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崗
【內容摘要】初中物理教師在開展物理實驗時,要引導學生關注實驗、設計實驗、實踐實驗,引導學生明晰實驗的目的、提高思維的能力、鍛煉實踐的本領,達到提高物理實驗效果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課堂教學 ?提高 ?實驗效果
初中物理教師為了引導學生自主的觀察、思考、歸納物理現象,會引導學生做物理實驗。有時會發現,即使引導學生做完實驗,學生還是沒有從實驗中有效的吸收物理知識,教師對此感到很困惑。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提高實驗效果呢?
一、結合學生興趣,設計實驗主題
部分初中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不注意結合學生的興趣,只顧要求學生必須按照自己的教學要求做物理實驗,使學生產生消極被動的學習心態,這些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完全不動腦筋,教師要他們完成哪個步驟,他們就完成哪個步驟,即使所有的步驟都做完了,依然不明白做這次物理實驗的意義。物理教師要讓學生愿意主動的做化學實驗,就要讓學生對教師設計的實驗主題產生興趣。
以物理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光的反射》一課為例。如果教師讓學生做光的反射實驗,學生就不會明白研究光的反射有什么意義。
有一名教師在引導學生做實驗以前,給學生講了一個比較有名的偵探故事:有一名偵探應邀去參加一個著名的戲劇團表演,這個戲劇團只有一名員工是新入團的,戲中有一幕是女主角憤怒的拿起刀捅進男主角的胸膛。當女主角拿起刀時,一陣閃光掠過舞臺,耀花了偵探的眼睛,偵探心想:不好!要出人命案了!而且偵探立刻猜測:如果在其它的人員無法偷進舞臺后臺的情形下,極有可能是新員工偷換了舞臺道具。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為什么這名偵探會肯定這一次舞臺上會發生人命案,且能立即猜出兇手呢?熟悉這個偵探故事的學生回答,因為老員工都知道演員要在舞臺上表演,燈光照射到道具上,會產生反光,這些反光會耀花觀眾的眼睛,為了不讓道具產生反光效果,戲劇團的道具都要做特殊處理,只有新員工才不了解舞臺工具處理的原理,才會漏出破綻。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那么光是以怎樣的形式反射出去,耀花觀眾的眼睛呢?這時學生才發現,原來這個有名的偵探故事中就含有光的反射原理,光的反射原理早就被人們了解,而且被應用到舞臺藝術中去了。由于學生對日常生活實踐很感興趣,因此他們會愿意自主的探究光的反射這一物理主題。
因此,物理教師要有效的開展物理實驗,就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了解學習的主題,將能調學生學學習的積極性。
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實驗設計
有些物理教師在引導學生做實驗時,會要求學生照著課本中的實驗過程做,使物理實驗形式化,學生依然是被動的完成物理實驗,他們不能從實驗中吸收物理知識。物理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吸收知識,就要引導學生結合實驗的主題,觀察實驗的過程,思考實驗結果。
還以物理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光的反射》一課為例。如果教師直接引導學生做課本上手電筒光穿透三張有孔卡紙的實驗,而不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學生將不能理解光的反射規律。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從研究光的反射規律這一角度審視實驗,學生就能發現這個實驗設計存在很多問題:手電筒的光是發散性的,光源存在不精確性;三張卡紙不能引導學生直觀的看到光線被反射到哪里了,學生找不到光的反射規律。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實驗目的的角度嘗試優化實驗。
教師要引導學生一邊做實驗,一邊觀察和思考,能了解到物理理論知識和物理實踐之間的差距,學生在思考物理實驗過程中,將對物理規律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鼓勵學生實驗,積累實驗經驗
初中物理教師在引導學生做實驗的時候,有時會發現部分學生不會正確的應用物理實驗器材、不能正確的統計物理實驗的數據、不能分析物理實驗的問題,這就意味著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強。初中物理教師在引導學生做實驗時,不僅要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找到物理問題,還要引導學生增強實踐能力,學會解決物理問題。
以物理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光的反射》一課為例。當學生意識到教材上設計的實驗存在漏洞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利用身邊現有的材料優化實驗?
有一名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優化光之反射的實驗。有學生提出,課本中的實驗最大的問題為光的反射不夠直觀,學生看不到光照射與折射過程。于是他想到,如果在黑暗的環境中做實驗,是否能看到光的折射?小組成員中另一名學生談到,如果環境是黑暗的,又如何能夠看到光的反射?該學習小組的成員經過反復討論,決定做一個盒子,這個盒子三面不透明,只有一面透明。在盒子中點黑色的蚊香,讓濃煙彌漫整個盒子,盒子中放置透鏡,用手電筒照射盒子的方法觀察光折射的軌跡。有一名學生提出,手電筒的光太散,不能準確的完成實驗,如果改成單束光激光筆,就能夠更精確的完成實驗。
教師引導學生在實驗實踐中完善設計思路,學生將能在實驗中抓住物理實驗的要點、學會應用實驗器材的方法、找到優化實驗的思路,將能增強學生物理實踐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縣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