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曉紅
亢曉紅:女,大專,主管護師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社會發展提高,人們對優生優育后的護理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不斷提高對母嬰服務的質量,我院開展了嬰兒智護訓練項目,此項目根據新生兒大腦發育的生理、病理特點,科學、有技巧地對嬰兒進行智能訓練和肢體被動訓練,讓大量溫和、良好的訓練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傳入大腦,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育,被國內外認為是對嬰兒健康有益、智力有益的最自然的一種技術[1],受到產婦及家屬的好評?,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 年1 ~11 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足月產單胎妊娠、無窒息史、1 min Apgar 評分8 分或以上的新生兒762 例(產婦762 例),男401 例,女361 例。出生時間6 h ~28 d。體質量2.5 ~4.0 kg。產婦年齡20 ~38 歲。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382 例和干預組380 例。對照組給予新生兒常規護理,干預組在新生兒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于出生72 h 后接受新生兒智護訓練活動。兩組在分娩方式、孕周、新生兒體重、1 min Apgar 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新生兒常規護理,干預組給予新生兒智護訓練,具體方法如下:
1.2.1 動員準備 (1)每天下午由責任護士向新生兒家長講解嬰兒智護訓練的意義,并要求家長共同參與,在新生兒出生72 h 后對新生兒進行智護訓練。智護訓練包括智能訓練和體格訓練。智能訓練有視覺訓練、聽覺訓練和視聽結合訓練;體格訓練有全身按摩、肢體被動活動和俯臥仰頭。(2)用物準備。包括大毛巾、換洗衣物、尿布、皮膚護理用品、紅色海棉球、適合新生兒的沙錘。
1.2.2 操作步驟
1.2.2.1 智能訓練 (1)視覺訓練。新生兒在安靜覺醒狀態下,護士一手抱新生兒,另一手用紅色海綿球吸引其注視。球的位置在距離眼睛20 cm 處,從中線開始,在新生兒開始注視后慢慢向兩側移動。每次移動時間約20 ~30 s。(2)聽覺訓練。給新生兒放舒緩的音樂,用沙錘在距離新生兒耳旁20 cm 處輕輕搖動,吸引其轉頭,兩耳輪流進行,每次搖動聲音不宜過響,搖動時間不宜超過30 s,防止新生兒在訓練中形成習慣而不對聲音作出反應。(3)視聽結合訓練。護士面對新生兒,距離20 cm,一邊呼喚新生兒,一邊從中線向左右90°緩慢移動頭部,吸引新生兒注視。要求聲音親切溫柔,面部表情豐富,體現出真切的愛。
1.2.2.2 體格訓練 (1)全身按摩。頭面部:用兩手拇指從前額中央向兩側推;用兩手拇指從下頜中央向外上方向滑動;兩手掌從前額發跡扶向枕后,兩手中指分別停在耳后乳突部。胸部:兩手分別從胸的外下側向對側外上方滑動,注意避開乳頭。腹部:兩手依次從嬰兒的右下腹經上腹扶到左下腹。四肢:兩手抓住嬰兒一直胳臂,交替向手腕輕輕擠捏,并揉搓大肌肉群。手與足:用兩手拇指的指腹從新生兒手掌腕部向手指方向滑動,足與手的方法相同。背:使新生兒呈俯臥位,兩手掌分別于脊柱兩側由中央向兩側滑動。(2)肢體被動活動。上肢:兩手握住新生兒腕部,先平伸,再屈曲;下肢,兩手握住踝部,向上彎曲,然后伸展。(3)俯臥抬頭訓練。使新生兒俯臥呈俯臥位,雙手托住新生兒腋下,慢慢托他抬頭,可根據新生兒自身的力量逐漸減輕上托的力量。以上每個動作每次重復做4 ~6 次,且在嬰兒進食1 h 后進行,如嬰兒出現哭鬧、肌張力高、膚色變化、煩躁時應暫停。
1.3 評價標準 出院前采用護理部統一制定的基礎護理和病房管理質量評價標準及患者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價和考核。出院后第7,14 天進行電話隨訪,了解產婦對嬰兒智護訓練掌握及執行情況,并解答產婦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1 名產婦對應1 例新生兒。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產婦對護士服務態度、護理技術及溝通交流方面的滿意情況比較 例(%)
開展全面溫馨的護理服務,依據患者不同的需求建立和完善人性化規范化的護理服務體系,把人性化服務融于護理服務的全過程,給患者以更多的人文關懷[2]。單純的產科病房健康教育效果不明顯,為解決這一實際問題,我院增加了嬰兒智護訓練的服務項目。研究表明[3],智護訓練能降低新生兒血糖,促進新生兒體格發育及神經系統發育,提高嬰兒的免疫功能,改善睡眠,加速胎便排出,降低新生兒血膽紅素水平,減少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還能促進新生兒與家人的情感交流[4],使嬰兒具有安全感、舒適感和滿足感。所以新生兒智護訓練作為產后延伸服務的重要內容,是一項成本低、實用性強、社會效益好的新生兒護理技術,能提高年輕父母的育兒水平,符合現代醫學模式即生理、社會、心理模式。
在進行嬰兒智護訓練中,邀請嬰兒家長參與并進行指導,不僅滿足了產婦及家屬的求知欲,同時還增加了護士與嬰兒家人的接觸時間,無形中縮短了雙方的距離,密切了護患關系。護士親切的語言、熱情的服務、嫻熟的手法以及對嬰兒精心的呵護,都會增加護患之間的親切感、信任感。結果顯示,智護訓練提高產婦對護理技術的認可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升了科室在患者心中的形象,給醫院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表1 顯示,干預組產婦對產科護理服務質量認可度、服務態度的滿意度及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均高于對照組。由此看出,智護訓練用于臨床是切實可行并且明顯有效,已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與應用[5],值得臨床推廣。
[1] 黃小紅,任利容,洪 濤,等.新生兒智護訓練在臨床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2):45-46.
[2] 李曉靜,房全榮.對住院患者實施溫馨服務的探討[J].內蒙古中醫藥,2009,28(3):92-93.
[3] 郝艷玲,段學芳.撫觸促進新生兒生長發育的臨床觀察[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0(3):79-80.
[4] 路 敏,葉思思.新生兒智護訓練的臨床實踐及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10):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