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天博
(長沙市周南實驗中學 湖南 長沙 410000)
識譜教學問題分析與優化教學改革
馮天博
(長沙市周南實驗中學 湖南 長沙 410000)
本文在分析當前識譜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同行研究、實踐的基礎上,提出優化教學內容,融合五線譜與簡譜的教學設計;主張采取識譜、視譜相結合的教學過程,切實提高學生識譜實踐能力與水平;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識譜教學過程優化方案。
簡譜;五線譜;識譜教學;問題分析;教學優化
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是音樂創作、表演、教學的重要傳播載體和再現音樂的標準依據和“模板”[1]。識譜是音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基本內容,也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必備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掌握并熟練運用五線譜、簡譜是高中及大學階段的學生豐富音樂模塊學習,構建自身音樂素養的理論基礎和前提條件[2]。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和實踐應用水平一直是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特別關注的問題。
有關的調查研究和長期的教學實踐表明:中小學音樂課堂中讓學生感覺最困難、最頭痛,甚至造成學生不喜歡音樂課堂的根源就在于識譜教學。雖然很多老師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由于把握不準教學對象的心理特征、學習規律、認知規律,而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過分關注學科的知識體系與邏輯,對課程標準把握不準,理解不透,忽視了人的發展這一最重要的根本目標,使得學生不但樂譜沒有學會,甚至連基本的音樂能力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與發展。根據有關調查統計,目前中小學畢業生的識譜率不足0.5%;高中階段掌握五線譜的學生不超過15%,掌握簡譜的不到35%,而同時掌握五線譜和簡譜的學生則不到10%;隨著高中課業壓力的增強,對于基本樂理知識學習的堅持更加稀少,在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中,認識五線譜的人數不超過5%,認識簡譜的人數不超過10%。同時,五線譜與簡譜的掌握水平也存在很大差異,如有的學生能夠流暢地譯譜并準確地視唱,有的學生能譯譜,會演唱,但是反應較慢,有些則只會譯譜,視唱水平則較低,也有的譯譜和視唱都出現問題[2-4]。
除了以上因素,造成識譜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還包括:雖然根據當前的音樂課程標準,各音樂模塊中一般都包含了識譜的內容,但是,由于中小學的畢業考試和高考非藝術類考生不涉及音樂課程考核評價,使得學校不重視音樂課程教學;此外,部分學校的音樂師資力量本身比較薄弱,音樂教學過程也不重視識譜教學;另外,學生學習過程缺乏連續性、系統性和實踐性練習與指導等。下面就中小學階段如何優化識譜教學過程,提高識譜教學與學習效率,給出一些可能的優化措施及解決方案。
根據國家義務教學階段要求和課程標準,音樂教育內容包括了唱歌、欣賞、器樂、識譜等內容。隨著教學的改革,強調凸顯音樂課程的美育功能、人文屬性和學生創造性潛能開發的課程價值。但是,如果不了解音樂的要素,看不懂五線譜、簡譜,不了解音樂的節拍、節奏等基本的樂理知識,學生就無法理解作曲家深刻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而也就無法真正進行藝術實踐和音樂欣賞,進而無法真正體現開設音樂課程的價值和意義。
研究表明,低年級是學生節奏感受力和認知能力迅速增長的時期,也是聽覺最為敏感的階段,因此,識譜教學應該抓住這個最佳階段,強化樂譜教學內容,并在逐步拓展中加強視唱、聽音練習,使得每位學生都具備基本的譯譜、視唱能力,具有一定的音樂聽辨能力,從而為良好的音樂素養的形成打下基礎。針對以上目標,提出以下識譜教學與學習的建議與想法。
(一)優化識譜教學內容,采取五線譜與簡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當前世界上記錄音樂的方法主要采用五線譜和簡譜,我國的聲樂大多采用簡譜,器樂常用五線譜。兩種記譜方法表現樂曲的內容各有所長。簡譜唱名直觀明顯、識譜快速,音準節奏兼顧,對記錄音符視唱帶來很大方便,分析調式直觀、快捷,容易學習掌握。但純粹的簡譜教學限制了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使得學生對音樂的起伏、和聲、音程缺乏直觀的認識和感悟,為一些樂器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五線譜是使用各種不同的音符、休止符和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的樂譜。通過五線譜能夠直觀學習音名、唱名、和聲、音程、音區等知識,五線譜的學習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樂理知識和感悟音樂。但是,由于音樂課程教學時間的限制和離散性,識譜教學如果僅僅依靠五線譜而缺乏簡譜的認知,很難迅速唱出唱名和進行視唱練習。因此,只有有效融合五線譜和簡譜教學,學生才能在掌握五線譜的節奏后,再將較復雜的調號用簡譜標出唱名,從而能夠順利唱出全曲。兩種記譜方法的教學融合,不僅降低了識譜的難度,也為學生的樂器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學生也能在識譜教學過程中不斷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進而有效促進識譜教學的效率的提升[5-6]。
