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娜
摘 要:2005年我國《公司法》修改,引入了公司社會責任,修正了傳統的公司把固守股東利益最大化作為目標,公司承擔的社會責任體現在法律義務和道德義務兩個層面,公司應對除了股東之外的職工、消費者、債權人、環境、社區等利益相關者承擔社會責任。
關鍵詞:社會責任;法律義務;道德義務;利益相關者
一、對公司社會責任的界定
根據我國《公司法》對公司的定義,公司的特征大致為這幾方面:營利性、社團性、法人性、法定性。在這四個特征中,公司的營利性成為公司的基本特征,所以傳統的公司法形成了股東利益最大化原則。但是如果公司只一味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勢必會影響到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我國《公司法》第5條第1款規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此法條實際上是從1993年《公司法》第14條演變而來的。通過比較發現,修改過的條款只是在后面增加了社會責任,可見這一條款并不是對社會責任的專門規定。雖然就法條本身而言,這種宣示性的規定已說明我國為落實公司社會責任而作出的努力。
公司社會責任作為公司的一種義務,其性質究竟是屬于法律義務還是道德義務?道德義務主要依據人們的內在信念和覺悟來約束相關主體的行為;而法律義務是以強制性方式規范相關主體的行為。然而從自然法意義上講,道德與法律二者并不必然對立,反而相輔相成,互相補充。因此,公司社會責任可以表現為法律義務和道德義務的統一,法律義務為剛性約束,道德義務為柔性約束。
二、公司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
公司社會責任是應把股東的利益排除在外,包括了對職工、消費者、債權人、環境、社區等的社會責任。
1.公司對職工的社會責任。現代公司的競爭,實為人力資源的競爭,甚至可以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職工這一無形的、潛在的生產力,要將這種生產力發揮出來,公司必須創造適宜的軟硬件環境和條件。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員工的權益與成長,是公司是實現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
我國《公司法》對職工的社會責任體現在對職工勞動權益的保護,第17條和第 187條;對職工參與權利的保護為第18條、52條、45條、68條、71條、 109條;對職工參股權益的保護為第27條、第143條。
2.公司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公司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是不僅是公司發展的根本,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公司缺乏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會導致社會信用度的下降,最終會致使公司營利目的的不能實現。例如2014年3月15日曝光的杭州廣琪貿易公司大量銷售過期進口食品原料,給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帶來了極大隱患,此公司就違背了公司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
我國《公司法》沒有對消費者權益保護作出明確規定,公司對消費者承擔的社會責任體現在我國的其他法律規范中。例如我國2014年3月15日起實施的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權益作了涉及面更廣的規定,在以前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對個人信息保護、網絡購物、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等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熱點問題的規定,從而更加明確了公司應對消費者承擔的社會責任;同時在《食品安全法》中為了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對類似于公司這樣的生產經營者做出了嚴格規定,包括從事食品行業要取得相應的許可;符合良好生產規范要求;食品召回制度成為強制性制度等要求。
3.公司對債權人的社會責任。公司的償債能力不足,債權人就有可能通過法定破產程序來實現其債權,但是債權人總是希望公司能夠正常運轉從而保障自己債權的實現。公司應依據與債權人的相關合同和法律規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對債權人承擔社會責任。這種責任的承擔貫穿于公司的整個過程,包括設立階段、營運階段、清算結束階段。
在設立階段例如我國《公司法》第94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承擔相應責任;公司在營運階段對債權人承擔的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公司法中的資本維持制度、資本不變制度、股份轉讓限制制度等具體制度中;公司清算結束階段對債權人承擔的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公司因合并、分立、破產、解散等各種原因引起公司終止而導致清算程序時債權人享有的一系列特別權利上。
4.公司對環境的社會責任。公司基于可持續發展的考慮就應該投入到對環境的保護當中。對于環境責任,我們要求公司不僅要承擔法律義務,更要承擔道德義務,這也是對我們人類共同生活環境負責的體現。
5.公司對所在社區的社會責任。公司對社區的影響具有二重性,包括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而公司的利潤與發展依賴于社區的支持和理解,所以公司應當通過適當的方式把利潤中的一部分回饋給所在的社區。公司積極主動地參與社區建設活動,利用自身的產品優勢和技術優勢扶持社區文化教育事業和社會公益事業,吸收社區的人員就業。
公司的社會責任兼具有道德義務與法律義務的雙重屬性,但由于這兩種屬性存在天然的區別, 所以在研究公司社會責任時,應以法律化的公司社會責任為核心,以道德性的社會責任為延伸。對于公司承擔社會責任如果單從法律方面來說白皚皚并不能達到社會對公司的期望值,對于公司社會責任的完善還要從道德層面加以引導,要求公司的社會行為合乎倫理道德的價值要求。公司承擔道德層面的社會責任有利于營利目的的實現,會擴大本公司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提高公司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朱慈蘊.公司的社會責任,游走于法律責任與道德準則之間[J].中外法學,2008(1).
[2]劉萍.公司社會責任的重新界定[J].法學,2011(7).
[3]周友蘇,張虹.反思與超越,公司社會責任詮釋[J].政法論壇 ,2009(1).
[4]劉俊海.關于公司社會責任的若干問題[J].理論研究,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