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苗,程 婷
(1.江蘇省無錫市環保宣教中心,江蘇 無錫214121;2.江蘇省無錫市環境技術評估中心,江蘇 無錫214121)
無錫市位于長江三角洲江湖間走廊帶,處于滬寧杭大三角區的中心,蘇南中心和滬寧中心的節點,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在經濟發展方面,無錫市是江蘇省經濟發展的先導地區、示范區、創新區,具有參與國際競爭的產業優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無錫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的階段,也正處于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矛盾十分突出的時期,環境形勢十分嚴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大氣、水和土壤生態環境開始退化。“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無錫市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環境狀況有所改觀,但多年積累下來的問題不可能在短期之內就得到解決,環境保護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1]。
2.1.1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無錫市通過不斷制定強化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政策措施,努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及資源生產率。2012年該市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長11.6%,但單位GDP能耗為0.665t標準煤/萬元,單位GDP占用建設用地量約為19.28hm2/億元[2]。2013年,該市一般工業用水重復率達79%,中水回用率達33%。
2.1.2 大力開展生態修復
不斷加大濕地保護力度,建成3個國家級濕地公園,2013年該市自然濕地保護率達34%,全面開展植樹造林活動,生態公益林總面積達到53.96萬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林木覆蓋率分別達到42.8%和25.6%。
2.2.1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無錫市堅持調整經濟發展結構,加快發展新興產業。2012年無錫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39.07%,特別是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快速,營業總收入達551.78億元,制造業規模達306.70億元。
2.2.2 繼續推行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
無錫市2012年度通過驗收清潔生產審核企業244家,累計通過審核企業達到539家。2012年組織實施重點節能與循環經濟項目150個,培育完善17家循環經濟試點園區,111家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建成15條循環經濟產業鏈。
2.2.3 加大環境執法力度
無錫環保部門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六大環保專項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9萬多人次,檢查企業3萬多廠次,行政處罰案件500多件,還聯合監察部門對9個存在嚴重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和區域環境問題實施掛牌督辦。
2.3.1 推行生態農業技術
大力推行有機肥、生物農藥等環保型農業投入品;積極采取物理防治措施,減少農業投入品總量。
2.3.2 農業標準化建設
無錫市逐步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2012年底,無錫全市已認證的“三品”基地面積為152萬畝,占耕地面積的86.5%,已認證的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965個。
2.3.3 農業面源治理
無錫農林部門已開展了相關氮、磷攔截和清潔養殖示范工程,可以有效的削減氮、磷污染物的排放。宜興丁蜀鎮實施的萬畝氮、磷截流工程,氮、磷的流失量削減為正常農業污染物排放量的50%。逐步推進畜禽養殖業治理。2012年底,無錫市建設畜禽場綜合治理項目55個,設畜禽糞便處理中心5個,建設循環農業示范工程30個。
無錫市產業結構偏重的情況依然存在,高污染、高耗能行業在工業經濟中仍然占據較大比例,傳統行業亟待改造升級。人均耕地面積全省最少,市域土地開發強度已超過30%,單位能耗雖然以每年4%~5%的速度下降,但能源消耗總量仍持續增長,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劇。全市七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耗約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耗的8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占全市工業排放的85%以上。
3.2.1 水環境治理任重道遠
近年無錫市城區水環境整治工作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隨著工業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張,加上在管理措施上研究與投入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水環境治理的成效,城市水環境治理工作依然艱巨。
3.2.2 大氣環境治理壓力巨大
區域大氣環境質量越來越呈現出復合型污染特征,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建筑揚塵、揮發性有機物等因素對空氣質量影響突出。
3.2.3 固體廢物處理亟待改善
目前無錫市的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建設滯后于經濟發展,主要體現在危險廢物焚燒處置能力與填埋能力嚴重不足,水處理污泥無害化處置能力偏低,廢家電回收網絡不健全缺乏處置能力;規劃布局不合理,危險廢物處置能力過剩與處置能力不足的現象同時存在。
堅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強化傳統產業的生態化改造,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進高耗能行業節能改造。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試點,拓展農業循環產業鏈,積極發展生態都市農業、現代設施農業和創意生態農業。
嚴格增量用地指標供給控制,重點保障重大項目和優質項目,著力提高單位土地投入強度和產出效率。加強水資源節約利用,發展節水型工業和農業,強化城鄉水資源管理,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3]。積極推廣天然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進一步推動能源結構由單一煤電向綜合能源結構方向發展,不斷提高綠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原則,積極構建循環生態產業體系,推動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
(1)持續改善水體環境。加強水質監測監控,加強水源地管理和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加快環太湖生態防護林帶及入湖河道水源凈化林帶建設,完善中心城區水網、綠網和城鄉生態林網,推進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建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環湖區域和入湖河道的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確保區域水質持續改善[4]。
(2)全面提升空氣質量。實施新一輪“藍天工程”,著力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工業廢氣治理、機動車污染防治、揚塵綜合控制、秸桿綜合利用和禁燒、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等工作,加快推進熱電行業整合整治,全面推進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管理,切實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3)建設和完善固體廢物防治體系。完善固廢專項處置規劃,完善處置能力區域調度宏觀設計,增加危險廢物焚燒點及焚燒處置能力,增加危險廢物填埋點及填埋能力,建設專用的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專用填埋場。
實行最為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多種手段,加快立法進程,加大執法力度,強化制度創新,建立和完善職能有機統一、運轉協調高效的生態環境保護綜合管理體制。
完善法治體系,大力推動環保立法工作,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完善監管體系,注重加強環保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的協同配合,加快建立執法聯動互通網絡和應急機制,繼續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對重大環境污染問題實行掛牌督辦。完善政策體系,積極開展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試點,繼續推進責任保險、綠色信貸、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等工作,探索建立多元化、開放式的生態建設投入機制,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1]無錫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無錫市“十二五”生態文明建設規劃[R].無錫:無錫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2.
[2]國家統計局.無錫市統計年鑒201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3]胡芳芳.無錫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J].中國集體經濟,2011,30(10):64~65.
[4]王鴻涌,張海泉,朱 喜,等.太湖無錫地區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R].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