(二)識譜、視譜相結合,提高學生識譜實踐能力與水平。識譜作為音樂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具有工具性的實用價值。直觀地講,識譜就是看著陌生的樂譜能把曲譜唱出來或者用樂器吹奏出來,這也是識譜教學的預期目標。識譜教學包括知識學習與技能培養。知識學習即
識譜,包括各種符號的識別,熟知各種記號的名稱和用法等;技能培養,即視譜。視譜屬于識譜的實踐應用,要求通過識譜,能夠準確地唱出或者借助于樂器準確演奏出樂譜,特別要準確把握高音和節奏兩大基本要素。識譜的主要目標就在于視譜。如果說識譜是唱曲與器樂演奏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那么視譜則是這些知識技能的實踐應用。從某種意義上講,識譜是手段,視譜是目的。通過視譜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和水平,為以后的獨立演奏作品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只有識譜與視譜有效結合,加強唱曲與器樂演奏練習,才能高效完成識譜教學,實現識譜教學目標[1]。
(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音樂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理念和教材都發生了變化。形象生動的圖形譜豐富了識譜教學手段,改變了識譜教學方式。形象生動的圖形譜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學習[7]。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深入,也為圖形譜的直觀表現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表現方式。在圖像、聲音、動畫等技術的支撐下,識譜教學課堂更加生動、形象,學生的識譜過程更加全面、高效,對音樂的理解、體驗和感受更加準確、真實。同時,通過設計、制作豐富的數字化資源,構建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在線識譜教學與學習平臺,營造一個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主動實踐的良好氛圍與獨立空間,不僅可以有效解決音樂課程教學的不連續性問題,也能讓學生在個性化的學習過程中,通過自主、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資源,有效彌補課堂不足,有效提升識譜能力與應用水平。
雖然識譜教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一定的抽象性,但是只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深入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把握課程的教學目標,遵循科學的教學計劃,優化教學內容,精心進行教學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和表現形式,加強實踐指導,相信每位同學都能夠熟練掌握五線譜、簡譜的基本知識和視唱基本技能,并能在唱曲和器樂表演實踐中得到好好表現,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
[1]薛軍.器樂教學中的識譜、視譜與背譜[J].樂器,2009,(4):51-53.
[2]王藝旋.高中生識譜能力的調查與研究[J].黃河之聲,2013,(2):114-115.
[3]楊立梅.識譜教學要服從素質教育的整體目標[J].中國音樂教育,2002,(1):45.
[4]戴岳.小學音樂課識譜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106.
[5]王珍民.識譜教學應采用簡、線譜結合的方法[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1,(8):35.
[6]喬紅.構建五線譜——簡譜“看譜唱詞”同步教學新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1,(Z 1):666.
[7]李永貞.圖形譜在音樂課堂中的設計與運用[J].學理論,2011,(31):313-214.
G420
A
1007-0125(2015)03-01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