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暢
河北省辛集市中里廂鄉中學
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淺探
趙暢
河北省辛集市中里廂鄉中學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關鍵,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個關鍵。閱讀是個體活動,而閱讀教學則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就閱讀教學而言,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二要優化教學設計。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通過不斷閱讀,逐步提高語文素養的過程。
個性化;閱讀教學;教學設計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關鍵,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一個關鍵。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是個體活動,而閱讀教學則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就閱讀教學而言,教師就應采取促使學生個性化閱讀實踐得到提升的有效策略。就個人的認識和實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要想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彰顯個性的風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認知經驗的限制,其理解、體驗往往不能一步到位,會產生認識的膚淺、偏差甚至謬誤,有時還可能遇到一些疑難和困惑。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若能給學生創設自由交流的氛圍,營造一個無話不敢說、無題不敢辯的對話心理場,讓自由交流在一種輕松、和諧、愉悅的心境中進行,不惟師,不惟書,不惟上,只惟己,則學生可在體驗的交流中、觀點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斷與目標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見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確性,并采取各種幫助自己思考和增進理解的策略,最終實現對課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原因,我們的閱讀變成了純功利的閱讀,閱讀教學變成了簡單的分析課文,即分析寫作背景、結構層次、文章主旨、寫作特點,一篇篇優美雋永的文章就這樣被肢解的“體無完膚”,何美之有?一句句簡單的語言,卻硬要牽強附會分析出復雜的含義。更有甚者,直接就把課文編成若干考題,先預設好答案,然后牽著學生的鼻子半猜半蒙,猜對了,皆大歡喜;蒙錯了,自然由老師公布答案,你只需牢牢記住即可。以現代對話理論為基礎的現代閱讀觀認為,一半以上的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的的閱讀同樣也應這樣理解。可見獲取信息、汲取知識并非閱讀活動的唯一目的,由閱讀獲得審美體驗,獲得愉悅同樣是閱讀的一大任務。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每個主體的差異又決定了他們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現代文藝理論認為:閱讀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最具個性化的學習行為之一。所以,我們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沒有權利把自己創造完整的哈姆雷特強加給其他人,每一個讀者都有在原作基礎上再創造的權利和能力,哪怕他只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在教學過程中,我嚴格要求自己把這一理念落到實處,引導鼓勵學生做閱讀的主人,不要為所謂的“標準答案”牽著鼻子走。在閱讀教學中,我尊重閱讀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自己的感悟,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
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是引起、維持和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力量,確定學習目標,能使學習動機的作用穩定和持久,能較長時間的維持注意力。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學習目標一般由教材或教師一錘定音,學生只能服從,無權改變或選擇。要知道,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各自的文化修養、性格愛好、閱歷、智力不同,決定了他們對知識的需求和能力的訓練重點也不同。這樣一視同仁地把目標強加給每個學生,往往既打擊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又妨礙學生的知識積累和閱讀能力的提高。這也是造成部分學生討厭語文課的一個因素。我們的做法是:先出示學習本文的全部目標,然后幫助學生正確剖析自己的優勢和薄弱點,再引導學生根據文本的特點和自身發展需求,自主地選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如學習九年級魯迅的雜文《論雷峰塔的倒掉》,有的學生選擇重點領會“緣事而發,以小見大”的雜文特色,有的選擇品味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特色,有的學生選擇重點賞析文章的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有的學生選擇學習文中夾敘夾議方法,甚至有的學生只對文中的《白蛇傳》故事感興趣。事實證明,這種自主選目標的做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資優生把目標定得高一點,全面一點,不僅讀懂文章,還要深入領會文章的精要,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對待學困生,則降低要求,鼓勵學生把目標定得小一點,細一點,如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句,學習文中的修辭手法等。目標雖小,只要努力去實現,就是好目標。有人可能認為,這樣做會造成文章的部分教學目標落空的結果,其實不用擔心,自讀后的交流過程,自能彌補這一缺漏。
作為新世紀的語文教師,怎樣科學地指導學生閱讀,不僅關系到學生自身的發展,而且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發展。讓我們把眼光放得長遠再長遠,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和適應未來的發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力倡導個性化閱讀,為實現語文教學神圣的終極目標——培養一個文化人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