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地方權力清單制度全面推開
主持人
阮 靜:《財政監督》雜志編輯

話題嘉賓

葉青: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湖北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

翟繼光: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研究領域為經濟法、財政法、稅法等

王叢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財政部中國政府采購網咨詢專家,研究領域為政府法治與應急管理、政府采購與公共資源交易、廉政建設與反腐敗等

鄒祥利:湖南省衡陽市財政局監督檢查局局長

劉家用:中共武漢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研部主任、副教授、博士,湖北省黨校教育研究會科社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發展
背景材料: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推行權力清單的工作目標、實施范圍,要求地方各級政府按照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給付、行政檢查、行政確認、行政獎勵、行政裁決和其他類別的分類方式,制定統一規范的分類標準。這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對于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意見》,省級政府2015年年底前、市縣兩級政府2016年年底前要基本完成政府工作部門、依法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權力清單的公布工作。至此,地方權力清單制度改革時間表路線圖已定,地方政府的權力將被明確地關進制度的籠子。
隨著《意見》的公布,地方“曬權”也逐步推進。日前,北京國稅局發布了第一批稅務行政處罰“權力清單”,這是北京國稅首次梳理確認全系統執法權力并向社會公布。據悉,包括安徽省、湖北省和福建省等地方政府,在《意見》出臺之前均已就權力清單有關事宜進行了落實。然而,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于日前發布的2015年《法治藍皮書》指出,以行政審批改革為核心的權力清單制度建設,在地方層面上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運動式治理的痕跡較重、地方政府的選擇性放權現象較為明顯、缺乏事中與事后監管的配套機制等問題還較為突出;而近段時間以來從江西贛州市章貢區沙河鎮紀委批評食堂的杏鮑菇炒肉中沒有肉,到陜西眉縣突破工業發展領導小組發文推銷水泥,再到河南省工商局以紅頭文件催促完成罰款任務等問題的曝光,更是說明權力清單的缺失或落實不足導致了權力任性的頻現。
所謂“權力清單”,是指將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行使的各項行政職權及其依據、行使主體、運行流程、對應的責任等,以清單形式明確列示出來,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其目標在于通過建立權力清單和相應責任清單制度,進一步明確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職責權限,大力推動簡政放權,加快形成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職能體系和科學有效的權力監督、制約、協調機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意見》的出臺,標志著權力清單制度改革的全面推開。現階段這項改革的全面推開有何意義?對于遏制權力任性等問題將發揮怎樣的作用?權力清單制度如何落實?權力清單制度的落地將對財政部門尤其是監督工作有哪些方面的影響?本期監督沙龍關注權力清單制度在地方的全面推進改革,就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主持人:對于《意見》的出臺您作何評價?權力清單制度改革的全面推進意義何在?葉青:《意見》出臺,可以達到 約束政府機關以及政府官員的作 用。徹底改變“有權就任性”的局 面。15年前,中國實現了“逢進必
考”,逐步實現有能力、素質高的人員進政府機關工作,公務員隊伍的質量在逐年提高。但是,還是有不少越權辦事的事件發生。曾經是“不給錢不辦事,給了錢亂辦事”,“八項規定”之后,又出現“不作為、慢作為”的情況。公布了“權力清單”,一是規定了各級官員的權力大小。前往政府機關辦事的老百姓可以對照權力清單,看看官員有沒有越權辦事的情況。二是規定官員有哪些權力,這明確了某位官員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不該做的做了,就是越權,該做的沒有做,就是不作為,老百姓可以投訴。這有利于提高政府機構的效率。三是考核政府官員的依據。有了權力清單,對于部門與官員來說,就有了行政的依據,也是官員考評晉升的依據。
翟繼光:《意見》的出臺是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法治建設有四個重要的階段: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立法是法治的基礎,執法是法治的核心,司法是法治的后盾而守法是法治的根本。作為法治核心的執法在我國法治建設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此次《意見》的出臺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對整個行政權的自我約束,因此,它是在執法階段落實中央提出的法治建設的重要舉措。權力清單制度改革的全面推進將進一步落實立法對執法的控制作用,使得行政機關真正變成執法者,這對于約束行政權的任性,對于在行政機關全面落實法治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王叢虎:作為一個執行性的中央文件,該《意見》對于如何推進權力清單制度、如何評價清單制度推行的效果都是一個非常全面、非常扎實的規范性文本,也將是清單制度得以落實的有力保障。同時,該《意見》的頒行也彰顯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于鞏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成果,徹底轉變政府職能的決心和信心,也積極回應了社會各界關切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實。
劉家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行政機關不得法外設定權力,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得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如何建立和落實政府權力清單制度,需要有專門的規范性文件,《關于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的指導意見》的出臺恰逢其時。《意見》對推行權力清單制度的基本要求、主要任務和組織實施都作出了明確具體規定,對地方各級政府權力清單制度的建立健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權力清單制度的全面推進,就是要將行政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有利于規范政府行為,促進依法行政,防止公權濫用,減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尋租。
鄒祥利:《意見》的出臺,是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力度目標的具體落實,也是對“公布省級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承諾的積極兌現。權力清單制度改革的全面推進,是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對于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具有重要意義,根本目的是為了打造符合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效政府。
主持人:對于背景材料中提及的“權力任性”等問題您又作何評價?
