什么感想?”學生的發言沒有口號式的話語,但都表達了對英法聯軍的痛恨之情,如一學生這樣寫道:“侵略者,你們的靈魂永遠跪倒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忘記屠殺就是第二次屠殺。”他們的理解、感悟如涓涓細流傾瀉于筆端,在抒發情感的過程中獲得精神與語言的同構。這樣的練筆不僅是一次習作實踐,更是對文本進行的一次“再思考”和“深加工”,而這種深入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產生某種“頓悟”,升華了對文本的情感體驗。
在語文教學中,將平時的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因文而宜,就文取材,把學生就語言的組織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彼此交融,相互促進,形成簡單有效的隨文小練筆,這樣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現成的語言場,讓學生在讀寫訓練中,看到一片新天地,獲得一種新認識,養成一種好習慣,同時也有助于閱讀感悟能力的提高,收一舉兩得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