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鋒
在日常教學中,復習課占據著重要地位。如果說新授課是“畫龍”,那么復習課則是“點睛”。復習之前,組織自覺梳理知識,能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和思維經驗,為學生深入復習,奠定基礎。復習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復習課更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課型。一個階段學習之后都要進行必要的整理與復習,例如,單元復習、期中復習、期末復習等。所以,復習課在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在上復習課時往往遇到許多問題。如:學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差;學生聽起課來感到乏味等等。結果,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效果卻不是很明顯。如何上好數學復習課,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實踐思路。
一、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在課前就要求學生明確這階段的復習目標與內容,課堂上教師直接出示復習課題及復習目標。復習目標應做到全面、準確、具體。全面,即要做到有針對性地在知識、能力、品德養成三方面提出要求;準確,即針對性要強,要做到復習目標重點解決學生在新授課后出現的問題;具體,即不能抽象或空泛而談,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到底要養成哪些習慣不得而知。其實一堂課只能按實際需要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素質,目標太多會適得其反。在復習內容上,可以要求學生運用文字整理、畫知識樹、思維導圖等形式來提前對復習知識進行整理加工,這樣、讓學生自主梳理知識,形成網絡,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可以加深他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使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整理復習、回憶舊知
整理回憶就是要求學生將學過的舊知識不斷提取再現的過程,大約5分鐘左右。教師應盡最大的可能,讓他們獨立完成。當然,這一過程也離不開教師的啟發輔導,我們可以采用讓學生獨立整理,同桌相互交流,教師設置“總結性”問題提問等方式完成。如要求學生用“組詞”或“造句”等方式回憶學過哪些“體”(立體圖形)?哪些“基本性質”?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聯想”式回憶。同樣還可列出一個單元比較重要的幾個知識點,讓學生去挖掘這些知識點的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
三、分類整理、注重聯系
這是復習中的重點,大約需要10分鐘左右。這一過程要完成的任務是:(一)將知識點聯接起來(求同),(二)把各知識點分化(求異)。這些工作在教師備課時應充分作好準備,否則上課時會造成混亂。這一過程往往同板書聯系起來,使視聽融為一體,增強復習效果。概括的說就是梳理知識,是將已學過的知識點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實質就是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的思維過程。我們應引導學生把那些內在聯系的知識點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串聯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知識泛化,做到學一點懂一片,學一片會一面的目標,這些顯然是復習課的一個顯著特征。這一過程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引導點撥來達到促使學生相對完善知識,逐步趨于系統化。這部分還可以結合分層次的練習題來進行復習,練習題的設計應把握知識的連接點,做到一道練習題擊中多個知識點,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同時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對號入座”,各取所需,選擇基本的一類進行練習,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以此來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
四、整合溝通、拓展內化
整合溝通是復習課的鮮明特征。新授課的目的是將知識點分化,把握單知識點的本質屬性,一般很少同后繼知識發生關聯。復習課恰好彌補了這一缺陷,這就是所謂知識點的泛化,大約需要10分鐘左右。溝通不是知識點的簡單聯結,而是知識本質上的融合。因此,溝通不僅要在異中求同,還要在同中存異。在前面談到,回憶階段即只要求“是什么”,而這里還要追求“為什么”的問題。溝通的目的不僅是求同或求異,更重要的是為了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拓展學生的思維。
五、設置練習、提高效率
這一過程大約占據課堂15分鐘左右的時間。新課中的練習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鞏固剛學過的知識,因此其基本練習大約占70%左右,側重于知識方面;練習課中的練習則是為了技能向能力轉化,側重于數學思維的形成;復習課上的練習側重于知識結構轉化為認知結構,因此,應出示綜合性較強的習題讓學生練習。需要注意的是,復習課上的練習應集中在一起,而不宜分散進行。這樣既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又能節省復習時間。同時教師要引導和幫助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以知識結構轉化為認知結構,以創造性的綜合訓練為手段,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綜合訓練要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在學生間引起辯論、評價,達到能靈活運用知識。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以學生自主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
六、聯系生活、鞏固知識
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很多數學問題,這些問題所呈現的信息往往是復雜的,條件和問題也是隱含在雜亂無章的信息中,是客觀隨意的。所呈現的答案可以是豐富多彩的。因此,復習也力求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要求復習題內容、題型不局限于傳統的老面孔,要有變化、有創新。問題的呈現形式要開放,可以是情境圖,表格式、統計圖等等新穎的方式呈現。考慮到潛能生,復習題的選擇力求層次性,從易到難、從簡到繁,階梯排列。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定出不同的標準。同時,設計一些條件多余的,或答案不唯一的,或可以有不同解決問題策略的開放題,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學生展開發散思維,有利于學生標新立異,大膽創新,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總之,上好課,上好復習課,如何把新課改理念下的復習課上得更加有聲有色,如何把復習課的自主權巧妙地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地成為復習課堂的主體,讓復習課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應成為我們今后不斷探索的課題。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云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