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麗
[摘要] 目的 研究原發性肺癌患者的術后生存情況并評估影響術后生存的因素。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8月期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收集病案資料并隨訪術后的生存情況。 結果 本次研究中1、3、5年的生存率為66.67%、32.05%、14.10%,中位生存期為18.6個月;單因素log-rank分析表明腫瘤家族史(χ2=7.073,P=0.042)、疾病檢出方式(χ2=20.082,P=0.012)、淋巴轉移(χ2=13.051,P=0.018)、臨床分期(χ2=12.052,P=0.019)、治療方式(χ2=10.262,P=0.020)等對生存率具有顯著的影響;Cox多元回歸分析的結果表明:檢出方式(RR=4.132,95%CI:1.732~8.060)、是否淋巴轉移(RR=3.024,95%CI:1.554~6.234)、臨床分期較晚(RR=2.802,95%CI:1.572~5.903)、治療方式(RR=2.487,95%CI:1.421~6.022)是影響原發性肺癌生存的重要因素。 結論 早期發現和診療、是否轉移、治療方式等因素是影響原發性肺癌術后生存的重要因素,應加強對肺癌的早期篩查,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
[關鍵詞] 原發性肺癌;影響因素;生存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3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09-0050-03
Analysis of postoperative survival and assessment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lung cancer
SUN Lili
Department of Oncology, General Hospital of Fushun Bureau of Mining in Liaoning Province, Fushun 11300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ostoperative surviving condition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lung cancer and to evaluate factors influencing postoperative survival. Methods The study adopted the method of retrospective study.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8 to August 2010 were col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Medical records were collected and postoperative surviving conditions were followed-up. Results 1-year, 3-year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in this study were 66.67%, 32.05% and 14.10% respectively, and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18.6 months; single-factor log-rank analysis showed that family history of cancer (χ2=7.073, P=0.042), detection methods of diseases (χ2=20.082, P=0.012), lymphatic metastasis (χ2=13.051, P=0.018), clinical stages (χ2=12.052, P=0.019), and treatment methods (χ2=10.262, P=0.020)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urvival rate; results of Cox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detection methods (RR=4.132, 95%CI:1.732-8.060), whether lymphatic metastasis had occurred (RR=3.024, 95%CI:1.554-6.234), late clinical stage (RR=2.802, 95%CI:1.572-5.903), and treatment methods (RR=2.487, 95%CI:1.421-6.022) were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rvival of primary lung cancer. Conclusion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whether the cancer has metastasized, and treatment methods are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postoperative survival of primary lung cancer. Early screening of lung cancer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prolong patients' survival time.
[Key words] Primary lung cancer; Influencing factors; Survival analysis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每年新發肺癌為120萬,每年死亡人數約為110萬人,2012年我國的衛生統計數據顯示,肺癌死亡率位居惡性腫瘤的第1位。由于肺癌發現較晚,因癥狀就診后往往疾病進入晚期,術后治療效果較差。本次研究隨訪我院治療的87例手術患者,研究術后患者的生存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我院2008年3月~2010年8月期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的87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收集患者住院期間的住院資料、住院診療方案等信息。采用電話及門診隨訪的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跟蹤,收集術后情況,其中9例因電話欠費、搬家等原因失訪,共隨訪78例患者,隨訪率為89.66%。其中男57例,占73.07%,年齡≥60歲66例,占84.61%。納入標準:①明確診斷為原發性肺癌[2];②患者及其家屬配合性好,是有有效的聯系方式;③臨床檢查資料及住院信息齊全;④排除患有其他惡性疾病。