葉青:“權力任性”是腐敗之源。官員追求更大的權力,是為了獲權之后取得更大的權力,而這種更大的權力可以給他帶來更大的利益。這就必然會走到腐敗的道路上。官員與權力的關系有四種:一是為自己當官,這樣的人必然會想到如何去跑官買官,即使花了錢獲得了高位,也可以通過撈錢補償付出,獲得更多的利益。二是為領導當官,下級是不敢得罪上級的,得罪了上級,官就當到頭了,因此,這些官員對上級是唯唯諾諾。三是為政府當官,當然人民政府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有的地方政府不作為、亂作為、或者主要領導腐敗,必然會侵占人民利益,比如過度拆遷,有的官員就會不知不覺地站在政府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四是為人民當官,充分地站在人民利益上考慮問題,政府自身存在一些問題也敢于指出來,以人民的利益作為國家的利益。
翟繼光:“權力任性”是行政權一權獨大的必然產物,我國的行政權不僅主宰著執法權,還兼行部分立法權,對于司法權也有很強的控制力。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級階段,行政權主導的確有著高效的優點,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推進,行政權主導的模式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很多領域已經成為阻礙市場經濟發展甚至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障礙,人民群眾反應很強烈。因此,對權力任性問題的治理應當提高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大局上來考慮,若不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我國社會發展將會遇到巨大的障礙。因此,黨中央和國務院在此時提出權力清單制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王叢虎:“權力任性”簡單地說就是公共部門沒有按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表現為亂用權力、超越權限、違反程序等不作為和亂作為。如《法治藍皮書》中提到的一些地方政府行為實際上就屬于這類現象。
劉家用:權力具有天然的擴張性,“任性”是權力的本性。偉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鳩早就指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有效遏制“權力任性”,一方面,要盡量減少政府權力,該取消的權力應堅決取消,比如:對現有行政審批前置環節的技術審查、評估、鑒證等要進行全面清理,由相關專業機構承擔相應職能。另一方面,對于政府必須承擔的權力就要建立健全權力清單制度,規范權力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并著力扎實制度的籠子,強化權力監督和問責,使各級政府權力的行使者“不能任性、不敢任性”。
鄒祥利:出現“權力任性”等問題,根本原因在于領導干部沒有把握好權力邊界,沒有時刻把施政行為限定在法律的框架內、法治的軌道上。
主持人:背景材料中也提及,在權力清單制度建設在地方層面上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運動式治理的痕跡較重、地方政府的選擇性放權現象較為明顯、缺乏事中與事后監管的配套機制等等問題還較為突出,在您看來,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葉青:按照權力清單辦事,應該是一種新常態。權力的自我約束是最為困難的。我一直認為,現在的企業投資經營環境是歷史上最好的,一是向企業家伸手要錢的貪官減少了,二是對國有企業實施反壟斷的舉措多了,民營企業發展機會增加,三是政府審批越來越少了。當然要實現這些變化還是有困難的,而且這個過程也是必需的。中國的公務人員有700多萬,要在一夜之間讓他們轉變觀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整個權力清單的體系也有待于整合,權力清單的制定系統、執行系統、監督系統,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這也加劇了這個轉變過程的復雜性。
翟繼光:任何權力在本質上都是不愿意被約束和控制的,任何權力都有反約束和反控制的沖動,因此,在權力清單制度建設中出現上述現象是很正常的。黨中央和國務院應當對此有清醒的認識,畢竟相關制度的推進不能僅僅依靠黨中央和國務院,而需要依靠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的配合與支持。因此,在權力清單制度建設中一定要注意發揮地方各級政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使得該制度改革對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有好處。如果只是一味限制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通過強壓可能會有一時的效果,但肯定不能長久。目前地方出現上述對抗的現象也說明該項制度改革動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使其有意或者無意地采取了上述對抗的措施。因此,在推行該項制度時應當認真研究如何推進才能既約束行政權又不損害相關主體或者不過分損害相關主體的利益,在損害了部分主體利益的情況下如何對該部分主體進行適當補償。
