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 曾 瑤
?
情志護理結合穴位按摩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
吳海燕曾瑤
摘要目的:探討情志護理結合穴位按摩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復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診治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采用常規心理護理,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情志護理結合穴位按摩。觀察兩組患者康復效果。結果:試驗組護理后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生存質量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情志護理結合穴位按摩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復效果明顯,減輕了患者抑郁,提高了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腦卒中;情志護理;穴位按摩;抑郁;康復效果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2.019
腦卒中后抑郁系指腦卒中后患者發生的一系列情感障礙并發癥,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意志消沉、興趣衰退等癥狀[1],大大增加了病死率和自殺率。鑒于此,本文就情志護理結合穴位按摩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復效果的積極影響予以探討,旨在提高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療效果、預后康復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作者單位:518133深圳市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腦病科
吳海燕:女,本科,主管護師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診治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齡43~79歲,平均(58.3±9.6)歲。入選標準:(1)符合腦卒中相關診斷標準[2],且經相關檢查確診。(2)8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35分。(3)患者自主意識清楚,可配合研究。(4)排除部分不宜研究的特例,如精神異常者、器官缺陷者以及接受過抗抑郁治療者等。(5)自愿簽署知情同意術。采用“數字單雙號標注法”將90例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腦卒中對癥治療及常規護理,如降低顱內壓、血壓控制、健康教育、用藥指導、心理護理等。 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情志護理結合穴位按摩,具體內容如下:
1.2.1調整心態護理人員通過語言、表情、姿勢、態度、行為及氣質等來影響和改善患者的情緒,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和護理;依據辨證施護的原則,穩定患者情緒,使五臟六腑通達順調。
1.2.2情志相勝法即以情勝情法,一種情志抑制另一種情志,腦卒中疾病的治療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患者易產生焦慮,采用中醫怒、喜、思、悲、恐、驚、憂七情相勝原理進行以情制情護理,如“喜勝憂”,喜則氣血和調,氣機條達,人體臟腑功能正常。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溝通,讓其聽喜歡的音樂、相聲等方式擺脫憂慮,以樂觀的心態淡化焦慮的負性情緒。
1.2.3家庭社會的支持腦卒中的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醫護人員在護理患者的同時,向其講解康復過程中出現的并發癥和不適,給予其鼓勵、支持,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患病后患者生活多數不能自理,家屬應協助患者主動或被動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幫助患者解決肢體功能缺陷帶來的不便,減少痛苦及新的應激因素產生。在此基礎上做好家屬的心理疏導,家屬的陪伴和細心的照顧,使患者有家的歸屬感,讓家屬有一個積極向上,健康陽光的心態,并把這種心態傳遞給患者,可減輕患者孤獨、焦慮感,從而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
1.2.4移情相制根據患者不同喜好、不同年齡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主要是通過視覺(看書、賞花)、聽覺(音樂、旋律)、味覺(美食)等感知方法,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振奮患者情志,以達到調整患者的氣機,使精神內守以治病的方法,從而調動患者自身的祛除病邪的潛在能力。
1.2.5順情從欲腦卒中后抑郁患者患病過程中,情緒時有反常,故應盡可能順從患者的意志、情緒,滿足其心身需要,這將有助于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病情的緩解和治療。所以在具體護理時,要注意分析對待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合理的,應盡力滿足;不切實際的,不能縱為和遷就,要循循善誘進行引導。
1.2.6氣功調神氣功鍛煉是傳統醫學的寶貴財富,為人類疾病的防治發揮著積極作用。可有針對性的指導腦卒中后抑郁患者進行氣功調神康復鍛煉。
1.2.7穴位按摩按摩患者太沖、內關、百會、合谷、肝俞與膽俞等穴位,可取得“疏肝解郁、安神靜志”之功效[3],每次5 min,每日2次,并積極引導患者意念調整與呼吸節律。最好是能夠教會家屬,以便出院后持續穴位按摩。
1.3觀察與判定指標(1)抑郁評價。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程度,評分越高(50分為抑郁分界點),抑郁程度越嚴重。(2)生存質量。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表簡表(WHO-QOL-BREF),該量表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生存質量越好。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或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評分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后生存質量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存質量比較(分,±s)
3討論
腦卒中又稱中風或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極其嚴重的突發性腦部功能血液異常的疾病,具有起病突然、難治愈、病殘率與死亡率高等特點[4],多病發于中老年人群。腦卒中的發病原因多與臟腑虛損有關,其實質就是人體大腦的血癥,導致癖阻清竅、生火化風、腦元損耗致使神經功能障礙、肢體功能受損、行動不便[5],尤其與中老年人群積勞成疾、機能衰退等以至止氣不足等息息相關。而腦卒中后抑郁病因是“情志內傷”,病理是“氣機郁滯”,往往由“虛”致痰瘀濁毒留于腦竅心神紊亂[3,6],造成患者情志過度興奮或抑制,從而導致患者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絡阻塞、臟腑功能紊亂而發病。情志調護是腦卒中患者的重要防治措施。情志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不良、強烈的情志刺激會擾亂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使臟腑氣血功能發生紊亂,導致疾病發生或原有病情的加重。焦慮情緒的存在增加了軀體疾病的治療和護理難度,臨床上絕大部分軀體疾病所伴發的焦慮未獲得及時的診斷和治療[7]。腦卒中患者因生活不能自理而悲觀失望、焦慮,且煩惱易怒;又因疾病造成氣機紊亂,對這兩個方面不注意調養,均易使疾病復發,病情加重,以致危及生命。情志護理的應用,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適應角色,使社會和家庭在疾病治療和康復過程中給予大力支持,配合穴位按摩,主動或被動肢體功能鍛煉,幫助患者擺脫緊張、恐懼、憂慮、憤怒等一系列不良情緒的刺激,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腦卒中患者康復有重要意義。
總之,情志護理結合穴位按摩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積極樂觀,且操作簡單、經濟科學,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可在臨床應用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國利,曾湘良,劉芳,等.腦卒中后抑郁相關因素與患者預后分析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2):52-53.
[2]趙建國,高長玉,頊寶玉等.腦梗死和腦出血中西醫結合診斷標準(試行)[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26(10):948-949.
[3]何錦堅,雷慧.中醫情志護理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5):122-123.
[4]那仁格日樂.論早期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臨床康復的影響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6(2):76-77.
[5]張淑美,常麗,屈雯,等.腦卒中急性期并抑郁病人的情志護理及耳穴埋籽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2,26(16):1503-1504.
[6]王秀霞,郭芙蓮.中醫護理在促進中風偏癱病人康復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24):2619-2620.
[7]關存豐.腦卒中后抑郁焦慮的情志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5):366-367.
(本文編輯陳景景)

作者單位:518109深圳市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新區人民醫院內三科
劉麗娟: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基金項目:深圳市寶安區科技計劃項目(深寶科【2012】24號)
收稿日期:(2014-10-18)