1.2 資料收集
本次研究主要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生活習慣、疾病診療方案等信息,并隨訪患者的術后情況,隨訪時間以2008年3月起,生存時間的計算以手術后到隨訪最后一次結束為準,最后一次隨訪時間為2014年8月,隨訪終點為因病死亡時間,采用電話及門診隨訪為主,部分采用社區醫生上門隨訪。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各組生存期及1、3、5年生存率應用Kaplan-Meier法計算,運用log-rank進行生存分析,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模型,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次研究中1、3、5年的生存率為66.67%(52/78)、32.05%(25/78)、14.10%(11/78),生存時間為8~77個月,中位生存期為18.6個月。
2.1 不同影響因素下生存率的log-rank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腫瘤家族史(χ2=7.073,P=0.042)、疾病檢出方式(χ2=20.082,P=0.012)、淋巴轉移(χ2=13.051,P=0.018)、臨床分期(χ2=12.052,P=0.019)、治療方式(χ2=10.262,P=0.020)等對生存率具有顯著影響,見表1。
2.2原發性肺癌術后影響因素的Cox多元回歸分析
Cox多元回歸分析的結果表明:檢出方式(RR=4.132,95%CI:1.732~8.060)、是否淋巴轉移(RR=3.024, 95%CI:1.554~6.234)、臨床分期較晚(RR=2.802,95%CI:1.572~5.903)、治療方式(RR=2.487,95%CI:1.421~6.022)是影響原發性肺癌生存的重要因素,見表2。
3討論
原發性肺癌由于其死亡率和在惡性腫瘤中的比例引起了業內的高度重視[3],研究術后患者的生存狀況,為指導臨床的早期發現和診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表明由體檢等方式早期發現的患者其術后情況較好,患者進入晚期,淋巴轉移后術后的生存狀況較差。
當前,早期診斷對術后的治療效果得到了業內的一致認同,本次研究的結論也證實了這一點,研究結果表明:進入臨床分期晚期的死亡危險度是早期的2.8倍,而發生轉移后危險度高達3倍。臨床治療過程中,發生轉移后增加了手術治療的難度,尤其是腹膜及淋巴轉移,增加了排查的器官。任劍飛等[4]的研究表明青年肺癌人群中肺癌早期手術后的中位生存期明顯長于晚期手術患者,但在臨床實踐中,部分青年肺癌人群中惡性程度較高,術后效果較差。本次研究側重于老年人群,所以年齡對術后的生存時間并未表現出明顯差異。
檢出方式是體現疾病診斷時間的重要標志,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體檢中檢出肺癌的幾率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該疾病對患者造成的損傷,陳玲等[5]對珠海近2000余原發性肺癌患者進行分析發現臨床分期較晚術后死亡危險度為早期患者的1.5倍。本次研究中也表明,有癥狀后就診診斷為肺癌的患者術后死亡危險度是體檢患者檢出后手術的4倍多。
淋巴結轉移作為評估肺癌病情的一個重要指標,對術后的生存時間有重要作用,轉移的點越多,病情恢復越差。康艷虹等[6]對非小細胞肺癌進行研究發現,遠處轉移的死亡危險度為2.1倍,趙文鵬等[7]的研究結果認為腹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后淋巴結轉移者的死亡危險度為1.2倍,葉斌等[8]對腦轉移進行分析發現,是否發生腦轉移對術后具有獨立的影響。不同的治療方式決定了治療的效果,采用姑息治療的患者其死亡危險度是手術治療患者的2.48倍,這與治療方式有關,同時受到很多混雜因素的影響,姑息治療的患者部分由于年紀較大,健康狀況不適合做手術或者身體具有其他并發癥等,另外發現較晚手術、治療困難等因素也可能影響到最終的治療效果。國內外研究[9,10]均表明,采取有效的治療方式,同時放療、化療等術后的聯合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治療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
綜上所述,影響原發性肺癌的影響因素是眾多的,不同的研究結論之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回顧性研究的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系統深入的前瞻性研究可能對不同亞組患者的研究將成為以后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Jemal A,Bray F,Center MM,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2] 中國衛生部. 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J]. 中國肺癌雜志,2012,15(12):677-688.
[3] 歐陽偉煒,盧冰,胡銀祥,等. Ⅳ期NSCLC同期放化療單中心前瞻性生存分析[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3, 20(16):1262-1266.
[4] 任劍飛,湯耀東,陳士勇,等. 81 例青年肺癌的臨床與預后因素分析[J]. 醫學研究雜志,2014,43(6):125-128.
[5] 陳玲,鄭正濤,曾奇,等. 珠海市2003~2010年原發性肺癌住院病例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4,21(10):736-743.
[6] 康艷虹,馬為.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后因素分析[J]. 廣東醫學,2014,35(4):524-527.
[7] 趙文鵬,朱開梅. 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術后生存分析[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 24(33):6135-6136.
[8] 葉斌,賴瑞楠,王升曄,等. 晚期肺癌患者預后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9):2327-2328.
[9] Arriagada R,Dunant A,Pignon JP,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the international adjuvant lung cancer trial evaluating adjuvant cisplatin-based chemotherapy in resected lung cancer[J]. J Clin Oneol,2010,28(1):35-42.
[10] 張曉君,強玲,宋麗華. 肺癌靶向治療的研究進展[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0,17(7):551-553.
(收稿日期: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