王叢虎:我想,任何一種問題的出現都有其必然和偶然性,即原因總是多方面的。簡單地說,政府官員的法制意識單薄、慣性思維,錯誤的績效觀、本位利益驅使,缺乏應有的公開透明和多元主體的監督等等都是行使公權力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問題的原因所在。
劉家用: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部門利益的影響。利益是人們一切活動的動因,“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馬克思強調:“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建立健全權力清單制度,必然會觸及一些部門的既有利益。李克強總理說:“改革會觸動利益、會動 ‘奶酪’,你放權,有些人的權就少了。”為了盡可能少地減少利益損失,選擇性放權成為某些地方的慣用手段。“含金量”高的如剜肘難舍,沒什么“含金量”的社會性規制事項卻主動放權,使得一些本應加強規制的領域出現了監管真空。
鄒祥利: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公開不到位,二是問責未落實。

主持人:據相關學者估算,僅省級政府工作部門就能清理出上萬項清單外需要砍掉的權力,占目前權力名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那么在您看來,權力清單制度改革的全面推進中將面臨哪些較難克服的問題?對于這些在權力清單制度推進中的難點您認為應怎樣克服?
葉青:難度在于實行初期,各種權力雜亂無章,糾纏在一起。有的權力幾個部門同時行使,不愿意放棄,有的權力沒有人理會,出現權力真空。首先是厘清各個部門的權力。這本身就是一次革命。2013年12月湖北省編制完成規范化的 《湖北省級行政權力和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及湖北省行政權力通用流程圖。將省政府序列62個部門和單位中的58個部門和單位納入清理范圍,摸清省級行政權力和政務服務事項多達8021項。又組織專家學者參與,對8021項權力和事項逐項審核,沒有法定依據的堅決取消,最終確認行政權力和政務服務事項4313項,減少3708項。盡管如此,對很少與政府部門打交道的部分老百姓來說,還是不夠清楚。有的甚至是避重就輕,把不重要的審批放棄,把重要的審批合并。應該充分地公示,通過鮮活的形式,比如漫畫等方式講解辦事流程,每一個環節,老百姓都有評價權。最后以分數說明結果。
翟繼光:權力清單制度在具備明確性和可控性的同時也具有僵化和遲滯的缺陷。有些政府權力目前尚沒有法律依據,但其確實有存在的必要,若嚴格實行清單制,該項權力很可能被取消。有些政府權力比較模糊,很難被概括成清單式的權力,這種權力也很可能被取消。另外,對政府而言,權力和義務有時很難嚴格區分,準確來講是一種職權和職責的混合體,如行政獎勵、行政給付中的義務成分就比較大一些,如行政確認、行政裁決也是既有權力色彩,也有義務性質,甚至行政強制、行政處罰中也有義務的色彩。如果政府行政不作為,不處罰違法行為,不采取行政強制措施,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就可能無法得到保護。正因為行政行為以及執法行為本身兼具權力和義務的色彩,如果都將其概括為權力似乎不妥,因此,必然有很多義務色彩較濃的權力就會被取消或者省略。因此,在權力清單制度推進中應清醒地認識到該制度的缺陷,不要刻意追求權力的統一、標準和表面的數量,而要與各級政府履行的職責相結合,因此,權力清單的說法不如職權與職責清單更準確。
王叢虎:任何一項權力的存在都有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當然更是一個部門或機構得以存在的根本,同時也是利益團體的支撐。所以,權力清單制度的落實實際上面臨權力背后的組織、人員以及與此相關的利益。敢不敢沖破利益的藩籬、打碎利益團體的阻撓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公開透明是反腐的利劍,更是破解利益集團的利器。當然,黨中央國務院的改革決心和信心將是克服困難的最大保障。
