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建華
【內容摘要】批判性的思維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是極為重要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維,敢于向權威發起挑戰,用自己探究精神來進行驗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性的精神。
【關鍵詞】高中生物 ?學生 ?批判性思維
在高中理科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性的內容,還要通過學習形成一種批判性的學習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課堂所學知識,站在客觀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多角度分析,更加全面地來思考問題,真正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培養獨立思維,促進學生思考
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的思維,最重要的就是要先讓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就不會受到別人思維的影響,學習的時候,就會用自己的想法去解決問題。高中生物的學習,需要將記憶和理解結合起來,就需要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形成自己獨立學習的思維,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能夠有條不紊地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升。
比如學習蘇教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這部分是學習的重點,也是考試的重點,教師在課堂上也會進行反復講解,但是學生僅僅聽教師講解的話是不能夠達到對知識點的熟練掌握的。因此,學生就需要有一種批判性的眼光,要自己來對整個光合作用的物質和能量轉換過程進行分析,將理論性的知識點經過處理以后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來對知識點進行思考。再比如在學習《細胞呼吸》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同樣也可以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對物質和能量的循環過程進行分析,在自己分析的過程中獲得新的體會。經過這樣的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過程,學生就是明白學習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個人,別人的引導只是暫時的,要用一種批判性的眼光來看到別人的引導作用,要在別人引導和獨立學習之間尋求平衡點,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
二、注重求異思維,多面思考問題
培養學生批判性的思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提出不一樣的想法,從多角度來思考問題,在分析問題和探索問題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起到引導作用,目前學生學習總是喜歡人云亦云,覺得自己提出不一樣的觀點,教師就會對自己有想法。這就需要教師多鼓勵學生,在學生提出不一樣的想法的時候,無論對錯都要表揚,保護學生求異的積極性,最終促進學生養成一種批判性的思維。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高中生物《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用下面這個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在分析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批判性思維。目前空氣污染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問題,空氣中的一些粉塵和二氧化硫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影響,在上個世紀20年代歐洲國家開始對空氣進行治理,在治理的過程中人們發現,空氣質量明顯好轉以后反使農作物產量下降,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在引導學生思考的時候,就需要從事物的另一面來進行考慮,人們往往考慮控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對于人體的影響,但是存在于空氣中的一些含硫氣體、粉塵中含有大量的硫元素,進入到植物系統中給土壤提供肥料,而空氣好轉以后,土地的肥力下降,農民在施加肥料的時候,就會對農作物的產量產生影響。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求異的過程,讓學生能夠從事物的兩面性進行思考,用批判的眼光看問題,促進學生批判性的思維的養成,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也能夠更加全面。
三、強調創新思維,啟發學習過程
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掌握知識性的內容,還需要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創新,這就需要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進行鍛煉。創新性思維的形成是學生學習的最高境界,能夠幫助學生解決許多實際性的問題,讓學生能夠跳出傳統的學習的框架,站在不一樣的角度思考問題,能夠使得本來很復雜的問題得到輕松解決。
比如學習“蛋白質的鑒定”這部分知識,本來的實驗順序是在蛋白質溶液中依次加入雙縮脲試劑A和雙縮脲試劑B,就能夠使得蛋白質顯示紫色,但是有的學生在進行實驗的時候,并沒有按照這樣的一種傳統的做實驗的方式,而是先加入了雙縮脲試劑B然后再加入了雙縮脲試劑A,在控制好加入的量的比例以后,學生依舊觀察到了蛋白質顯示紫色的現象。學生這樣的過程就是一種創新的過程,書本上的實驗步驟知識可能的一種情況,并不排除其它的實驗方法的存在,而學生的實驗過程就是探索發現的過程。因此教學的時候,就需要鼓勵學生打破傳統,鼓勵知識創新,能夠從事物的反面來思考問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創新的時候,不能夠漫無目的,要有目的地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才是一種較為積極的學習過程。
總之,就是要鼓勵學生從不一樣的視角來發現問題,學習的時候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形成。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時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