劉家用:權力清單制度改革的全面推進中要重視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權力邊界的界定問題。權力清單制度不是對行政權力的簡單梳理和公布,而是通過對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權力邊界的準確界定,解決好政府與市場和社會之間、政府層級之間、部門之間如何分權的問題。我國當前存在一個突出問題是政府部門的權力還是比較多、比較泛,推進權力清單制度改革,要對各級政府權力進行全面清理,減權放權,形成科學清晰的政府職權體系,建立公開透明的權力運行流程。政府部門應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產經營活動、一般投資項目和資質資格等的許可、審批,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優勢,把由社會組織實施更有效的事項,堅決下放給社會組織。政府部門對取消和下放的審批事項,“自由落體”不行,要提出相應的監管措施,如:通過告知性備案、行業從業標準、信用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等加強市場監管。
鄒祥利:較難克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既要解決部分政府權力既不合理又無法律法規依據的問題,更要解決部分政府權力合法不合理和合理不合法的問題。重點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改革政府部門推動工作的習慣模式。長期以來,上級政府部門往往把財政專項經費作為推動工作、保障任務完成的重要杠桿,并成為相當普遍的工作模式。這種工作機制分散政府財力,使用績效不高,也是相關的職權難以精簡的重要原因,容易造成“尋租”現象。二是要提高下級政府對下放權力的承接能力。權力與能力需要匹配。由于長期以來行政權力和行政經費過于向上集中,呈倒金字塔形的配置狀況,下級和基層政府往往缺乏承接下放權力的能力、經驗和裝備技術條件。因此,下放權力還要考慮下級和基層政府的承接能力,進行充分的上下溝通。對于應該下放但一時承接有困難的權力事項,需要有一個培育承接能力的過渡過程,并根據權力事項的轉移相應調整機構編制、制定鼓勵上級機關工作人員向下流動的政策和提供技術服務等途徑,引導行政資源向市縣和基層傾斜。同時完善上級部門的監督,避免“一放就亂”現象發生。
主持人:實際上,《意見》中對于問題導向和權責統一的特別強調都對此次地方“清權”改革推進的質量和運行提供指導和保障,尤其是主要任務中第九條責任清單的同步推進和第十條強化權力監督和問責等都是保障權力清單落地的重點。那么在您看來,權力清單制度落實的關鍵是什么?就權力清單制度落地談談您的想法建議。
葉青:關鍵是監督、兌現。有了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如果不能落地,也是形同虛設。因此,要啟動各種監督方式,來促使權力清單的落地,比如紀檢監察的監督、人大政協的監督、新聞媒體的監督、服務對象的監督等。“行政云”之類的大數據平臺,可以記錄各種行政權力行使的全過程,都是監督的依據。同時,對公務員的處罰要公示,這樣既有利于對其他公務員的警示,又可以向老百姓展示公信力。
翟繼光:任何制度落實的關鍵都是實事求是,權力清單制度的落實也不例外。我國行政權主導的狀況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因此,法治建設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權力清單制度的落實將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不要指望著在兩年內就可以完成。清單編制僅僅是第一步,未來還有權力行使的問題。因此,權力清單制度改革切忌搞形式主義、運動主義,而要做到不求形式,只求實質,不求一步到位,只求穩步推進。有些部門,立法比較完善,權力比較清楚的,可以盡快完成權力清單制度改革,有些部門立法尚不到位,權力比較模糊的,可以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逐步完成權力清單制度改革。有些部門暫時不宜實行權力清單制度的,可以采取變通的形式。總之,一切都要以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建設為指針,不能為了清單而清單,最終反而損害了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建設的初衷。
王叢虎:的確,任何一項政策貴在于執行,甚至有學者認為:政策或制度90%在于在執行或落實。為此,如何讓清單制度落地是一個關乎改革成敗的重要乃至唯一標志。我認為,本次權力清單落實的關鍵在于高層的重視與推進、責任主體的明確和大力度的問責。
劉家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權力清單制度改革同樣不難于權力清單制度的制定,而難于權力清單制度的落實。權力與責任緊密相連,對于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來說,享有的權力意味著要履行相應的責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權力清單制度落實的關鍵不是看政府部門享有多少權力,而是要看政府責任履行得怎么樣。我們要按照權責一致的要求,理清政府部門“權力清單”的同時,逐一厘清與行政職權相對應的責任事項,建立“責任清單”制度,明確責任主體,健全問責機制,實行終身責任追究,保證政府責任到位,“權力清單”才能落實。為了防止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越權、濫用權力,必須建立健全嚴格規范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如果政府工作人員沒按權力清單制度辦事,鼓勵群眾投訴,堅決曝光并及時處理,使某些別有用心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
鄒祥利:權責一致是權力清單制度落實的關鍵。權力清單落實至少要抓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建立行政機關權力清單的監督和約束機制。其中行政機關三點應成為監督的重要內容,包括是否認真推行了這一制度,是否嚴格按照規定梳理和確定行政權力,是否存在規避了這一制度的情形。二是應當建立相應的配套制度,如電子政務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等。三是保證行政權力清單的動態化。
主持人:權力清單制度改革對財政部門工作尤其是監督工作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也請談談您的觀點。
葉青:掌握全社會財力分配大權的財政部門的工作,歷來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預算報告的反對票高達304張,超過兩院,就說明我們的工作還有待于完善。財政的收收支支,涉及到千家萬戶。因此,從廣義的財政工作來看,財政的權力清單要分領域界定,如稅務費務部門、預算部門、支出部門、債務部門、社會保障部門等,只有財政的各個部門都有了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財政系統內部與外部的監督才會有監督的依據。比如,大家對征“過頭稅”很有意見,就是對稅務部門權力清單的期待。公民對公車私用的監督,也就是對各個部門對財政資金使用上權力清單實行情況的監督。政府部門的“負面清單”上有“不允許公車私用”,這就是監督的依據。因此,有了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財政監督的抓手就更為具體了。當然,財政監督機構也有權力清單的問題。
翟繼光:在政府的各類部門中,財政部門的權力并不算龐雜,特別是針對公民和市場主體的權力并不是特別多,而且人民群眾對財政部門工作的意見也不大,因此,權力清單制度改革對財政部門的壓力不會很大。但財政領域的立法尚不夠完善,很多財政部門正在行使的權利尚沒有法律層面的依據或者法律上的依據不足,對這樣的權力是否能列入權力清單,如果不列入權力清單,以后還能否行使就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財政部門的很多權力是監督權,如《預算法》和《政府采購法》都規定了財政部門在相關領域的監督權,這些監督權對財政部門而言更像是一種義務,特別是有些監督權是財政部門不太愿意行使的,如政府采購中的某些監督權。此次清單制度改革,財政部門可以借此認真清理本部門的權力體系,財政部門不愿意行使且根據法律規定可有可無的權力可以不列入權力清單。
王叢虎:作為公權力部門,財政部門當然也在權力清單制度覆蓋的范圍。但是,財政部門同時又具有財政監督的職能,所以,權力清單制度的實施既要求財政部門帶頭落實清單制度,同時又要求財政部門承擔起對各預算單位基于法律法規的要求是否對照權力清單花錢進行財政監督的職責。
劉家用:《意見》指出,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作為地方行政職權的主要實施機關,是這次推行權力清單制度的重點。財政部門作為政府重要的工作部門,必須按照《意見》的要求和部署積極有序地推進本部門權力清單制度改革。財政部門作為財政監督的主體,還承擔著對其他行政機關財政收支、會計資料和國有資本金管理等事項進行監督的責任。履行好財政監督的責任,必須賦予財政部門相應的權力,因此,財政部門在編制部門權力清單的時候,務必把財政監督權作為一項重要的行政職權考慮進去。
鄒祥利: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權力清單制度改革對財政部門工作必定產生深遠的影響。目前財政部門工作,尤其是財政監督工作與“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要全面推進權力清單制度落實,任務十分艱巨。作為一名財政監督干部必須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一是提高認識,增強推進權力清單制度改革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以高度的責任心和緊迫感,按質按量完成各階段目標任務。二是把握原則,全面梳理各項權力責任。三是落實責任,確保權力清單制度改革工作按時保質完成。四是在財政監督工作中認真落實各項工作要求,依法監督,依法理財,嚴于律己,當好財經戰線上的忠誠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